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开学,要论哪个省的军训最硬核,非广西莫属!摘要:这一传统,可追溯到“广西狼兵”。谈及“广西狼兵”,我们不得不追溯到 明朝时期。当时为了抵御外侮,壮族先民自发组织,以狼之勇猛,捍卫家园。数百年过去,这份英勇与坚韧早已融入广西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了一种不灭的精神图腾。男儿仗剑出乡关,不斩楼兰誓不还。太息中原长板荡
这一传统,可追溯到“广西狼兵”。 谈及“广西狼兵”,我们不得不追溯到 明朝时期。 当时为了抵御外侮,壮族先民自发组织,以狼之勇猛,捍卫家园。 数百年过去,这份英勇与坚韧早已融入广西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了一种不灭的精神图腾。 男儿仗剑出乡关,不斩楼兰誓不还。 太息中原长板荡,要将只手挽河山。 有道是诗言志,昔日抗日爱国将领钟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这也是他“广西狼兵”的内心写照! 在唐河,就有一所以钟毅将军名字命名的中学,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钟毅,原名钟必规,1901年9月出生在广西扶南县(今扶绥县)长沙村一个书香门第家庭,青年时期投笔从戎,矢志报国。 钟毅幼时曾在父亲(晚清秀才)设办的塾馆就读,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喜爱书法,并专心研究诗词。 他志向远大,行动异常,16岁便考入广西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后曾负籍羊城。因当时国家混乱,他决心学武从戎。 1919年夏,钟毅考入广东省韶关讲武学堂,当时正值军阀割据剧烈、外敌入侵、时局动荡的危难时期,钟毅毅然走上了保家卫国的革命道路。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统一战线正式建立,钟毅当时已倾向于孙中山的新民主主义,一心走革命道路。 这年,李宗仁、黄绍飒合力攻取广西省会南宁,受韶关讲武学堂同窗好友李明瑞之邀,钟毅在李宗仁、黄绍飒部队任上尉连长。 1926年7月,国共两党合作后正式出兵北伐,钟毅随第七军出征,在长江南岸德安马回岭之役击溃敌军,赢得了北伐史上著名的 “德安大捷” 。 1927年初,钟毅随军东下,先进驻安庆,后占领南京。7月下旬参加龙潭战役,与偷渡长江的孙传芳部队激战五昼夜,取得了胜利。 1933 年,李宗仁派钟毅任梧州第四高中上校军训大队长,随后又调任广西大学军训主任。 1934 年秋,钟毅考进陆军大学特二期受训。1937年毕业后回到广西。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钟毅任广西31军第138师414旅旅长。 1937年11月,钟毅奉命率兵北上抗日,防守津浦路南段,阻止北进日军。 1938 年初,31军与进攻明光池河镇一带的日军血战数日,不分胜负。后来日军增援部队赶到,31军被迫退至淮河以北。1938年夏,钟毅在参加徐州会战后升任一七三师中将师长。 1939年夏,日军向鄂北进攻,一七三师奉命固守随枣正面一带,在唐河镇尚书店与敌反复冲杀,日寇死伤惨重,溃退武汉。 史称“新唐大捷”!这是河南正面抗日战场的第一次胜利!
新唐御敌之胜利,打击日寇之嚣张气焰,鼓舞了我军民之斗志,书写了抗战之伟业。
一时各大报纸争相宣传,仅国民党中央社就连发9篇新闻稿以报道!
