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展读泉森贤徒的书画近作,恍然忆起戊戌年东瀛京都展上,你挥毫落纸惊四座的场景。彼时你力压群雄拔得头筹,我便知唐门这颗新芽已具凌云之志。如今十二载寒暑磨砺,你从临池不辍的少年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青年才俊,既承续了师门文脉,更展现出新一代传人的担当,为师深感欣慰。
2025年8月30日,唐门盛世系列展之“墨范大师兄、十载初绽放”毛泉森个人书画展在郑州中原图书大厦举行。
毛泉森者,唐门三代弟子之翘楚也。其师崔栋向前,泉森自幼从学,学习书画二十余载,尤擅行草、花鸟写意,笔法灵动,意趣盎然。
戊戌年(2018),随师崔公赴东瀛京都国际会展中心,举“东灜游艺——崔栋师生国际书法交流展”。其间交流竞技,泉森技压群雄,拔得头筹,声名初显。
己亥年(2019),念及唐门弟子当凝心聚力、精进艺业,泉森首倡并策划“唐门弟子首届书法年会”,此后数年相沿不辍,影响渐播于外。
壬寅年(2022),负笈河北美术院,潜心研修,艺道日进。
乙巳年(2024),复操旧业,再策划“唐门乙巳年会”,以续宗门雅事云。
笔墨承宗风 丹心传薪火 —— 致泉森贤徒
展读泉森贤徒的书画近作,恍然忆起戊戌年东瀛京都展上,你挥毫落纸惊四座的场景。彼时你力压群雄拔得头筹,我便知唐门这颗新芽已具凌云之志。如今十二载寒暑磨砺,你从临池不辍的少年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青年才俊,既承续了师门文脉,更展现出新一代传人的担当,为师深感欣慰。
书法一道,你始终恪守 "先求法度,再悟神采" 的师门训诫。观你所临《散氏盘铭文》,线条古拙如老松蟠曲,结体自然似星罗棋布,已深得大篆 "拙中藏拙" 的精髓。这种对商周文脉的体悟,恰合你师爷唐玉润公所言 "学书当溯源头活水" 的教诲。隶书作品中,《张迁碑》的方劲雄浑与《曹全碑》的圆润秀丽形成巧妙对比,可见你对 "方笔如折钗股,圆笔如锥画沙" 的笔法要义已了然于胸。行草尤为你所长,临摹杨凝式《韭花帖》时,纤丝连带如流水游丝;效仿王铎笔意时,涨墨浓淡又似老树枯藤,这种 "既能入古又能出新" 的追求,正是唐门书法 "兼容并蓄" 精神的体现。
国画创作上,你深得写意花鸟的三昧。《水禽图》中赭石点染的石块与灵动墨草相映成趣,右侧题跋与印章浑然一体,完美诠释了师爷 "诗书画印一体" 的创作理念。那幅《墨兰图》更见功力,寥寥数笔却将兰草的清雅之神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正做到了 "以形写神、笔简意足" 的境界。最令我动容的是《青松图》,苍劲的树干与浓墨点簇的松针,既传承了唐氏笔法中 "书法入画" 的特点,又融入了你对高洁品格的理解,这不正是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的生动实践吗? 你深知 "独行快,众行远" 的道理。
己亥年首倡唐门书法年会,至今已历六载,从最初的师门小聚发展为颇具影响的文化雅集,这份凝聚力与组织力,正是唐门 "凝心聚力、精进艺业" 宗旨的最佳践行。记得你负笈河北美术院研修期间,仍坚持通过视频为师弟师妹讲解碑帖,这种 "离师门不离传承" 的自觉,让我看到了唐门精神的延续希望。 泉森贤徒,艺术之路漫漫修远。为师对你有三盼:一盼你永葆敬畏心,既要像临摹智永《千字文》那样精益求精,也要如创作《诸上座帖》临本时那般勇于探索,在 "守正" 与 "创新" 中找到平衡;二盼你常怀帮带心,可效仿 "集学社" 的公益模式,将自己的临摹心得整理成册,定期组织技法沙龙,让唐门 "私塾式教学" 的传统薪火相传;三盼你深植传承心,不仅要精进书画技艺,更要领悟 "写好字,做好人" 的真谛,如你师爷所言 "艺术是真实的、朴实的,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唐门自玉润公奠基以来,始终以 "润物无声" 为教,以 "书画同源" 为学。你作为三代弟子中的翘楚,当深知 "门内有传承之责,门外有弘道之任"。未来可多研究师爷的牡丹技法与颜体精髓,将 "唐氏风格" 的雍容厚重与你擅长的灵动笔意进一步融合;更要带动师弟师妹们多观古迹、多悟生活,让唐门书画既不失传统本色,又能展现时代风采。
前日路过画室,见你早年临写的《颜勤礼碑》与新作《诫子书》并列悬挂,笔法由稚嫩渐至成熟,恰似新松从破土到挺秀。愿你如这青松般,以 "宝剑锋从磨砺出" 的毅力深耕艺田,以 "终日虚心待凤来" 的胸襟传承文脉。相信在你的带动下,唐门弟子定能薪火相传,让中华传统书画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璀璨的光彩。为师盼你:笔耕不辍,德艺双馨;承前启后,再续华章。——崔栋先生
来源:网事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