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吃掉近200万只!成都人,真的爱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31 17:00 2

摘要:暑期接近尾声,要问想从成都带走的美食,小布首先会给大家推荐兔兔,不管是兔头、烤兔、冷吃兔,统统值得带给外地的朋友尝一尝。

转自:成都发布

暑期接近尾声,要问想从成都带走的美食,小布首先会给大家推荐兔兔,不管是兔头、烤兔、冷吃兔,统统值得带给外地的朋友尝一尝。

如果说,鸡肉是广东人的心头好,鸭子融入南京人的日常,那么在成都人的心中,兔子就是不折不扣的白月光。说起成都人与兔子,龙门阵简直摆不完。据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成都海吉星)统计,2024年的兔子交易量为4315吨,2025年1-7月的兔子交易量为2857吨;换算成只的话,2024年约288万只,2025年1-7月约190万只。兔头、兔丁、烤兔、兔火锅……看得大家是不是口水都要流下来啦?

从古人的祥瑞图腾

到餐桌上的美食

兔兔与成都的缘分

已缔结了千年

今天跟着小布一起

来趟关于兔子的奇妙之旅

🐇🐇🐇

01

兔兔来喽!

TA是祥瑞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是象征祥瑞的动物。古籍《瑞应图》就有记载:“赤兔大瑞,白兔中瑞”。白色纯净圣洁,再加上白色动物相对稀有,白兔便被古人视为祥瑞之兆,“兔多褐色少白者,故瑞应图以白兔为祥”。《宋书·符瑞志》也把白兔等白色动物列为祥瑞之物。

在古代神话中,最有名的白兔就要属月宫中的玉兔了。这只离地球最远的兔子颇受文人墨客青睐,且看白居易的“晓关开玉兔,夕钥纳银鱼”,杜甫的“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李白的“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贾岛的“玉兔玉人歌里出,白云难似莫相和”……

成都人与兔子的缘分,早在古蜀时期就已写就。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旁,曾发现造型奇特的兔形饰件,耳朵修长,双目圆睁,虽体量小巧,却在祭祀重器中占据一席之地。

考古学者推测,古蜀人将兔子视为沟通天地的灵物——其繁殖力旺盛的特性象征生生不息,而月中玉兔的传说,更成为人们对遥远空间想象的寄托。

这种对兔子的特殊情感,在五代十国时期达到顶峰。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属兔,公元907年兔年称帝。在成都永陵(王建墓)中,出土了一件“兔首龙身”的文物——五代前蜀王建谥宝,现藏于四川博物院,长11.7厘米,宽10.7厘米,高11.4厘米。

这件兔首谥宝出土时,盛装于精美的双层方形银平脱漆套盒中。谥宝为玉质,方形印面,钮作兔头龙身造型。印面篆刻“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谥宝”14字。正是这件谥宝,证实了墓主身份为王建,它也因此成为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

02

大展宏“兔”

不只是可爱,还很实用

“飞禽莫如鸪,走兽莫如兔”。兔子在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和人民餐饮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成都人食用兔肉的历史,或许能追溯到隋唐时期。《唐语林校正》记载:“蜀上旧无兔鸽。隋开皇中,荀秀镇益州,命左右买兔、鸽而往。今蜀中鸽尚稀而兔已聚。”意思是说,蜀地原本没有养兔,官员吩咐属下去其他地方购买而引入蜀地,后来兔在蜀地得到成功的繁衍,数量大有增加。这说明四川一带养兔在公元581年以后得到快速发展。到了唐代,四川省已经记载有麻兔和白兔。

说到吃兔,南宋林洪《山家清供》中的一段记载可谓家喻户晓。南宋理宗淳佑年间,泉州人林洪在武夷山访学时遇雪天烹制野兔,受隐士止止师指导将兔肉薄切涮煮。这道菜名,得名于“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的诗句,让美味更添诗情画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明代,兔子从精神象征走向物质消费的路径愈发清晰。2013年,成都体育中心工地(明代蜀王府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中,兔骨数量仅次于猪骨,且多有砍砸、灼烧痕迹。这说明500年前的贵族,已将兔肉纳入日常饮食。