钟毅将军因此战指挥有方,并能身先士卒,被军委会授予陆海空军甲等奖状。 1940年4月,日军再次发起对鄂北的猛烈进攻,5月初开始第二次随枣战役。 当时,日军直接参战的部队有5个师团,加上精良的机械化武器装备,占着绝对优势。 但钟毅和官兵一起在前线奔驰苦斗,与日军藤田师团血战七天七夜,在草店之战取得空前胜利。 当第一线部队按计划向豫南撤退时,突遭日军联合兵种精锐部队追击,战斗十分激烈,国军左翼阵地被敌突破。 为迅速摆脱敌之包围,钟毅率之一七三师奉命掩护第十一集团军主力撤退。 钟毅坚定地执行命令,率部袭扰敌之交通,艰难地与敌周旋。 敌军联合兵种再次向钟毅部猛扑,广大官兵顽强抵抗,展开血战,双方伤亡甚重。 钟毅部向北转移,到达鹿头镇,由于友军未按计划前来支援,日军便无所顾忌地疯狂向钟部猛扑。 部队被冲散,军师之间失去联络。钟毅判断,日军主力将直袭枣阳,于是将部队分作两路纵队,向吕堰驿以北集结待命,钟毅率左翼纵队五一八、五一九团及直属部队至枣阳北边的太平镇与苍苔之间。 5月9日,日军增援部队已到,钟毅被敌大部队包围,加上敌骑兵部队围攻,战斗十分激烈。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钟部寡不敌众,且战且退,节节抵抗。全师大都壮烈牺牲,钟毅身边只剩一排手枪卫士,他们反复与日寇厮杀。 转至豫省边境之苍苔镇附近,又遭日军千余骑兵猛烈攻击,弹尽援绝,形势十分危急。 此时,钟毅师长右胸也中弹重伤,血染衣襟,生命垂危之际,他自知报国之日已到,于是把作战资料、信件、日记本及私章等物埋于芦苇丛中,然后仰天长啸, 高喊:“中华民族奋起呀!抗日必胜,建国必成!” 为不受敌俘,他举起左轮手枪,饮弹自戕,尽忠殉国。198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追认钟毅将军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2014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钟毅入选“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钟毅中学
钟毅将军壮烈牺牲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全体国人都十分悲痛。
延安收到消息后,八路军和当地百姓,给钟毅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追悼会,有一千多人自发来参加。
当他的遗体被运回广西后,当地又给他举办了一次追悼会,朱老总率领谭政、萧劲光等人亲自参加,表达了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钟毅将军牺牲后,由当时唐河湖阳区区长杜景星牵头,成立由10人参加的董事会,并先后与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和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取得联系, 为纪念钟毅将军,用他的名字为校名。
在湖阳东北蓼山西麓关帝庙的32间房屋作校址,筹建一所中学。
建校所需资金,采取个人捐款和地方筹集的办法。
当时,李宗仁捐款建“德邻训育楼”(李宗仁字德邻),孙连仲捐款建“仿鲁图书馆”(孙连仲字仿鲁),55军军长曹福林捐款建“乐山铭教楼”(曹福林字乐山)各一幢。
用当时政府颁发的阵亡将士的全部抚恤金,和30军军长池峰城的大笔捐款,建成了东西“歌德楼”和东西“十字楼”等建筑。
至此,校舍达120余间,占地60亩,学校初具规模。并有苍台100亩、荆爬沟30亩、祁仪80亩公田作投产,收入归学校使用。
建筑落成后,国民党的这些高级将领又亲笔为该校题字。
孙连仲亲笔题写了校名“钟毅中学”,池峰成题写了“仿鲁图书馆”,并给学校老师题写了“坐卧起行”四字,李宗仁在送给该校的锦旗上也亲笔题字。
钟毅将军的弟弟钟纪为该校撰写了学生入学必读的《故陆军中将钟天任平生事迹》等材料。
学校于1941年春建成后,申报原河南省教育厅备案,被正式命名为《河南省备案河南省私立钟毅中学》,该校为初级中学,学制三年。
自1941年秋期开始招生到1947年解放时停办,共招生7届,每届招生两班,每班40人,在校学生多来自唐河南部和湖北枣阳北部一带,每生每期所交杂费折合为150斤小麦。
