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ARR破1亿美元,这家AI“黑马”CEO首次揭秘增长真相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1 22:39 1

摘要: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席卷之下,全球范围内涌现出一大批增长迅猛的新兴企业……就像红熊AI的快速发展,自然也离不开时代大势的推动。但作为行业亲历者,我们深知,仅凭机遇是远远不够。

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席卷之下,全球范围内涌现出一大批增长迅猛的新兴企业……就像红熊AI的快速发展,自然也离不开时代大势的推动。但作为行业亲历者,我们深知,仅凭机遇是远远不够。

近期,我关注到瑞典有一家编程初创公司Lovable的崛起,正成为了硅谷和欧洲创投圈的焦点。

七个月,ARR从0冲到1.2亿美元;估值突破20亿美元,Accel、Creandum等顶级基金争相投资——让其成为全球AI应用赛道增速最快的企业之一。

然而,在这些惊人的制增长数字背后,真正让人深思的,是Lovable联合创始人兼CEO Anton Osika(安东·奥西卡)对创业本质的深刻洞见。

前几天,他在一档播客访谈中直言:AI 的军备竞赛,根本不是拼算力、拼融资,而是拼谁更能理解人、留住人、赋能人。

“如果我们能让用户把整个职业生涯押注在这,”他说,“那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 Lovable CEO Anton Osika(左)

自然增长:不做推销,只做值得被用的产品

谈及Lovable的增长奇迹,Anton在访谈中的叙述冷静而自信,仿佛在描述一个自然规律的形成过程。

Anton表示:我们并补不靠大规模的广告投放何传统渠道的打法。很多人称之为奇迹,但我们相信,这只是产品价值的自然显现。

他将用户分为三个清晰的类别,每一类都对应着一个精准的战略定位:

核心用户群体(约80%)是那些“AI原生创业者”。这些人将Lovable视为“技术联合创始人”,从产品构思到上线运营,全程依赖这个平台。“我们的使命就是帮助那些有想法但受限于技术或资金的人们。”

Anton说,他们不需要寻找技术合伙人,不需要筹集启动资金,只需要一个好的创意,就能在Lovable上构建自己的梦想。

第二类用户来自企业内部的创新者。谷歌、Meta等公司产品经理们悄悄使用Lovable来快速验证产品概念。“我们再也不会只写一份产品需求文档,”一位谷歌产品负责人透露,“现在我们会直接在Lovable上搭建一个可运行的Demo来说服团队。”

这种自下而上的渗透策略,让Lovable无需传统企业销售就成功打入了大公司内部。

第三类用户(约10%)虽然只是用Lovable搭建个人网站或小型网店,但Anton也同样重视这个群体。“他们是明天的创业者。今天他们用Lovable做个人博客,明天就可能成为我们的核心用户。”

这种用户结构的精心设计,反映了Lovable深层的增长哲学:与用户共同成长,让价值随着时间自然沉淀。

他强调,当用户在你的平台上构建了整个业务、积累了数据、建立了客户关系,他们怎么可能会离开这种绑定不是通过合同,而是通过价值和情感的深度连接。

人才战略:不追逐明星,只寻找共同成长者

在AI人才争夺白热化的当下,Meta、OpenAI等巨头用天价薪酬争夺顶尖人才。但Anton却选择了另一条路。

“应用层公司不需要诺贝尔奖得主,我们需要的是那些真正理解用户痛点、能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人才。”

他的招聘理念:不看过去的成就(点值),而看未来的潜力(斜率)。

“有些人简历光鲜,但思维已经固化;有些人背景普通,但在交流中能带给你新的启发和视角。后者才是我们想要的人,因为他们的成长曲线是 exponential 的。”

更令人意外的是,Anton坦言会特别关注那些“经历过挫折、拥有非凡毅力”的候选人。痛苦和坚持往往能磨砺出真正的洞察力,这种特质在创业环境中比学历更加珍贵。

组织架构上,Lovable选择用“创始人氛围+保护层”模式来平衡混乱与秩序。Anton身边围绕着一批“前创始人”背景的多面手,帮他过滤噪音、维持组织信息流动的效率。

