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出版界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具有主题鲜明突出、史料权威珍贵、内容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出版界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具有主题鲜明突出、史料权威珍贵、内容丰富生动等特点,受到读者欢迎,社会反响良好。
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抗日战争专题研究”系列、《抗战旗帜毛泽东》、《无问西东:抗战时期的外国友人》、《光影山河:电影与抗战》、《车桥 车桥》、《拉贝日记》等6种图书受到推荐。
“
一批学术研究类著作坚持正确抗战史观和二战史观,准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坚持思想性与学术性相统一,既坚持原原本本记录历史,饱含深情讴歌英雄,又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奋进力量,研究深度和广度都有新突破。
入选榜单
✨2023年8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2023年苏版好书✨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相关阅读:喜讯 | 《抗战旗帜毛泽东》入选8月“中国好书”2023年度影响力图书发布,《抗战旗帜毛泽东》入选印象·毛泽东 | 毛泽东诞辰130周年毛泽东逝世47周年 | 华侨对毛泽东的印象“抗日战争专题研究”丛书
张宪文 朱庆葆 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抗日战争专题研究”丛书着力于正确处理政治与学术的关系、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关系、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战的关系,以及对民族战争及全民抗战的认识,坚持把学术创新放在第一位,强调原创性、学术性、权威性,不做惯常的“发展史”研究,而是针对有关抗日战争的若干专题,在掌握大量国内外一手史料基础上,力求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框架体系、学术观点上的突破,以期进一步推动抗战历史研究。本丛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截至目前,已有55卷面世,蔚为大观。入选榜单
✨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卓越计划成果相关阅读:
“
一批文学艺术类作品深挖细节、以物证史,用朴实的情感、鲜活的艺术语言再现历史的真实,多维度讲述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抗战故事,展示伟大抗战精神,具有温润人心、激发斗志的力量。
1939年,日军火烧涧河重镇车桥,大火三日不绝。家破人亡后,卢剑泓和妈妈连夜逃出城圩,踏上了江南寻亲之路。在地方党组织的指引下,在新四军战友的帮助下,卢剑泓、叶霞姑、鲍艳萍、卢春萱、王玉荣等一批青年在苦难中成长,最终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优秀的革命战士,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全书从抗战时期淮安东乡涧河两岸人民的觉醒抗争入手,以车桥人卢剑泓等人的成长历程为主线,新四军侦察科科长林痕等人的战斗经过为副线,两线交织,时空变换,推动情节螺旋式发展。本书集地方人文史、革命斗争史、全民抗战史为一体,将淮宝地区的人民抗争融入车桥战役的宏阔背景中,于大处架构、小处着眼、细处落笔,钩织出一幅华中地区波澜壮阔的抗战史诗画卷,彰显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主题。
入选榜单
✨江苏省作协重大题材文学作品创作工程项目相关阅读:长篇历史小说《车桥 车桥》淮安首发杨菁 著
本书立足大量历史资料,通过生动描述,再现抗战时期来华帮助或直接间接参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外国友人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的历史场景。书中选取对中国抗战作用较为显著的宣传、军事、医疗、经济、文化教育、难民救助等领域,将个体研究和群体研究相结合,既着眼于外国友人对中国抗战的援助,亦着眼于中国抗战对外国友人的影响,考察中国抗战为何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援助;不仅论述外国友人如何帮助中国,探究其共性和差异,也探讨中国人民的抗战、国共两党的内外政策如何深化了外国友人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感情,强化了他们援助中国的行动。入选榜单
✨2025年6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新华荐书”第二十八期推荐图书相关阅读:外国友人如何“无问西东”助华抗战?喜讯 |《无问西东:抗战时期的外国友人》入选6月“中国好书”新书速递 | 无问西东:抗战时期的外国友人《人民日报》书里书外 | “我愿意到中国去,同你们一起战斗”异国他乡客,烽火同路人,抗战中他们与中国同行陈红民:重温国际友人援华抗战之历史光影铸史,胶片为证。本书系统梳理了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深入考察十四年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脉络,探讨战争对中国电影产业及电影艺术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书中研究了抗战初期电影生产、大后方艰苦卓绝的抗战电影宣传、根据地的人民电影创作,以及香港和上海两大“孤岛”电影生产、上海沦陷时期电影与伪满时期电影文化入侵等动荡时期的电影发展。通过对战火中中国电影业曲折命运的生动描绘,本书描绘出抗日战争的恢弘画卷,展现了特殊历史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作者们不屈的精神风貌及电影作品在凝聚民族力量、激发爱国热情方面的重大作用。这不仅是对电影史的回顾,更是对那段艰难岁月的致敬。
入选榜单
✨入选2025“扬城阅马·全民共读”活动✨4月文汇读书书单✨“探照灯好书”4月榜✨2025年5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百道好书榜6月榜✨《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6-7月优秀畅销书排行榜✨八月光明书榜相关阅读:《光影山河:电影与抗战》:在光影中铭刻山河记忆“
《红星照耀中国》《鸡毛信》《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拉贝日记》等一批文学作品修订再版,充分展现经典著作的魅力,为读者真实客观地了解抗战历史提供一个独特视角。
[德]约翰·拉贝 著
《拉贝日记》翻译组 译;刘海宁 审校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在全城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血腥大屠杀。时任德国西门子公司南京办事处经理和纳粹党南京地区负责人的拉贝,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特殊身份在城内从事人道主义救援活动。在此期间,他将自己在南京城特别是难民安全区内所见所闻的日军暴行,以各种形式记载入“战时日记”(1937年9月19日—1938年2月26日) 中。拉贝回国后,于1942年将此日记整理成书稿保存下来。1997年8月此稿中文版《拉贝日记》一书以世界首版刊行。得益于《拉贝日记》全版本档案的面世,加之译者多年资料考据与实地走访,确证了许多碍于当年信息条件未能明确的人名、地名及历史事件。以此为据,本次再版对原译文进行了修订与完善。
入选榜单
✨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国家百种优秀抗战图书《拉贝日记》(修订版)亮相三城:南京·上海·汉堡共书历史回响上海书展 | 新书分享会:我从不停止呐喊!——拉贝与《拉贝日记》(文末有福利)《拉贝日记》(修订版)重磅面世!翻开它:南京大屠杀目击证人的原始证言从青丝到白头,30年,他与这部日军侵华暴行记录较什么劲来源: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