摘要:在西安,一支支“钢铁驼队”如今正以日益密集的频次穿梭于欧亚大陆。作为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30000列的城市节点,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意义重大,不仅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更让西安这座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加快打造活力迸发的内陆改
在西安,一支支“钢铁驼队”如今正以日益密集的频次穿梭于欧亚大陆。作为全国首个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30000列的城市节点,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意义重大,不仅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更让西安这座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加快打造活力迸发的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通道纵横织线成网 辐射能级持续增强
十二载耕耘,中欧班列(西安)已从最初的单一线路发展成为覆盖欧亚大陆全境的物流网络。
运行干线从开行之初的1条增加到现在的18条,并且通过多式联运覆盖中亚五国;向南开行至尼泊尔加德满都、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公铁联运线路;向西亚方向开行阿塞拜疆巴库等线路;东南亚方向开通至越南、老挝线路;欧洲方向常态化开行至德国汉堡、波兰马拉舍维奇、俄罗斯莫斯科等线路。
向东,西安开通至青岛、宁波、上海、连云港等沿海港口的铁路图定班列,通过海铁联运连接全球市场。与此同时,“+西欧”集结线路已拓展到26条,覆盖国内主要货源地,与兄弟省市合作开行粤陕号、永西欧、贵西欧、厦西欧等集结线路,形成服务全国向西开放的现代物流动脉。
2024年,西安深度参与跨里海走廊合作,当年开行跨里海班列187列,占全国跨里海班列开行量的50%。截至2025年7月底,跨里海班列累计开行402列,运行时间由15—23天缩短至11天左右,基本实现“天天班”,成为连接中国与里海地区的重要物流通道。
创新驱动效能提升 数字化赋能枢纽升级
近年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不断创新运营模式,提升服务效能,通过打造班列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铁路公司实现数据联通,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一票制国际联运全程服务,将报关、制单时间由5—7小时缩短至5分钟以内。
“长安号云舱”系统打破了数据壁垒,与国内外铁路、港口等高效联通。自动化数字无人码头与“云签发”“云报核”等智慧系统,让物流更加透明高效。
西安铁路局西安国际港站通过持续优化运输组织方案,畅通联动协调机制,实时共享到发、装卸、转运等信息,保障了中欧班列的高效组织。西安铁路局西安国际港站副站长杜虎说:“如今,大约每80分钟就有一趟班列进出港,日开行频次达16.9列。”
金融创新,同样成为集结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
西安自贸港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乐说:“我们着力打造班列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铁路公司实现数据联通,同时,通过携手大型金融机构,创新推出‘订舱贷’‘信用贷’等金融产品,累计提供融资181亿元,成为‘政、银、企’融合发展的标杆示范。”
根据国铁集团公布的数据,今年前7个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3628自然列,同比增长21%;运送货物总重406.2万吨,同比增长23.5%;发送箱36.9万标箱,同比增长17.1%。
港产港贸深度融合 临港经济聚链成势
中欧班列(西安)的持续畅行,带动了港产港贸的深度融合。
目前,西安浐灞国际港已聚集大宗批发、跨境电商企业4000余家,带动大宗商品贸易额突破3000亿元。园区大力发展临港制造产业,引入中国康佳、德国克诺尔等产业龙头,区域500强及子公司达到98家,打造产贸聚集协同、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以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距离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不到1公里,产品完成生产后1天内即可装箱、中转并通过中欧班列发出,综合物流成本降低了约三分之一。
“今年,我们洗碗机的销售目标是20万台,目前订单已排到10月。”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钊说,公司洗碗机产品今年已出货的订单中,60%以上通过中欧班列(西安)销往海外。
截至今年7月底,康佳洗衣机、洗碗机、冰箱等23.26万台家电产品已通过中欧班列(西安)发运了47个专列、109个货柜,产品出口至21个国家,未来还将扩展至15个国家,基本覆盖非洲、亚洲、欧洲、美洲。
不难看出,中欧班列(西安)为本土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中国能建西北院总承包建设的阿塞拜疆比拉和班卡1GW光伏项目为例,这是中资企业在中亚和里海地区落地实施的最大规模的新能源项目。通过中欧班列,光伏组件的运输时长由原来的约2个月压缩至最快11天左右,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
四化齐驱通道畅 班列高效经济兴
如今,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正通过“国际化、数字化、市场化、法制化”四项举措,全力推进中欧班列经济圈建设。
记者了解到,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深化与哈铁、俄铁、德铁合作,加大中亚班列开行力度;拓展南向通道和欧洲线路,开行更多全程时刻表班列,打造中亚和跨里海线路全国集结中心。
与此同时,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携手山东、浙江等地的港口开通海铁联运班列,开行更多“+西欧”线路;联动“国字号”企业融入全球港航体系;与哈铜、俄铝等大型企业深化合作,做大大宗商品贸易规模;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构建“一站式”纠纷化解平台,为全球贸易往来保驾护航。
依托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西安正进一步提升班列运行的法治保障水平,为国际贸易创造更加稳定可靠的营商环境。
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转型
中欧班列(西安)的蓬勃发展,推动西安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深刻转型。
过去十二年间,中欧班列(西安)实现了令人瞩目的跨越:从2013年11月28日首列开行,到2021年8月11日突破10000列,再到2023年9月28日突破20000列,直至2025年8月13日突破30000列。每个“10000列”里程碑的间隔从93个月缩短到26个月,再到24个月,显示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这种加速的背后,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功能定位的持续升级。
从最初的物流通道到如今的贸易通道、产业通道,再到正在形成的经济走廊,中欧班列(西安)带动更多产业要素在西安集聚,推动内陆地区从开放“末梢”向“前沿”转变。
未来,西安浐灞国际港将聚焦物流、贸易、金融、产业、法治、人文六个方面,全面推进海外场站建设,实现多点“枢纽对枢纽”的升级;实施场站智能化工程,提升装卸、监管智慧化水平;着力扩大港口贸易规模;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和数字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聚集成势;构建“一站式”纠纷化解平台,提升班列运行法治保障水平。
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构建起服务全国向西开放的现代国际物流体系,更推动西安深度参与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和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勇立潮头!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康乔娜 图/西安浐灞国际港提供
本文来自【西安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