成都平原的温润气候,为兔子繁衍提供了天然温床。明末清初,兔子开始走向寻常百姓家。清乾隆年间《蜀语》记载:“蜀地多兔,荒年可代谷食”,当时双流、新津一带农户普遍养兔,既可应急充饥,兔皮又能换油盐。

这种“家家养兔,户户有笼”的景象,在清光绪年间《成都通览》中仍有描绘:“城厢内外,兔笼多于鸡舍,晨夕兔鸣与犬吠相闻”。至清代,四川养兔规模已突破100万只,兔肉进一步在民间普及。

1915年,四川劝业道在成都东门外设立“模范畜牧场”,从法国引进肉兔品种,与本地野兔杂交培育出“川灰兔”。1937年抗战爆发后,沿海纺织业内迁,兔毛需求激增,成都周边掀起“养兔热”,仅温江一地就有兔毛收购站20余处。

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国营肉兔场在成都青白江成立,标志着养兔业进入工业化时代。到1980年代,成都已形成“育种-养殖-加工”完整产业链,年出栏量突破千万只。

在成都的兔兔中,成都云崖兔值得一说。云崖兔指产于四川天府新区三星街道(原双流县三星镇)的肉兔。云崖兔全身上下都是宝,皮毛可制成衣物,兔肉及部分器官(如兔腰)可食用,就连兔粪,据《本草纲目》记载,也是治疗便秘、痘疮的良药。

2005年4月,云崖兔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检测为无公害农产品,是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经过数年的培育,三星云崖兔逐步发展成一项新的产业。

03

“无兔不成席”

你的白月光是哪道兔兔?

北魏的兔肉酱、唐代的兔头羹、宋代的兔肉涮锅、元代的盘兔、明代的麻辣兔、清代的兔脯……从古至今兔肉的做法层出不穷,不过真正将兔肉发扬光大的当属四川,四川有民间谚语“无兔不成席”。而随着成都吃兔风气愈发流行,兔肉的烹饪创意也愈发多元。

在众多吃法中,烤兔应该是最古老的吃法之一,毕竟在《诗经》中,就已有记载:“有兔斯首,炮之燔之。”若要在成都的夜市上摆龙门阵,手撕烤兔是首选。

在爱吃的成都人眼里,兔子浑身是宝兔腰、兔肝、兔肚、兔腿都可以做出美味珍馐。但成都人最爱的还是兔儿脑壳,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老成都要看他啃Ter脑壳的娴熟程度。

不仅南宋人林洪喜欢,在万物皆可涮的成都,兔肉自然也可以做成火锅。兔火锅以兔肉为主料,搭配各种蔬菜和调料,大家围坐在一起,边煮边吃,主打一个巴适自在~《山家清供》中的同款惬意,在成都也能轻松get~

冷吃兔则是“越嚼越香”的代表,兔肉切小丁后与干辣椒、花椒同炒,是追剧、聊天的绝佳零食。

除了这些,川菜中还有不少与兔子有关的菜品。比如鲜香麻辣的花椒兔、嫩滑可口的红油兔丁、自贡的鲜锅兔、广汉缠丝兔等。

如今的成都,兔子早已超越了食物范畴,成为城市文化的鲜活载体。每年双流黄甲镇举办的“国际双流兔节”,吸引着数万食客,人们在吃兔大赛、兔文化展览中感受着这份独特的饮食情怀;宽窄巷子的兔头雕塑、锦里的兔子灯笼,将美食元素融入城市景观;每年清明时节,元通古镇每年都会举行“拉兔灯”活动,家家户户让自家的小孩拉着兔灯沿街巡游,用兔灯来祈福……

成都

一座把兔兔吃出特色的城市

手撕兔、冷吃兔、盆盆兔

缠丝兔兔火锅、兔子面

干锅兔、凉拌兔丁

……

你心头的白月光是哪道菜

欢迎和小布分享

ᕱ ᕱ

来源:成都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