Anton表示,他的目标不是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CEO,而是打造一个能够让优秀人才充分发挥的环境,让奇迹自然发生。

护城河本质:不是技术壁垒,而是用户不愿离开的理由

面对“AI应用没有护城河”的质疑,Anton的回应既冷静又深刻。

“如果用户愿意将整个业务和职业生涯都建立在你的平台上,这就是最深的护城河。他们会主动守护这个生态系统。”

他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AI初创企业就像“被大炮发射上天的小鸡”——每天都有新公司被送上天空,轨迹各异、姿态万千。

但最终能够持续飞翔的,不是最初飞得最高的,而是那些能够不断调整姿态、适应气流、自我进化的。

短期内,速度决定生存;长期来看,能否让用户在你的生态中“生长”才是关键。

即使在早期单位经济学不理想的情况下——“大部分收入确实流向了模型提供商”,Anton依然保持淡定。

他指出,随着平台价值的提升,增值服务、订阅收入和生态系统效应将逐渐成为主流。到那时,模型成本只是整体结构中的一小部分。

技术战略:不追风口,但要站在未来那边

此前,OpenAI发布GPT-5时,整个行业为之沸腾。但Anton保持了难得的冷静。

在他看来,GPT-5虽然强大,但这不是一次颠覆性的突破,更像是一次成熟的整合。

这样理性的认知,直接体现在Lovable的技术架构中。公司没有盲目地全面转向GPT-5,而是构建了一个智能的“多模型协作系统”:

轻量级任务分配给小而快的模型,复杂推理调用GPT-5,代码生成则选用Anthropic的专长模型。

“用户要的不是最先进的模型,而是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Anton一针见血地指出,就像选择一个工作伙伴,不是选最聪明的,而是选最合适的。谁能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解决问题,谁就能赢得市场。

他强调了一个关键见解:在AI应用层,过度优化当前模型是一种战略失误。技术迭代的速度远超想象,今天的优化可能下个月就变得无关紧要。我们应该为明天的可能性而构建,而不是为今天的技术而过度优化。

这种前瞻性思维使得Lovable始终保持着技术敏捷性。平台架构被设计得足够灵活,可以快速接入新模型,同时保持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Anton表示,我们的价值不在于使用哪个模型,而在于如何让用户无需关心技术细节,就能享受到最先进的AI能力。

终极愿景:让个人创业者拥有与大公司同等的能力

Anton对Lovable的期待,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AI建站工具”。在他的构想中,Lovable正在参与一场更深远的变革:重新定义软件开发和创业的方式

就像Uber最初被误解为“打车软件”,后来才被认识到是“城市交通的重构者”一样,Lovable也在经历这样的认知升级。Anton说,我们不是在做另一个无代码平台,而是在构建一个“创意实现引擎”。

这个愿景背后,是一个大胆的战略选择:优先扩大市场份额,而非追求短期利润。

他指出,利润率可以暂时放一放,但规模必须优先突破。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让更多人相信:在这里,创意可以自由生长,梦想能够得以实现。

访谈中,他描绘了这样一个未来:创业不再需要庞大的团队、大量的资金和复杂的基础设施。一个人,一个创意,加上AI平台,就是一家公司的全部。

写在最后

在技术与人文的交叉点上,Anton的思考正在成为共识:AI 竞争的终极战场不在技术,而是在对人的理解;真正的护城河不是无法复制,而是用户不愿离开。

技术会迭代,模型会更新,但用户与产品的连接是永恒的。Anton说,如果你能让用户在这里建立他们毕生的事业,实现他们的梦想,他们怎么会舍得离开?

这种以人为本的产品理念,正在重塑AI创业的逻辑。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产品的本质始终是满足人的需求,真正为用户解决现实问题。

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智能时代,能够穿越周期的,注定是那些将“用户”置于战略中心的企业——那些不仅拥有先进技术,更懂得如何用技术给用户带来真正价值的公司。这也是红熊AI在这个时代想要做的事。

来源:红熊A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