学校开设11门课程,有国文、英文、几何、代数、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动物、植物、公民等。1942年秋期,增开了一班职业班,学生38人,学酿造和卷烟,还开有簿记学(会计、统计)。
当时,学生已能制造酒精、肥皂、雪花膏、棉纸和卷烟等。后职业班停办。
学校校长由董事长聘请开封高中的教师杨荆玺担任,教职工由校长聘请,先后共聘请教职工15人,工资由学校支付。
当时的教学设备,有一定数量的理化仪器,动、植物标本、数百册图书、一些体育器材和部分工厂设备。
学校制订有校规、校纪、校歌和入学必读等,违犯校规、校纪者均以校规论处。
校歌的曲谱采用国民党国歌谱,歌词是“我们钟公,壮哉一生,豪气如长虹……”
新生入学,人人必读《故陆军中将钟天任平生事迹》,内容是:“……军阀战争,罗织军事人才,先兄目睹双方所争,均为个人权益,不愿助纣,以此残杀同胞,……延至下午四时,仅剩随员33人,弹尽援绝,……拔枪自戕……。”
解放后,人民政府于1952年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建,并更名为唐河第三初级中学,每年招生四班。1956年秋期招高中两班、初中两班;学校升格为第三完全中学。
1957年高中停招,1958年招高中两班,称为第二届,学校又改名为唐河第三高中;1959年,高中首届毕业79名学生,升入高等院校72名,中等专业学校四名。
1960年高中二届有11名学生提前一年毕业,全部升入高等院校;1961年高中二届其余49名学生,升入高等院校42人,1962年高三届毕业,同时高中停办,成为唐河县第三初中。
1968年又设高中班,成为完中,1982年高中合点并校,只设高中班,至此成为唐河县第三高级中学,简称为湖阳三中。
经过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葺和增建,到1986年,学校有教学班12个,教师55名,在校学生690余人,占地70亩,房舍177间,各种教学仪器齐全,图书资料完备。并办有小型印刷厂,用以服务教学和增加勤工俭学收入。
该校自1976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该校的统考成绩,在全区一百多所普通高中中名列第七,1986年名列第三。
广西自古多名将,近代更是将星如云,钟毅正是广西人。 他自幼就将岳飞、文天祥视为自己的偶像,他不仅把《满江红》和《正气歌》倒背如流,还经常和别人说,男儿就应该像岳飞和文天祥一样为国尽忠。
年轻时的钟毅,曾在自家大门上写下一副对联:
1938年春,固守明光、凤阳的第三十一军遭日寇袭击,四一四旅首当其冲,激战数日,因装备悬殊,无法抵御敌人优势火力,奉命转进淮河沿岸。
在撤退中,钟毅目击沿途民众四散逃难,感慨万千,即赋诗两首以明志:
(其一)
半夜班师天地昏,中原到处哭声闻。
料应卷土又重来,一战唤回故乡魂。
(其二)
四境纷传撤退忙,倭夷横海渡长江。
临淮关上思歼敌,剑气升腾月满窗。
当173师在随县、枣阳一带驻防的时候,钟毅将军曾亲自本师写了一首题为《十守则歌》的军歌,并且寄给了在延安的吕骥同志,请他谱曲。 这首歌很快在部队中传开了。歌词是: 行军不落伍,打仗要争先; 重伤不流泪,轻伤仍上前。 官兵如手足,患难相救援; 纪律是生命,军威要森严。 学术是本领,礼节要周全; 百姓如一家,亲切莫结怨。 国家如爱人,爱护永不变; 倭寇是大敌,杀绝方罢念。 时间是利器,抗战不计年; 天下称无敌,本师是中坚。 在1939年冬,173师作战归来,途径平林店时,因为相传平林店为汉光武帝刘秀中兴发祥地,钟毅因“匡复之念,由然以兴。异日光复故物,还我河山。”遂以“平林怀古”为题,赋诗一首:读钟毅将军的诗歌,读出了他的拳拳报国之心!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钟毅将军,人如其名!钟爱祖国,毅然献身!
他的一生正所谓: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
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
愿相同磁场的人来源:历史追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