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理解进行撰写,文末已注明文章信息来源,传播正能量,无不良引导,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理解进行撰写,文末已注明文章信息来源,传播正能量,无不良引导,请知悉。
脚被钉子扎了的那一刻,李某脑海里唯一想到的就是:赶快去打一针破伤风疫苗。
不过他万万没想到,医生给他打的并不是救命的针剂,而是一针盐水——医生心里一清二楚,却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说是“财迷心窍”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针时李某问道:“这是破伤风吗?”医生淡定得很“别担心,都是这般打的”。
后来李某觉得不对劲,便打了投诉电话。直至监管人员登门,医生才摊了牌:诊所的破伤风药物早已用尽了,为了赚取费用,诊所负责人杨先生硬是用盐水来冒充破伤风给李某实行了注射,还口出雷语“算是给他个安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财迷心窍”四个字,从诊所负责人嘴里说出来轻描淡写,却将他对生命的漠视展现得淋漓尽致。要知道破伤风杆菌潜伏期可长达数月,一旦发病,死亡率能飙到30%。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用盐水冒充救命针,无异于把患者往鬼门关推。李明宁愿一分赔偿不要也要讨个说法,恰恰是因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消费欺诈,而是拿健康当儿戏的亵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基层诊所作为医疗体系的毛细血管,本应是应急救治的第一道防线,可现实中却常出现药品储备不足、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到这个事有网友留言说自己在美容诊所被拿盐水当瘦脸针,还有人说打着点滴医生直接让患者举着瓶子回家了,真是什么奇葩操作都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按规定诊所药品短缺应及时报备补货,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基层机构抱着“反正没人查”的侥幸心态。就如同这次事件,若不是患者较真儿,这瓶“安慰水”或许永远不会被揭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患者的警惕性,又何尝不是被“逼”出来的。如今去诊所打针,有的人会盯着护士拆药瓶,有的人会拍下药品包装,这种看似“多虑”的举动本质上是对医疗信任的无力弥补。当救命的地方变得需要“谨小慎微”,受伤的岂止是一个人的安全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涉事诊所被封了,医生或许将会面临吊销执照的惩处。不过更为重要的是,究竟该如何堵住那些难以轻易察觉的漏洞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为基层诊所的急救药品设定一个“底线清单”,与此同时利用智能系统实时地对库存进行监控;将患者的反馈纳入到诊所的评级体系当中,将医疗单位的风评公布在患者面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基层医疗的底气,不该靠患者的运气去支撑,而要靠完善的制度实实在在地守住每一个诊疗环节——这比任何“安慰水”都更为有效。
信息来源:
扬子晚报:男子去诊所打破伤风却被打氯化钠,诊所:破伤风没了,财迷心窍打一针安慰他
来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