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需要手术吗?一文讲清楚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14:51 2

摘要:表现:胃食管交界处(GEJ)及部分胃底通过裂孔上移至胸腔,占所有裂孔疝的95%。

食管裂孔疝需要手术吗?一文讲清楚

食管裂孔疝(Hiatal Hernia)的分级和处理需结合解剖分型、症状及并发症情况,以下是系统总结

食管裂孔疝的分级(解剖分型)

(图源:太帅图库)

Ⅰ型(滑动型疝)

表现:胃食管交界处(GEJ)及部分胃底通过裂孔上移至胸腔,占所有裂孔疝的95%。

特点:常伴随胃食管反流病(GERD),体位改变时可复位。

Ⅱ型(食管旁疝)

表现:胃食管交界处位置正常,但胃底通过缺损的膈食管韧带疝入胸腔。

特点:可能无典型反流症状,但易发生嵌顿或绞窄。

Ⅲ型(混合型疝)

表现:Ⅰ型与Ⅱ型并存,胃食管交界处及胃底均疝入胸腔。

特点:兼具反流和机械性并发症风险。

Ⅳ型(巨大疝)

表现:除胃外,其他腹腔脏器(如结肠、脾脏、大网膜)疝入胸腔。

特点:易导致呼吸受限、压迫症状,并发症风险高。

处理原则

无症状或轻度症状患者

1. 观察随访

Ⅰ型疝若无反流症状,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如每1-2年)。

避免腹压增高(如便秘、剧烈咳嗽)。

2. 生活方式调整

与GERD管理相同:避免饱餐、抬高床头、减重、戒烟等。

有症状患者的药物治疗

1. 针对GERD症状

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控制反酸(用法同反流性食管炎)。

H2受体拮抗剂(H2RA):夜间症状明显时联用。

2. 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硫糖铝缓解黏膜刺激。

3. 促动力药物

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改善胃排空,减少反流。

手术治疗

1. 适应证

绝对适应证: Ⅱ型、Ⅲ型、Ⅳ型疝(因嵌顿、绞窄风险高)。 合并严重并发症:反复出血、贫血、穿孔、呼吸道压迫。

相对适应证: Ⅰ型疝伴药物难治性GERD。 疝囊巨大(>5cm)或进行性增大。

2. 术式选择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Nissen或Toupet术):金标准术式,适用于Ⅰ型疝合并GERD。 同时修复膈肌脚缺损,缩小裂孔。

食管旁疝修补术:Ⅱ、Ⅲ、Ⅳ型疝需复位疝内容物,加固膈肌脚,必要时用补片。

急诊手术:嵌顿、绞窄或急性胃扭转时需紧急处理。

3. 术后管理

短期PPI预防反流,逐步恢复饮食。

避免剧烈运动3个月,监测复发(复发率约5-20%)。

并发症处理

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按反流性食管炎规范治疗。

2. 贫血:内镜评估溃疡或糜烂出血,铁剂补充。

3. 疝囊嵌顿/绞窄:急诊影像学(CT或钡餐造影)确认,手术探查。

4. 呼吸道压迫:巨大疝导致呼吸困难时需优先手术减压。

特殊人群管理

老年患者:手术风险高,优先药物控制;若必须手术,选择微创术式。

妊娠期女性:以生活方式调整和PPI(如兰索拉唑)为主,避免促动力药。

儿童:先天性裂孔疝需早期手术修补。

随访建议

保守治疗患者:每年评估症状变化,必要时复查胃镜或钡餐造影。

术后患者: 术后1个月、6个月复查胃镜或影像学,评估疝复发及反流控制。 长期监测营养状态(尤其胃底折叠术后吞咽困难)。

总结

食管裂孔疝的管理需根据分型、症状及并发症制定个体化方案:

Ⅰ型疝:以控制GERD为主,药物无效或反复发作时考虑手术。

Ⅱ~Ⅳ型疝:积极手术干预,预防致命性并发症。

无症状患者:密切观察,避免腹压增高因素。

参考文献:

[1].ACG胃食管反流病指南

[2].SAGES食管裂孔疝诊疗共识

来源:醉卧杏林

来源:胃肠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