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佛作为全球顶尖学府之一,以往其毕业生向来是用人单位争抢的对象,手握多个offer也并不稀奇。然而短短几年间,就业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如今连哈佛毕业生都面临就业难题,更不必说普通院校学生。这一现象也引发人们对“鸡娃”上名校意义的讨论。有同事感慨,连哈佛毕业生都
日前,一则来自《华尔街日报》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去年春天毕业的哈佛研究生,毕业整整一年后,仍有25%的学生未找到工作。
哈佛作为全球顶尖学府之一,以往其毕业生向来是用人单位争抢的对象,手握多个offer也并不稀奇。然而短短几年间,就业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如今连哈佛毕业生都面临就业难题,更不必说普通院校学生。这一现象也引发人们对“鸡娃”上名校意义的讨论。有同事感慨,连哈佛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那让孩子拼命进名校还有何用?这一观点引起众人共鸣,曾经人们期望孩子通过上名校获得好的就业机会,如今名校毕业生就业都成问题,这无疑冲击了传统的教育和就业观念。
与此同时,以ChatGPT为首的AI崛起,对硅谷乃至全球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文科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许多大学纷纷削减文科专业,哈佛大学就砍掉了20个系和30多门文科课程,像“拉丁美洲的种族形成”“全球资本主义历史”“从莎士比亚到杜阿·利帕的英国软实力”等传统科目均未能幸免。另一方面,企业招聘意愿大幅下降,甚至掀起裁员潮。微软大裁员引发2025年失业潮,Facebook计划裁员近4000人,著名软件公司Salesforce也宣布2025年不招聘任何软件工程师。理科生和有工作经验者的就业优势不再明显,资深工程师都难以保住工作,应届毕业生和文科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AI普及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这也是就业市场变化的重要原因。以开发单词默写小游戏为例,使用deepseek编写程序仅需1分钟,而手动编写,包括整理单词库、编写HTML和Javascript等,估计需要一周时间。如此巨大的效率差距表明,未来企业或许只需培训员工使用AI,就能大幅减少对程序员等岗位的需求,传统的“金饭碗”也面临危机。
面对这些变化,孩子的教育规划不能走向“躺平”。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经历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春晚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机器人正是出自他手,宇树科技更是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公司。令人意外的是,王兴兴并非毕业于北大清华或海外名校,而是浙江理工大学,一所既非985也非211的普通院校。他从小热爱机器人,热衷于动手搞发明创造,尽管学科成绩并不突出,尤其是英语欠佳导致高考成绩一般,与名校失之交臂,但他在大学期间坚持儿时梦想,专注于机器人研究,最终创造出机器狗、机器人等惊艳世界的产品。
这一案例表明,即使未能进入名校,只要保持热爱与专注,同样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AI时代,孩子是否就读名校不再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重要的是能否找到热爱的方向,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将其做到极致。教育的目标应从单纯追求名校,转向培养孩子的兴趣与专注度,让他们在热爱的领域中实现自我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来源:蓝蓝的天蓝蓝的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