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出版社:以铁证揭露暴行,用真相警示未来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31 15:39 3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重大节点,许多出版社推出了一系列重点图书,以文字为载体还原烽火岁月、传承红色基因。近日,记者专访重庆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郭宜,通过重庆出版社推出的重点书目,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从文字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重大节点,许多出版社推出了一系列重点图书,以文字为载体还原烽火岁月、传承红色基因。近日,记者专访重庆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郭宜,通过重庆出版社推出的重点书目,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从文字中感受先辈们的热血与坚守。

1

贵社推出的《恶魔医生:日军对盟军战俘的人体实验》,记录了侵略者令人发指的罪行。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这样一本剖析恶魔行径的作品,有怎样的意义?

《恶魔医生:日军对盟军战俘的人体实验》

重庆出版社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推出《恶魔医生》这本书,旨在以多元的史料,还原日军在奉天战俘营对盟军战俘的人体实验恶行,进而深化大众对日军远东反人类罪行的认知。从历史角度来看,《恶魔医生》揭露了731部队对盟军战俘的暴行,填补了历史研究空白,让被掩盖的真相重见天日。从现实角度讲,当今日本部分势力仍试图美化侵略、歪曲历史,而《恶魔医生》则是掷地有声的回击。在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重庆出版社推出“日本远东罪行丛书”第三辑,其中《恶魔医生》用铁证捍卫了历史的真实性,这不仅守护了真实的历史记忆,更警示世人铭记日军罪行、捍卫历史真相,以史为鉴,珍视和平。

《日军的毒气战》则完整披露了日本从一战后准备毒气战,到九一八事变后实验、抗战爆发后正式使用,再到二战后隐瞒毒气战历史的真相。同时还介绍了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使用毒气作战的情况,探讨了二战后日军对毒气武器的处理及战争责任等问题。

《士兵的战场》生动再现了中途岛海战、硫黄岛战役等重大战役,通过真实案例与亲历者讲述,深入挖掘日本兵对战争的真实感受、应对战争创伤的方式及记忆重构过程,尤其关注他们从战败到复员的挫折、崩溃、自灭等心路历程。为挖掘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研究日本侵略战争的历史、揭露日本士兵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均提供了新的视角。

《铁蹄下的人间地狱:日本军事占领下的婆罗洲(1941—1945)》讲述了1941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对婆罗洲的侵略历史、残暴的统治政策,以及应当承担的战争罪责。全书对于日军制造的龙纳旺大屠杀、山打根死亡行军等暴行的揭露尤为深刻。同时,还讲述了婆罗洲人民为了脱离日军的残酷统治,进行了英勇无畏的反抗,发生了基纳巴卢起义等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

《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三辑)》

以上四本书,都以铁证捍卫历史真实,告诫世人铭记日军罪行;通过不同视角展现战争,如战役、士兵心理、地区统治等,为研究日本侵略史、揭露罪行、挖掘军国主义本质提供丰富素材与全新视角。

2

关于731部队的恶行,此前也有很多历史资料和作品有呈现。相较于过往的材料,这本书有哪些新的特点?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解放奉天战俘营后不久的盟军战俘

左图:日本生物战计划的主谋和推动者——石井四郎

右图:战后日本总督道格拉斯克阿瑟将军——他敦促美国政府给予石井和他的同事免于战争罪起诉的豁免权

以往的历史材料多聚焦731部队对中国军民的残害,而《恶魔医生》首次系统披露日军对美、英、澳等盟军战俘的人体实验细节,如皮蒂少校日记记录美国战俘离奇死亡、柄泽十三夫少佐供认研究美国战俘免疫问题等,这充分佐证了二战期间日军犯下的反人道战争罪行。《恶魔医生》以三重证据链层层剥开历史,融合战俘日记、战犯供词和官方档案,提升了历史资料的可信度。此外,作者还深入挖掘了美国战后为获取生物战数据与石井四郎交易、掩盖真相的内幕,揭露了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让人们对731部队的战争罪行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知。

3

本书是以盟军战俘的日记等视角来记录,与我们国家以往的历史挖掘整理材料相比,来自盟军其他国家的相应研究有怎样的特点?

日本昭和14年(1939)京都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藤仓式防毒面具 三级

我国以往对731部队的历史挖掘多基于国内视角,侧重于日军对中国军民的伤害,主要通过国内档案、受害者证言、实地调查等,聚焦于731部队在中国实施细菌战、人体实验等罪行及对中国社会的破坏。而《恶魔医生》更多从盟军的研究视角出发,以盟军战俘日记、战犯供词和官方档案等为依据,鲜见揭露了731部队对美、英、澳等国战俘的人体实验细节,拓展了731部队罪行研究的国际视野。

4

在贵社过往和今年的图书中,有哪些主要是写重庆抗战的?

