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币对美元近来持续走高,比如8月25日,人民币中间价报7.1161,创2024年11月以来新高,原因包括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国内政策主动引导等,人民币走强对A股和港股均带来积极影响。
文/《清华金融评论》王茅
人民币对美元近来持续走高,比如8月25日,人民币中间价报7.1161,创2024年11月以来新高,原因包括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国内政策主动引导等,人民币走强对A股和港股均带来积极影响。
202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呈现先跌后升走势
202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呈现先跌后升的震荡走势,整体稳中有升。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年初承压下行。受美国加征关税等贸易政策冲击,人民币一度贬值至7.3以上(4月上旬离岸价达7.4295)。
二是5月后强势回升。随着中美关税谈判取得进展、美元指数大幅走弱(上半年跌超10%),人民币快速反弹,6月回升至7.2下方,离岸与在岸汇率趋近中间价。
三是当前延续升势。8月25日,人民币中间价报7.1161,创2024年11月以来新高,在岸价收于7.1517。8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1美元兑7.1030元。
人民币2025年8月下旬持续走强主要驱动因素
一是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8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会议释放鸽派信号。鲍威尔指出,现在政策已经明显处于限制性区域,如果经济前景和风险的天平开始转向,我们就得相应地调整政策。
鲍威尔还放弃“平均通胀目标制”,回归灵活通胀框架,更注重就业与通胀平衡,删除了“就业短缺”表述,允许就业适度超预期而不立即收紧政策。
鲍威尔的此番讲话,让市场认为美联储将于9月降息的概率重新站在90%上方,美元指数单日跳水0.94%,为人民币创造升值外部环境。
美联储理事沃勒8月28日在迈阿密经济俱乐部发表讲话,明确支持美联储在9月16日至17日的政策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
这位由特朗普任命、被视为下任美联储主席热门人选的政策制定者指出,当前支持降息的依据“相较于7月份更为充分和强烈”。
二是国内政策主动引导。比如我国央行8月25日起连续上调中间价,累计调升258个基点,释放稳汇率信号。
释放“稳预期”信号。央行通过连续调升中间价(8月28日报7.1063,创2024年11月以来新高),传递从“稳汇率”转向“稳预期”的政策意图,引导市场形成人民币升值共识。
响应“反内卷”政策。适度升值可降低进口成本,提升国内购买力,同时优化企业竞争环境,推动实际有效汇率走强。
改善企业结汇行为。上修人民币资产收益率预期,鼓励企业增加结汇,改善外汇市场供求关系。
短期来看,人民币或延续稳中有升态势,若美元进一步走弱、政策持续发力,人民币可能试探7.05关口。
人民币持续升值对A股和港股的影响
A股市场受益逻辑
外资流入加速。人民币升值增强中国资产吸引力,2025年8月北向资金净流入超800亿元,外资重点增持高股息蓝筹股(如银行、公用事业)及科技成长板块(AI、半导体)。历史数据显示,人民币升值周期中,外资配置A股意愿显著提升。
企业成本下降。进口依赖型行业(如航空、造纸)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盈利空间扩大。例如航空公司因燃油进口成本下降,利润率有望改善。
估值提振效应。人民币资产价值重估推动权重股估值修复,金融、消费等核心资产更受青睐。8月29日上证指数V型反弹与汇率升值同步,印证股汇联动逻辑。
港股市场弹性更强
汇率传导直接利好。港元挂钩美元,人民币升值直接提升港股中资企业以人民币计价的盈利表现,科技龙头及半导体板块(中芯国际)受益显著。
资金虹吸效应。30万亿国际资金涌入香港市场,港股成为外资布局中国资产首选渠道。南向资金8月净增500亿港元,重点加仓高分红国企与AI赛道。
政策与产业红利。港股灵活的上市机制吸引中概股回归,叠加国内AI技术突破(如DeepSeek开源模型),科技股估值空间进一步打开。
注:以上是关于投资的一些思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编辑丨王茅
审核 | 丁开艳
责编丨兰银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