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零二五年夏天,李为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叠已经泛黄的信纸。这是父亲李尔重写给苏烈同志的一封信,信中详细阐述了他创作《新战争与和平》时的思考。尽管信纸已经脆弱,墨迹却依然清晰:“对时间太吝啬,没有多给你写一写我想到的东西。”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27
战争背后的真相:李尔重与抗战历史的六个追问
一封尘封的信件,六段被遮蔽的历史真相,一位九旬老人的毕生追问——在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这些问题依然叩击着时代的良心
二零二五年夏天,李为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一叠已经泛黄的信纸。这是父亲李尔重写给苏烈同志的一封信,信中详细阐述了他创作《新战争与和平》时的思考。尽管信纸已经脆弱,墨迹却依然清晰:“对时间太吝啬,没有多给你写一写我想到的东西。”
李尔重,这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后来的河北省省长,用毕生精力完成了五百余万字的巨著《新战争与和平》。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他的思考依然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01 战争根源:财阀还是军阀?
东京某高级商社的档案室里,三井财团的会议记录静静地躺在保险柜中。纸页已经发黄,上面的字迹却依然清晰:“满洲开发关系日本国运,须倾力为之。”
李尔重在信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侵略战争的契机在垄断财团。”他从历史档案中发现,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对外政策就是“八纮一宇”,即以日本为中心,统一世界于一家。这个主张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是天皇(也是大财团)、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大财阀之需要。
“伊藤博文、广田弘毅、松冈洋右、河本大作等一系列的日本侵略人物都是从三井的满铁株式会培养出来的工具。”李尔重查阅了大量日文原始档案,发现这些政治人物与财阀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就连日本进步学者也多认为是“军阀猖狂横行,军人干预政治,才造成了侵华战争”。加藤周一曾说:“30年代误国的是军人的政治干预……少数军人规定国家的目的”。这种观点掩盖了战争的经济根源。
02 卢沟桥事变:偶然还是必然?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的卢沟桥,月色朦胧。日军演习的枪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一个士兵“失踪”的借口,点燃了全面抗战的烽火。
日本服部卓四郎在《大东亚战争史》中声称:“卢沟桥事件完全是一次突然发生的事件”。日本反动统治者也都说是不可预期的事件。甚至许多中国人和国际人士也持这种观点。
李尔重通过深入研究日本档案,发现了截然不同的证据。一九三六年八月,日本内阁五相会议上决定的国策大纲写明:“在排除北方苏联的威胁的同时,防备英美,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合作,筹划我民族和经济向南方海洋发展。”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十三日,日本驻伪满大使南次郎向广田外相建议:“华北工作的最后目的,是使华北各省在政治上、经济上完全脱离南京政权而自行独立……”
李尔重赞同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的观点:“‘七·七’事变,日中战争的全面爆发,是对中国的侵略走到了顶点……是近代中日两国关系的整个历史导致了这场战争。”
03 谁打败了日本?
台儿庄战场上硝烟弥漫,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这段历史被拍成电影《台儿庄战役》,却产生了李先念所说的效果——“国民党抗战,共产党吃饭”。
日本反动派一直宣称:“日本败给了美国,而没有败给中国;在中国,日本一直是胜利者。”这种论点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在战后四十多年时,忽然看见了国民党军队的“伟大”。
李尔重认为,应当适当评价国民党的战功——“消极抗战比投降好,全面消极之中有积极的部分,上层消极中有下层积极的部分”。但如果认为只靠蒋介石几百万军队便可以抵挡日本侵略军,则是错的。
他引用日本史学家井上清的分析:“甲午战争日本之所以战胜,是因为日本的对手是满清腐败皇帝;在侵华战争中,国民党那点武装,对于日本军力固然算不了什么,可是有了民族统一战线,发动了中华民族,日本有了对手,事情就不好办了;日本没有败给蒋介石,却败给了中华民族。”
日本评论家尾琦秀实在“七·七”事变发生后即断言:“国民政府的现存兵力,也许没有什么了不起,然而,与支那民族战线的全面抗战相对立,那就非同小可了。”
04 天皇:牌位还是实权?
东京审判的法庭上,裕仁天皇安然坐在证人席上,却没有被追究战争责任。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天皇只是个牌位”,“是一个橡皮图章”。
李尔重通过研究日本宪法发现,事实远非如此。明治以来新的宪法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不得以任何理由褫夺天皇之皇位,天皇对在行使统治权时违犯法律之行为概不承担责任。
“任何法庭无权审讯天皇本人,天皇不受任何法律约束,故作为一项原则,所有法律,特别是刑法,对天皇不发生效力。”李尔重在信中写道,“在日本,一切重大决策不经天皇签署是无效的。”
因此,井上清称“日本军国主义最高首脑——天皇”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明治天皇依靠三井、三菱财阀的支持打垮了德川幕府之后,真正统一了日本,这个统一了的日本的大权,完全操在天皇的手里。
05 否认与歪曲
东京某出版社的编辑室内,编写教科书的学者们正在争论是否使用“侵略”一词。最终,文部省批准的教科书中依然避免使用这个词汇。
日本反动派及其余孽一直声称:“侵华战争是‘正当防卫’”,“日本除此之外别无生路”,因为中国“排日”、“侮日”、“排满”;共产党在发展。
重光葵说:“对昭和动乱的责任加以正当的批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被绞死的七名日本战犯和近卫日记都用尽一切办法掩盖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实际。
更为离奇的是日本有田中正明及铃木明等人,公然著书说“南京大屠杀之虚构”,颠倒黑白。李尔重指出:“这些本来不成其为理论的胡言乱语,不值一驳。但‘谎言重复十遍即成真理’,确也有时起骗人的作用。”
06 国共两党的历史地位
延安窑洞里,毛泽东正在撰写《论持久战》;与此同时,重庆的蒋介石官邸里,军事会议正在讨论抗战策略。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扮演了不同角色。
李尔重认为,对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应该适当估价——“消极抗战比投降好,全局消极中有积极的部分,上层消极中下层积极”。但在整个近代史中推动历史前进的主导力量,特别是推动中华民族得到抗战胜利的主导力量,是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也不可能有人民战争,更不可能有前后方的作战;没有敌后战争,蒋介石的大西南都是保不住的。”李尔重写道,“我们承认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但真正能引导中华民族走向解放的,是共产党。”
他痛心地说:“40余年后的今天,有些‘明白人’忽然看到了孙中山,便忘记了毛泽东,看到了台湾老兵,便忘记了八路军、新四军,看到了台儿庄之战,便忘记了共产党赋予台儿庄之战的官佐士兵们的民族之魂和给予的力量支持。”
李尔重在信的最后写道:“写了这些,你大概可以明白我想的是什么了。”他原本计划到1990年完成《新战争与和平》的创作,然后写一部“比较文学史”,证明“人民生活是艺术之源泉”。
2019年12月26日,李尔重以106岁高龄辞世。但他留下的思考和追问,依然在历史的长廊中回响。在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今天,这些问题依然需要每一个中国人认真思考和实践。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而是照亮现实与未来的明镜。唯有正视历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和平未来。
李尔重(1913.01—2009.12.26),河北丰润人。1931年肄业于日本仙台帝国大学社会经济专科,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宣传科长、宣传部长、武装部长,冀南五分区地委书记兼政委,东安土改工作团副团长兼鸡西县委书记,中共牡丹江省委民运部长,铁道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长,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书记、第三书记、第二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宣传部长、农委主任,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院长、党组书记,广东省农委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海南区党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书记,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省长。#MCN微头条伙伴计划##认证作者激励计划#(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来源:大道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