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陷入“甜蜜陷阱”!都快人均糖尿病了,还喜欢吃致死量的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16:58 1

摘要:最近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小编经常能刷到一些非常有趣的内容,美国主妇为家人做饭的视频。通过这些视频,我有了一个十分惊人的发现——美国人似乎对“糖”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

最近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小编经常能刷到一些非常有趣的内容,美国主妇为家人做饭的视频。通过这些视频,我有了一个十分惊人的发现——美国人似乎对“糖”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

据相关数据表明,美国人均“吃糖”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竟然是我们的2.6倍。这一数据背后所隐藏的健康危机也是不容忽视的。从糖尿病发病率来看,自1980年起至今,其发病率已经翻了约6倍左右。

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预计到2050年,美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将会达到30%以上。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数字,然而即便如此,美国人吃糖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这不禁让我们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无法抗拒糖的诱惑呢?

美国人均爱吃糖的习惯,其实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可以说是已经深深铭刻在他们的文化基因之中了。回顾古代欧洲的历史,“糖”在当时可是一种极为珍贵的物品,只有贵族才有能力“吃得起”。

那时候,一磅糖的价格竟然约等于普通人大半年的全部收入,这是何等的昂贵。在这样的情况下,贵族们疯狂吃糖,除了满足味蕾的需求之外,其实还带有一种“炫富属性”。他们通过吃糖,来彰显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这种对糖的特殊喜好随着欧洲人的移民,一路传播到了美国。在美国这片土地上,这种嗜糖的风气不但没有减弱,反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呈现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态势,甚至超过了欧洲人的“吃糖”量。

在战争时期,这种对糖的热爱也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在二战时期,一周7条巧克力成为了美国士兵的标配。这种战时形成的饮食习惯,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而消失,而是一直延续到了和平年代。

在1950年代的电视广告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三分之一的广告都是和甜食有关的。

从古代欧洲贵族的炫富式吃糖,到美国士兵战时的高糖饮食,再到和平年代电视广告中甜食的大量涌现,“糖”就像是拿到了“天选剧本”一样,在美国人的生活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当然,如果仅仅只有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情况可能还不至于如此极端。美国资本家们的推波助澜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他们的一系列操作将美国人的“吃糖”行为推向了全新的高度。

首先,在“糖”的价格方面,资本家们可谓是煞费苦心。1960年代,高果糖玉米糖浆被发明出来,这一发明对于美国的糖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美国大力扶持玉米产业,将玉米捧成了农业领域的“顶流”。这一行为直接导致糖的成本大幅下降,降幅达到了40%。

成本的降低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拿可乐来说,当它把原料换成高果糖玉米糖浆之后,价格变得非常低廉,甚至可以做到比矿泉水还便宜。当时的一罐可乐中,竟然含有39克的糖。

其次,资本家们为了让民众在不知不觉中吃糖,并且越吃越想吃,也是想尽了办法。我们知道,吃糖能够刺激身体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会让人产生愉悦感,从而导致人们对糖越吃越上瘾。

于是,各类食品厂商都绞尽脑汁在产品里加糖,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产品的销量。无论是饼干、饮料,还是各种酱料,都成为了加糖的“重灾区”。即使糖加多了会影响口感,他们也不怕,只需要再加点别的东西调味就可以了。就拿我们常见的酸酸的番茄酱来说,很多人可能想不到,里面其实也添加了不少糖。

此外,在2016年之前,美国并不强制要求标注“添加糖”。这就使得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是“健康食品”的东西,实际上都是“高糖食品”。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摄入了大量的糖。

最后,资本家们还通过各种手段给糖做好背书,消除大众对糖的顾虑。例如,国际糖业研究基金会就会“资助”各个学校的研究者,让他们发表文章来淡化糖的危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会把一些健康问题的“锅”甩给别人。

在1970年代,安塞尔·基斯发表了“脂肪有罪”的观点,将大众的注意力从糖转移到了脂肪上,使得糖成为了主要的能量来源。这种误导性的宣传,让很多美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意识到糖的危害,从而更加肆无忌惮地吃糖。

美国的经济物价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美国人选择糖。从小就吃大量的糖,会使人对糖产生一定的依赖,并且会导致甜味敏感度下降,进而对糖的需求会越来越高。而在美国,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的价格普遍比较贵,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负担起来会比较吃力。

相反,像炸鸡汉堡、甜甜圈这些高糖食品,价格却非常实惠,几美元就能让一个人吃到饱。在这样的物价水平下,很多普通民众为了填饱肚子,只能无奈地选择“糖”。这种经济物价因素与前面提到的历史文化和资本推动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恶性循环”。

从历史因素中传承下来的嗜糖习惯,到商家出于利益考虑的大肆宣传,再到经济物价因素下的无奈选择,这一系列因素就像一个紧密咬合的齿轮,把美国人推向了“越吃糖就越爱吃糖”的闭环之中。

这一现象也为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重视糖的摄入,避免陷入类似的健康危机。

来源:奇圆科普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