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谓的“股票大师”,每天晚上提前写好多只“明日大涨”的股票帖子,但设定为仅自己可见。等到第二天股市开盘,哪只股票真的涨了,他就立刻把对应的帖子设置为“公开可见”。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首发|品牌官作者|品牌官所谓的“股票大师”,每天晚上提前写好多只“明日大涨”的股票帖子,但设定为仅自己可见。等到第二天股市开盘,哪只股票真的涨了,他就立刻把对应的帖子设置为“公开可见”。
图源:人民日报抖音
结果你所看到的朋友圈,某些“投资老师”仿佛神一样“精准预测”,屡屡押中大涨个股。
图源:人民日报
这套“障眼法”简单粗暴,更精准击中了人性。在真假难辨的资本市场里,人们太渴望“预言家”,骗子只需提供一个“结果的错觉”,信任就能被轻易收割。
而这,仅仅是荐股骗局的第一步。
骗局开场
朋友圈里的“神预言”
在金融市场,哪怕只要一次准预测,都足以让很多人心动。
余先生的经历很典型。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翻朋友圈,看看那位所谓“股市大师”昨晚预测的股票今天涨没涨。几番观察竟然都对上了,这让他产生了“大师掌握内幕”的错觉。
图源:广西广播电视台《法治最前线》
几千元的小额资金。APP里显示的股票价格和“大师”的预测高度一致,偶尔小额提现也顺利到账。这些小成功让他逐渐放下戒心,越陷越深,完全信了进去。
图源:南宁警方官方公众号
其实,殊不知这只是精心安排的时间差与可见性操作,让结果和因果看似吻合。
朋友圈的“神操作”,并不靠高深技术,而是利用社交平台的功能刻意营造的“结果偏差”。
每一条帖子都是事先写好、只自己可见,然后在股市开盘后,将涨幅符合的帖子公开。这种方法简单粗暴,却极容易建立信任。
类似手法在全国范围内屡见不鲜,无数投资者被朋友圈的短暂盈利迷惑,忽视背后的风险和操作逻辑。骗子抓住了投资者对确定性的渴望,用一个“准确预测”的假象,让人主动上钩。
手法揭秘
小额盈利的大陷阱
初期投资顺利提现,只是骗局的开胃菜。
余先生通过App购买的股票每天都显示上涨,小额提现成功,成了加码投资的“理由”。
可真相是,后台全在骗子手里,涨跌数据、返利金额,全是他们随意操控的幻象。
等钱投得越来越多,问题就来了。提现突然被各种理由卡住,要么“账户异常”,要么“银行冻结”,再不然就是“需要交保证金”。一步步套牢,让人骑虎难下。
后来,余先生甚至被“股市大师”引诱用现金邮寄,再投入5万元。幸好警方及时介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图源:南宁警方官方公众号
这样的戏码,并不只有余先生一个人遇到过。有人刷到视频号里的“炒股教学”,看着讲得头头是道,先充8000元,小额提现2000元顺利到账,便继续追加20万,最后钱却无法提现;还有人被骗12万元,所谓“正规投资平台”承诺稳赚,实则阻止提现。
图源:巢湖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公告
从金融的角度看,这是典型的“心理操控+资金陷阱”。与其说是炒股,不如说是一门生意。前端是内容投放,中段是信任转化,后端是资金回收,环环相扣。
先用短视频、直播、朋友圈铺满“抓到龙头”“涨停复盘”,不断强化一个潜台词——跟我,就能快。
图源:广州黄埔公安官方公众号
等有人进场,就先放点小甜头,几千块提现顺利到账,让你彻底放下戒心。
接着抬门槛,要想用指标,要升级;要想抓住窗口,就加仓。话术永远围绕两个词:稀缺和时间。
等资金逐渐沉进所谓“量化平台”,后台全由骗子操控;涨跌能调,收益能画,提现能卡。理由也永远那几句,账户异常、补缴税费、风控审核;直到最后一笔钱被掏空,群解散、客服消失、App下线。
图源:武威公安官方公众号
这套链路的“商业模型”很清楚,流量成本固定,转化率靠话术,单客价值靠加码。警方披露的多起案件里,单个受害者的损失常见区间是几万到几十万。
你看到的是“老师抓到一个涨停”,他们算的是“一周能回收多少现金流”,妥妥的生意逻辑。
为何“荐股”最好收割?
