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最后一天的告别:95后士兵脱下军装,05后正步走过天安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1 19:44 1

摘要:这一天,是秋季退役士兵在部队的最后一个周末。他们穿着已经摘掉肩章的军装,走在熟悉的营区里。脚步比平时慢,眼睛比平时多看几眼。

#8月·每日幸运签#

八月的最后一天。
军营里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
快到有些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要说再见了。

这一天,是秋季退役士兵在部队的最后一个周末。
他们穿着已经摘掉肩章的军装,走在熟悉的营区里。脚步比平时慢,眼睛比平时多看几眼。

他们中的很多人,是“95后”。当兵两年、五年、八年,甚至更久。青春最猛的几年,都留在这儿了。

也是在这一天,第一批秋季入伍的士兵,服役满了整整十二年。
十二年,一个轮回。
他们来的时候还是少年,如今眼角已有了风霜。

我听过一个真实的场景。
一名退役士兵坐在回家的高铁上,用手机看阅兵直播。
屏幕里,是“05后”的年轻官兵,正意气风发地走过天安门。
他静静看着,没说话。
眼神里有光,有回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没有人能永远年轻。
但军营里,永远有人正年轻。


退伍前的最后几天,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连队里氛围有点不一样。
还没走的人,帮着收拾行李、打包被子、交接物资。
平时严厉的班长,话变少了。
同年兵之间,反而开起玩笑:“回去可别忘了我啊!”
谁都知道,这一别,可能就是一辈子。

食堂会加菜,晚上可能还会办一场简单的欢送会。
大家唱《战友还记得吗》,唱到后面基本是靠吼的,不是唱得有多好,是怕眼泪掉下来。


那批当满十二年的人呢?
他们是最沉默的一群。

十二年,足够一个男孩长成男人,足够他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季节。
他带过一批又一批新兵,有些人后来成了军官,有些人早已回归社会。
而他,选择把最好的十二年,完整地交给国家。

如今,他也该走了。

他可能不像年轻人那样外露,但心里比谁都不舍。
他交还军官证、保障卡,签完最后一份离队手续,走出营门的那一刻,没有回头。
不是不想,是不敢。


你见过退伍仪式吗?
摘肩章、领花、帽徽,卸军衔标志。
每一个动作都很轻,但压在人心上,很重。

有人会哭。
哪怕是训练受伤都没掉过泪的硬汉,这一刻也忍不住。
这不是软弱,是真实。

军装一旦穿过,就长在了心里。
哪怕脱下了,魂还在那儿。


他们之后会去哪里?
有人继续读书,有人创业,有人打工,有人回家乡考个编制,安安稳稳过日子。
他们看起来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但有些东西,是带得走的。
比如纪律,比如责任感,比如在关键时刻敢站出来的那股劲儿。
这些当兵留下的印记,会跟着他们一辈子。


我常常想,是什么让一代代人前赴后继地走进军营?
是梦想?是责任?还是一种说不清的情怀?

也许都有。
但更真实的答案是,总得有人来。
你不来,我不来,谁来看守这片土地?

所以年轻的人来了,年轻过的人走了。
走的人默默无闻,来的人意气风发。
这是一种无声的接力。


不要问他们付出了什么。
问问我们记住了什么。

那些在边关哨所熬过的夜,那些抗洪救灾时淌过的水,那些训练场上流过的汗,那些想家时咽回去的泪……
所有这些,都不该被遗忘。

他们不是英雄,他们是平凡人。
但他们做了不平凡的选择。


今天这篇文章,不想总结什么道理。
我只想安静地讲一个日子。
八月最后一天,一批人脱下军装,告别军营。

他们可能再也没机会穿军装了。
但他们穿过。
这就够了。

致敬每一位穿过军装的人。
愿你们走出军营,依旧步履从容。
愿你们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就像你们曾经温柔守护它一样。

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
山高水远,我们江湖再见。

来源:来自上海的聪明熊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