“南方局党史资料丛书”

20世纪80年代,重庆出版社担当地方出版社的文化责任和使命,主要基于重庆的历史文化资源,出版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纪实丛书》《南方局党史资料丛书》《国共合作史》等图书,其中《南方局党史资料丛书》是在原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南方局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汇编,邓颖超、廖承志、李维汉、陆定一等同志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对立准立好史料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

进入21世纪,重庆出版社立志深挖重庆独特的抗战历史文化资源,做深做透抗战主题出版,抗战主题图书形式、内容进一步丰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抗战主题出版的矩阵。

《重庆之眼》

《重庆大轰炸图集》

一是集中反映侵略者的罪行,如《重庆之眼》《重庆大轰炸图集》《沉默50年:一位原“慰安妇”的自述》等。

《沉默50年:一位原“慰安妇”的自述》

二是从文化视角切入,挖掘重庆从战时首都时期积淀下来的文化基因和人文精神,如《溯游抗战重庆丛书(10卷)》,从不同角度切入抗战时期的历史事件、文化活动、名人故事、风物人情。

“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100卷)

三是系统性整理珍稀史料,如《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100卷)填补了出版领域空白,全面再现了中国抗战大后方的面貌,奠定了抗战大后方研究的学术基础;《抗战记忆——台湾征集图片集》(上、中、下)收集整理一大批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和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历次从台湾征集而来的珍稀抗战历史图片。

《抗战记忆——台湾征集图片集》(上、中、下)

2025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围绕这一重大节点和主题主线,重庆出版社提前布局思考、主动谋划,利用重庆本地丰富而厚重的抗战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发掘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优质选题。

《中共中央南方局与伟大的抗日战争》

《中共中央南方局与伟大的抗日战争》一书在策划之初就着眼于“全民族抗战大局”,而不是局限于重庆或者抗战大后方之一域。因此形成了“以一域谋全局”——通过从南方局工作的角度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的观点提供实证的选题思路,而非简单地记录南方局对抗战胜利作出的伟大业绩、贡献。本书分上、下卷,以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工作为主线,精选部分历史文献和亲历者口述回忆资料,综合反映全民族抗战时期南方局在中共中央直接领导下创造性开展工作取得的各项成绩,及其对抗战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

《神女》

叶梅 著

《神女》一书是著名作家叶梅的长篇小说,不仅体现了抗战文化,还呈现了三峡文化、长江文化,是一部厚重的史诗式作品。叶梅老师生于巴东,长于川江,一直以来都在创作关于家乡的作品。为了完成这部献给抗战胜利80周年,也献给三峡父老的史诗之作,她寻访遗迹,足迹遍布湖北、重庆等地,参考巴东、恩施、巫山、奉节等地县志,以及宜昌大转移、三峡大抢运、重庆大事记等历史资料,描述了三峡人民、一个个小人物在民族危亡之际,以“九死未悔”的信念所进行的殊死抗争。作品展现出鲜明的峡江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之魂,绘制出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重庆的巫山、奉节、白鹤梁等地同仇敌忾、保卫家园、守护国宝的故事,在叶梅老师浓墨重彩的勾勒下栩栩如生。重庆出版社与作家出版社联合出版这部长篇小说,既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厚重献礼,也是挖掘、传承、书写、展示长江文化的一次积极尝试。

《秘密世界》

杨益言 著

《秘密世界》这部作品由《红岩》作者之一杨益言先生创作,是其于20世纪60年代完成的长篇小说。《红岩》描写的是静止的牢笼,《秘密世界》则讲述了一座移动的牢笼。小说通过主人公华子良在东北抗战时期的斗争经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身处敌后仍坚定信仰、顽强求生的革命精神。该作沉寂多年后,由重庆出版社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隆重推出,既是一次重要的红色经典回归,也是一场跨越历史与当代的精神对话。重庆出版社通过精心编校与主题策划,将这部“前续”式作品推向大众。《秘密世界》的面世,是文学与历史深度融合的成果,更是出版人用心用情守护红色文化的生动体现。

初审:唐姝菲

复审:张中江

终审:张维特、宋强

排版|小棠

好书探,我们绝不放过一本好书

来源:好书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