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万打水漂?张静初的留学遭遇,撕开美国留学残酷真相…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1 15:40 2

摘要: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广泛讨论,许多人震惊于“花了这么多钱居然还会失败”。也有人说她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学历不可耻,不端不装反而很真实。

8月12日,著名演员张静初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美国研究生毕业典礼的照片。

但出乎很多人意料,她最终没有拿到硕士学位,只拿到了一张结业证书。

图源网络 侵删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广泛讨论,许多人震惊于“花了这么多钱居然还会失败”。也有人说她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学历不可耻,不端不装反而很真实。

不管外界舆论的争议何在,张静初的求学经历和结果恰恰暴露了美国留学最残酷的一面。

01

留学两年,归来仍是大专生

张静初为提升电影导演领域的专业素养,选择了素有 “电影界的哈

佛耶鲁” 之称的美国电影学院(AFI)。

AFI仅提供2年制硕士学位,专业涵盖6个领域,包括导演、电影摄像、编辑、制作、制作设计、编剧专业。

这所学校的导演系每年全球仅招 28 人,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入学后的学习强度远超预期。

按照学校要求,第一学年要创作 3 部叙述性短片,第二学年需完成主题短片毕业设计 —— 从组队、写剧本、找演员场地,到拍摄和后期,一部短片至少要半个月,期间还要兼顾讲座、实践课程和堆积的作业。

去年张静初在直播间展现出的活人感学习状态就火了一大把。

图源网络 侵删

直播学习时长达10小时,从精神饱满到双眼呆滞,网友直呼"太真实了"!去年4月她就开了15场学习直播,短则3-4小时,长则通宵达旦。

8月13日,张静初通过社交平台分享了一段视频。视频中,她回应了外界对于自己在美国电影学院(AFI)导演系学习成果的疑问。

她表示,自己顺利完成了该系两年制的研究生课程,然而由于前置学历的限制,最高学历仅为大专,没有本科,不符合硕士学位的授予标准,所以最终只获得了结业证书,而非硕士学位证书。

图源:张静初小红书

张静初的视频一发,立马冲上热搜!

舆论立刻分成几派:有人赞她“43岁敢重启学业,承认‘没拿学位’很真实”;也有人替她算 “经济账”—— 两年花150万,只换一张结业证,太 “亏”;甚至有声音质疑 “大龄留学是为了更好捞金”。

但这场争议的核心,或许从一开始就偏了:张静初没拿硕士学位,不是“没毕业”,而是AFI的明确规则 —— 该校允许无本科学位、但行业经验突出者入读,这类学生仅能获结业证。

图源:AFI官网

即便最终拿到的是结业证书,也并非每个人都能顺利申请走这一通道,因为AFI规定能否被录取还取决于申请人在其领域展现出的卓越技能以及满足相关工作年限要求。

可想而知,张静初的实力已经得到了该校的高度认可。

02

美国留学的“残酷真相”

张静初的经历并非偶然,而是美国留学普遍困境的缩影。对留学生而言,至少要跨过三重残酷壁垒。

首先是经济壁垒。以 AFI 为例,2024-2025 学年基础学费就达 70487 美元,加上生活费、交通费等,一年总花费约合人民币 75 万元,普通家庭根本难以承担。

即便不读顶尖院校,在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热门城市,留学生每月房租动辄 2000 美元以上,食品、交通、医疗等开支还在持续上涨。

张静初的150万,花得明明白白:AFI 2024-2025学年基础学费70487美元,加上生活费、交通费,一年约10.4万美元(折合75万人民币),两年刚好150万。

图源网络 侵删

除此之外更有学历门槛壁垒。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对学历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要求严格,像张静初这样没有本科学历的学生,即便在专业领域有突出技能,也很难拿到硕士学位。

这种硬性限制,让不少有才华、有梦想的学生被挡在学历认证的门外。

有人说:“以张静初的财力和人脉,随便搞个‘水学位’镀金不好吗?” 但现实是,美国名校的 “含金量”,从不是钱能堆出来的 —— 这一点,欧阳娜娜的经历也能佐证。

作为星二代,欧阳娜娜 5 岁学钢琴、6 岁练大提琴,深耕十几年,还就读过柯蒂斯、伯克利两所顶级音乐学院,人脉和财力远超普通家庭。但即便如此,她也未能如愿拿到伯克利本科学位。

图源网络 侵删

金钱确实能增加被录取的几率,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每一个顶尖学府的学位,必须用真才实学才能换来。

最后是学业压力壁垒。美国高校对学术严谨度要求极高,顶级大学的学生几乎都要面对 “高压学习模式”。

美国一家可穿戴设备公司的调查显示,哥大、宾大、斯坦福等校学生人均凌晨 1 点后才睡觉。

一学期阅读 10 本 500 页以上的专业原著,是很多专业的基本要求,一旦松懈,就可能面临挂科、学术警告、停学甚至被开除的风险。

03

写在最后

或许我们该换个角度问:留学的价值,难道只靠“学位证书” 衡量?

对张静初来说,这两年留学时光的价值,早已超越了一张文凭。

图源:微博

43 岁放下熟悉的演艺事业,从零开始投入导演专业,用行动对抗 “大龄学习不值得” 的偏见,这份 “重启人生” 的勇气,比任何证书都更能支撑她未来的长期生涯。

AFI 汇聚的电影圈核心人脉、两年里密集的项目实践与创作打磨,这些实打实的积累,比 “硕士头衔” 更能帮她突破从 “演员到导演” 的转型瓶颈。

其实,留学从来不是逃避国内内卷的 “捷径”,也不是用来镀金捞金的 “工具”,它更像一场直面自我的 “淬炼之旅”。

图源网络 侵删

你会在赶 due 的深夜里学会咬牙坚持,在跨文化协作中学会理解包容,在 “不完美的结果” 里学会接纳遗憾,而这些藏在过程里的收获,才是能让人走得更远的 “隐形文凭”。

这才是留学最真实的意义:不是为了拿一张让别人认可的证书,而是为了找到自己的 “心之所向”,并愿意为这份热爱扛住压力、守住初心。

来源:雅思天后刘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