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鹏 G6 在 2025 年 7 月销量仅为 3949 台,尽管起售价下探至 17.68 万元,但市场表现仍未达预期。这一现象是技术路线争议、产品力结构性不足、市场竞争错位、用户体验短板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结合其参数表现与行业动态,具体原因如下:
小鹏 G6 在 2025 年 7 月销量仅为 3949 台,尽管起售价下探至 17.68 万元,但市场表现仍未达预期。这一现象是技术路线争议、产品力结构性不足、市场竞争错位、用户体验短板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结合其参数表现与行业动态,具体原因如下:
技术路线的市场认知错位
800V 高压平台的实际价值被稀释
小鹏 G6 全系标配全域 800V 高压 SiC 平台,理论上支持12 分钟补能至 80%(CLTC 续航 625km 版本),但实际使用中存在两大矛盾:
补能生态尚未完善:截至 2025 年 7 月,小鹏自营超充站仅覆盖全国 200 城,且需匹配S5 液冷超充桩才能实现峰值功率(451kW)。第三方充电桩因电压兼容性问题,实际补能效率与普通 400V 车型差距有限。
用户引导不足:调研显示,部分消费者了解 800V 平台的技术优势,但有一部分用户认为 “快充不如换电实用”。相比之下,乐道 L60 通过3 分钟换电和900V 平台形成差异化认知,2025 年 7 月销量达 11323 台,是小鹏 G6 的 2.9 倍。
XNGP 智能驾驶的场景局限性
尽管 XNGP 在广州城中村等复杂路况表现是挺不错的,但其依赖高精度地图的技术路线在实际应用中暴露短板:
地图更新滞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高精地图覆盖率仍有待提升,导致 XNGP 在环路、匝道等场景频繁退出。用户反馈 “在西二旗软件园周边,XNGP 多次因地图数据缺失要求人工接管”。
空间设计的反人性细节
后备箱实用性不足:尽管轴距达 2890mm,但溜背造型导致后备箱高度受限。
后排座椅舒适性缺陷:536mm 坐垫长度虽优于 Model Y(495mm),但靠背调节角度仅 11.4°(竞品普遍达 15° 以上),长途乘坐疲劳感会变得明显。
智能化体验的断层
车机系统卡顿频发:高通 8295 芯片虽算力强劲,但Xopera 2.0 系统存在导航偏航、应用启动延迟等一些些小问题。
市场竞争格局的全面碾压
头部品牌的技术降维打击
特斯拉 Model Y 的品牌虹吸效应:2025 年 7 月 Model Y 销量达 30766 台,其FSD V12 端到端方案虽在复杂路况略逊于 XNGP,但凭借全球超 200 万用户数据和1500 + 超充站,用户信任度仍居首位。
比亚迪的混动围剿:宋 L DM-i 以13.58 万元起售和1.5L 插混系统(馈电油耗 5.2L/100km)精准狙击家庭用户,2025 年 7 月销量 11607 台,且绿牌优势覆盖限牌城市。
价格策略的精准狙击
零跑 C10 的配置颠覆:12.28 万元起售的零跑 C10 提供激光雷达选装和8295 芯片座舱,2025 年 7 月销量 11323 台,其无图智驾方案在三四线城市更具适应性。
营销策略与产品迭代的节奏混乱
技术标签的模糊化
800V 超充的传播错位:小鹏将宣传重点放在补能速度,却未强调电池寿命管理(如CIB 电池车身一体化对电池健康度的提升),导致一些用户用户误解 “快充伤电池”。
XNGP 的场景化缺失:尽管 XNGP 在广州城中村表现优异,但未通过用户实测直播等方式强化认知。对比华为问界,其通过100 城 NCA 试驾和车主故事传播,显著提升智驾口碑。
价格波动伤害品牌价值:2025 款起售价较老款下调 2.31 万元,但未同步推出老车主权益补偿,导致潜在用户观望情绪加剧。
破局路径与未来挑战
技术路线的务实调整
补能生态共建:联合第三方运营商在高速服务区布局 800V 超充桩,推出充电权益包(如充 1000 度电送 1000 度),缓解用户补能焦虑。
智驾体验优化:开放无图智驾 Beta 版供用户内测,通过众包数据提升 XNGP 在三四线城市的可用性,并针对高速 NOA 接管点进行专项优化。
用户体验的精准重塑
续航真实性承诺:推出续航达成率补偿计划(如实际续航低于宣传值 30%,可免费升级电池),并通过电池健康度可视化(如 APP 实时显示 SOH)重建信任。
当前市场环境下,小鹏 G6 需在智能化与可靠性间找到平衡点,否则难以在纯电红海市场中分得份额。这一案例也为新势力敲响警钟:新能源转型不仅是产品形态的切换,更是技术、服务、用户关系的全面重构。
来源:秒速懂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