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让乙肝妈妈迎接健康宝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1 17:02 3

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可分为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孕期抗病毒治疗、产后新生儿使用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治疗方案,大大降低了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

乙型病毒性肝炎,可分为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孕期抗病毒治疗、产后新生儿使用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治疗方案,大大降低了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

患有乙肝的孕妇,孕期如果不给予积极治疗,妊娠的早期易发生流产,胎儿畸形发生率明显升高。妊娠晚期易发生早产、死胎,新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也明显增高。胎儿也会通过垂直传播感染病毒。

研究证明,妊娠晚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无预防母婴传播的作用。孕期对高病毒载量(HBV -DNA≥10⁵U/ml)的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显著减少母婴传播的发生。

乙肝病人垂直传播阻断措施

1.所有孕妇产前应该筛查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

2.妊娠中晚期HBV-DNA 载量>2*10⁹IU /ml, 在与孕妇充分沟通和知情同意后,可于妊娠24周开始给予替诺福韦进行抗病毒治疗;若HBV-DNA 载量>2*10⁵IU /ml, 可于妊娠28周开始给予替诺福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减少HBV垂直传播;

3.不推荐预防HBV垂直传播为目的的选择性剖宫产。

4.新生儿需行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阻断。

足月或早产但出生体重≥2000g的新生儿,母亲HBsAg(+),必须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免疫球蛋白(越快越好)。在0、1、6个月分别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在第7—12个月给宝宝检查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

早产儿且出生体重<2000g的宝宝,母亲HBsAg(+),必须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极早或极低体重早产儿,1月龄时重复一次。对于乙型肝炎疫苗也略有不同,需要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第一针,3—4周注射第二针,再隔一个月注射第3针,再隔5个月注射第四针,并于最后一针后1—6个月检查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

特别要注意的是:母亲HBsAg(+)时,不管新生儿是否为早产儿,状况如何(包括抢救),需12小时内注射1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越快越好,尽可能在数分钟内完成。

当母亲HBsAg(+),不管新生儿是否早产、出生体重多重,只要身体状况稳定,需尽早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如状况不佳,待病情稳定一周后再接种第一针。

亲爱的乙肝孕妈妈们,请放下焦虑与担忧,科学治疗,有效阻断,开心迎接健康宝宝。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