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售就被疯抢,多平台断货!有人被骗了又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1 21:40 1

摘要:在二手平台,LABUBU的转手价格飙升。某平台显示,该产品成交均价为1920.77元。

8月28日晚

Labubu新品线上开售

瞬间引发抢购热潮

在二手平台,LABUBU的转手价格飙升。某平台显示,该产品成交均价为1920.77元。

某平台的labubu挂价

热潮之下陷阱悄然滋生

labubu的火爆也引来了不法分子的觊觎

他们利用粉丝的热情

以及官方渠道“一娃难求”的状态

布下陷阱

案例01:

一大学生网上买Labubu遇连环骗

详情:

近日,大学生小王在网上买玩偶被骗,在追回钱款时竟遭遇了二次诈骗的消息,引发关注。

北京晚报消息,北京丰台站派出所接到小王报警称,自己近期在某书平台添加了一名“拉布布”卖家微信,转账850元购买玩偶,收到玩偶后却发现货不对版,向卖家申请退货退款却遭拒绝并被拉黑。

LABUBU玩偶。新华社图片

为挽回损失,小王又在该平台找到名为“专业追回某老师”的账号,向对方请教如何追回货款。对方谎称是北京某知名律所的律师,声称可通过律师身份联系微信客服帮忙将钱款追回,但前提需按其要求进行多笔刷单,让微信支付账号变至异常状态。

小王信以为真,在某购物平台先后支付了三笔订单,共计1.4万余元。但当他要求对方退还850元购物款及1.4万余元刷单款时,却发现被“拉黑”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又被骗了。

案例02:

LABUBU免费领?

详情:

前不久,家住苏州昆山的王女士在某平台刷到一个帖子,称评论加关注即送LABUBU玩偶。王女士对LABUBU心动已久,看到有机会可以免费领一只,立即评论、关注后私信对方,对方让王女士扫码添加“客服”,“客服”发来一个视频并表示,只要按照视频操作成功,即可成功领取。

市民展示自己收藏的LABUBU玩偶。新华社图片

于是王女士按照视频操作,完成话费充值任务后却没有跳转到视频中所说的退款页面。对方称王女士账号设置有问题,需联系“财务”协助退款。于是王女士又添加“财务”账号。

接着对方让王女士提供银行卡号,不久便发来退款转账截图,王女士查看后发现并未收到退款。对方又称王女士的账户不是企业账户,流水不足导致退款转账失败,随后提供了一个安全账户,让王女士向其中转账,以提高流水记录,并称后续会将资金全额返还。王女士完成几次转账后再联系对方,却发现自己已被拉黑,她终于意识到被骗,赶紧报警求助。

随着LABUBU持续爆火,一些诈骗分子动起了歪脑筋,各种诈骗套路层出不穷。

以下这些LABUBU相关的诈骗套路,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套路一:虚假销售

不法分子在社交媒体、二手交易平台等渠道发布虚假的LABUBU销售信息,声称有正品现货或内部渠道,吸引消费者购买。一旦消费者支付了款项,就会被拉黑失联,无法收到商品。

套路二:高仿品诈骗

由于LABUBU的正版产品供不应求且价格较高,一些不良商家便生产销售高仿品来以假乱真。这些高仿品在外观上与正版相似度极高,但质量却相差甚远。他们以低价吸引消费者购买,从中获取暴利。

顾客在泡泡玛特门店购物。新华社照片

套路三:虚假中奖信息

诈骗分子以LABUBU官方或相关活动主办方的名义,向消费者发送虚假中奖信息,告知其中奖了限量版的LABUBU玩具或其他丰厚奖品,但需要先缴纳一定的手续费、税费等才能领取奖品。当消费者按照要求支付相关费用后,不仅得不到奖品,还会遭受经济损失。

套路四:钓鱼网站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制作假冒的LABUBU官方网站或相关购票、购物平台,诱导消费者在这些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从而窃取消费者的资金和个人信息。

网络购物需谨慎,请从正规渠道购买商品。高质低价商品私下交易要当心,对于网上发布的不符合常理的广告信息,切勿轻易转账!

过去一周有什么

高频谣言、流言值得关注?

谣言01:

退休人员每月返500元医保?

真相:

假的!

近日,有网民发布题为《医保新政下退休人员每月500元返款与门诊自费的经济学分析》的文章,声称“北京时间2025年8月初,国家医疗保障局联合财政部正式发布了《关于优化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结构的实施方案》,对现行退休人员医保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

经有关主管部门核查,国家医保局与财政部未发布过上述文件,文章所涉“从2025年10月1日起,全国各地将陆续实施退休职工医保新政策,每月向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账户返款500元,同时普通门诊费用将由个人自付”等内容均为谣言。

谣言02:

9月1日起执行存款新规?

近日,有自媒体称,各大银行将依据一份所谓的《关于优化个人存款服务的相关通知》,自今年9月1日起执行“新规”,其内容包括:开始征收20%的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并将现行50万元的存款保险最高赔付额度下调至30万元,同时引入阶梯式赔付。

真相:

记者调查发现,上述说法并不属实。记者在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及公开渠道检索,均未发现所谓的通知文件。

针对大额存单利息需缴税个税的说法,记者咨询12366纳税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回复:目前未查询到类似政策;若有政策调整,国家税务总局官网会发布权威信息。

事实上,对存款利息征收20%的个税并非新规,早在1999年11月1日,我国就曾根据《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对存款利息征税。但相关政策在2007年进行调整,2008年10月9日发布的《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提出“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经查证:该项免征政策至今有效。

图源:国家税务总局

至于存款保险制度,自2015年《存款保险条例》正式施行以来,其最高偿付限额始终为50万元人民币,从未调整。《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任何对限额的变动均需报请国务院批准后方可执行。

图源:中国政府网

记者咨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对方均表示,未收到所谓《关于优化个人存取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也没有听说存款保险赔付、大额存单利息相关的新政策。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存款保险全额赔付额度即便需要调整,大趋势也是适度提高额度,而非下调额度。金融及税收政策应以官方正式发布的为准,网传信息无权威来源,提醒公众仔细分辨、切勿轻信。

来源:案件聚焦点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