不是贪心,是“确定感”稀缺!
股市天然就带有不确定性。今天大涨,明天暴跌,普通人连K线图都没看明白,就想“抄近道”赚快钱。而投资者又普遍希望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这种心理需求,正好成了骗子的突破口。
在一个动不动就翻红翻绿的市场里,有人每天都能“提前预测”,还能让你亲眼看到结果对得上。
图源:南方都市报
这就是骗局的高明之处,他们不需要真的懂股票,只需要制造一种“神准”的错觉。
人民日报曝光的案例里,“朋友圈神预测”的手法看似幼稚,但仍有大量人上当,其根本原因无非就在于以下几点:
1、很多投资者不愿承认自己知识有限,总觉得总有人比自己更懂市场;
2、心理上,他们更容易记住“股市大师偶尔说对的几次”,而忘掉那些错误预测的次数。
3、社交信任链,朋友推荐、群体跟风进一步放大了骗局影响。
此外,损失厌恶心理也助长骗局:小赚让人开心,小亏让人坐立难安。为了“扳回亏损”,很多人盲从“能带我回本”的声音,理性让位于冲动。
外部催化
牛市热潮催生“快捷发财梦”
荐股骗局的蔓延并非孤立事件,它与今年股市的热度密不可分。近期A股阶段性暴涨,让很多平时不关注股市的人措手不及。
因此,证券公司开户大厅排起长队,年轻投资者尤其活跃,社交平台上充斥着“晒收益”“躺着赚钱”的截图。
个别真实案例加剧了这种错觉。四川一位投资者靠长期持股累积数千万财富,经历过巨额亏损仍稳住仓位。
图源:微博
他的经历在冲上热搜,新手只盯着赚钱的数字,却没看到他背后的风险控制和自我约束。牛市一热,很多人跟风涌入,都想复制别人的成绩,但往往低估了其中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图源:微博
另一位网络小说作者,把自有资金投入股市,仅几天就从五百万元增至八百多万元。他甚至表示,等牛市结束,也许还会继续写书,但完全是为了艺术,而不是生计。短期暴利故事,天然形成“捷径发财”的心理暗示。
在这种环境下,骗子不需复杂分析,只需把涨停回放、盈利截图铺到眼前。行情火爆、社会关注叠加,使投资者的“确定感”被放大,渴望捷径、害怕错过,最终掉进骗局陷阱。
股市没有捷径
“大师”只是荐股的导演
在经历了朋友圈“神预测”、App小额盈利的套路,以及牛市催化下的跟风热潮之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股市里没有捷径,想要识破荐股骗局,有三条铁律不可忽视:
第一,凡是朋友圈里精准预测的,都是障眼法,真正的投资机构不会靠朋友圈“炫战绩”拉客。
第二,凡是以“内幕消息”“会员费”为条件的,都是骗局,中国证监会多次强调:证券投资咨询需持牌,任何私下荐股、收取费用的行为均属违规。
股票交易只能通过正规券商平台完成。
总而言之记住一句话:在股市里,没有所谓“大师内部消息”,只有“你掏钱,他赚钱”。
图源:网络
写在最后
荐股骗局的危害在于,它不只是让投资者亏钱,更是通过一场“精心制造的幻觉”,把人一步步拖进深渊。
人民日报曝光的案例,揭开了骗局的冰山一角。
未来,它可能换个名字,换个平台,换种说辞,但套路永远不变:利用信息差与信任机制,收割焦虑中的人。
在股市,没有捷径。真正的底层逻辑只有三个字:自己学。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来源:品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