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644 年秋天,夔州城被攻破的消息传到了石砫山寨。70 岁的秦良玉拄着陪了她大半辈子的白杆枪,望着西南天边破碎的晚霞。直到这时候她才真正明白,有些王朝的崩塌,就算全家都战死,也没法撑住。
1644 年秋天,夔州城被攻破的消息传到了石砫山寨。70 岁的秦良玉拄着陪了她大半辈子的白杆枪,望着西南天边破碎的晚霞。直到这时候她才真正明白,有些王朝的崩塌,就算全家都战死,也没法撑住。
早在 1599 年,播州叛军首领杨应龙怎么也想不到,坏了他好事的会是个运粮草的女将。当时杨应龙派探子摸清明军主将李化龙在大营里摆宴,趁机带叛军偷袭,明军一下就乱了。
还好秦良玉和丈夫带着 500 精兵突然赶到,拦住杨应龙、保住了大营,之后还反过来打退叛军,连破七个寨子。可打完仗,她压根没提自己的功劳。
命运总在不经意间给人打击。1613 年,秦良玉的丈夫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诬陷害死,管理石柱土司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她肩上。她束起长发、接过兵符,成了石柱土司的头领。
那时候后金在辽东越来越强,明军打一次败一次,一批批精锐上了战场,又一批批战死。危急关头,秦良玉先派哥哥秦邦屏、弟弟秦民屏带几千士兵去支援,自己随后也率大军出发。朝廷赏了她三品官服,还任命秦邦屏为都司佥书、秦民屏为守备。
浑河那一战本可以不打,但秦邦屏和秦民屏非要出击。几千四川兵打出了明军在辽东最血性的一仗:面对比自己多好几倍的后金精锐,他们死战不退,虽然重创了敌人,最终却血染浑河 —— 秦邦屏战死,秦民屏侥幸突围活了下来。
亲人牺牲后,秦良玉强忍悲痛,亲自带 3000 兵马赶到山海关,发誓要和后金决一死战。天启帝赏了她二品诰命,还让满朝文武都用礼节招待她。同年九月,兵部又让她回石柱再招 2000 士兵。
可就在秦良玉回石柱招兵的时候,永宁土司奢崇明突然叛乱,还派人来劝她一起反。秦良玉气得斩了来使,立刻发兵:她带着秦民屏,还有秦邦屏的儿子秦翼明、秦拱明,逆着江水往西打,一直打到重庆南坪关,切断了叛军的退路。她设埋伏烧了叛军的船,又分兵守忠州,还传令给夔州,让他们赶紧防守瞿塘峡上下游,阻止奢崇明控制川东的重要关口,为明军后来的反攻争取了机会。
天启二年(1622 年),奢崇明带兵围住了成都,四川巡抚朱燮元传令让秦良玉去征讨。当时各地土司大多收了贿赂,躲在一旁观望,只有秦良玉敲响战鼓往西进军:她率军打下新都,直扑成都,拼尽全力打退叛军,解了成都之围。之后她又回头攻打重庆,接连拿下二郎关、佛图关,把重庆收了回来。
朝廷论功行赏,封她为都督佥事、充都督同知总兵,还加封夫人;她儿子马祥麟被授宣慰使,弟弟秦民屏升为副总兵,侄子秦翼明、秦拱明做了参将。后来,秦良玉又收复了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等战略要地,为平定奢崇明叛乱立下了大功。
可命运再一次捉弄她。天启四年(1624 年),秦民屏跟着巡抚王三善在陆广打仗,结果打输了。王三善抢先逃跑,秦民屏在退兵的时候遭到袭击,拼死抵抗最终战死。
他的两个儿子秦佐明、秦祚明虽然突围逃了出来,却都受了重伤。
时间到了崇祯三年(1630 年),皇太极带兵打到了北京城下。秦良玉带着秦翼明,还有家里所有积蓄,北上保卫京城。崇祯帝在平台召见她,看着这位一路奔波、风尘仆仆的女将,一时说不出话,写下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来称赞她。
可这份赞叹终究是空的,朝廷给不了她最急需的粮草和兵权。秦良玉带来的家产很快就花光了,她手下的白杆兵在京畿一带又冷又饿,而朝廷里的大臣还在为要不要跟后金议和吵来吵去。
她站在通州的土城上,听见远处传来官员们宴饮作乐的声音,突然明白:这座京城的溃烂,早就从骨子里开始了。
之后几年,秦良玉依旧在为保家卫国奔走。崇祯七年(1634 年),张献忠攻陷夔州,她率军赶去支援,张献忠一听说她来了,没开战就跑了,退到了湖广。崇祯十三年(1640 年),罗汝才又来打夔州,秦良玉再次带援军赶到,罗汝才吓得望风而逃。
她一路追到马家寨,把罗汝才的军队打得大败,杀了六百多人;接着又继续追击,在留马垭、谭家坪北山、仙寺岭接连打败敌军,斩了叛军首领东山虎,活捉了副塌天,还收服了惠登相、王光恩两员将领。她夺下了罗汝才的帅旗,把他的势力重创,让罗汝才再也没法和李自成、张献忠并列。
可就算秦良玉立了这么多功,也没得到应有的认可,朝廷里的官员和将领还是把她当成 “女流之辈” 看不起。
当初平定奢崇明叛乱时,她曾单枪匹马闯进叛军大营斩杀叛将,可事后总兵李维新却把她挡在营外不让进。她在给朝廷的奏疏里怒斥:“用你六尺高的男子汉身板,去嫉妒一个巾帼女子,不觉得羞耻吗!” 字字都带着血泪。可这样的屈辱,后来竟成了常态。
杨嗣昌推行 “把叛军赶到四川” 的政策,把四川当成可以丢弃的棋子,秦良玉苦苦劝说四川巡抚邵捷春守住险要关口,换来的却只有一句 “女人懂什么打仗的事”。
等到张献忠带着大军压境,秦良玉率领三万白杆兵在竹箘坪拼死作战,副将张令战死,她手里的枪杆都被鲜血浸透了。她想调动溪峒的兵马继续作战,邵捷春却以仓库空虚为由拒绝支援 —— 那些本应该用来当军饷的粮草,早就流进了贪官的私囊里。
眼看四川局势越来越糟,秦良玉知道大势已去,但她始终没放弃石柱这最后一块阵地。崇祯十七年(1644 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的消息传来,她痛哭流涕,穿上朝服朝着北方叩拜,之后依旧坚守石柱,拒绝向张献忠的叛军投降。张献忠几次派人招降,都被她严词拒绝,甚至斩杀来使,靠着白杆兵的坚守,让石柱成了当时四川少有的 “净土”。
后来南明政权建立,曾派人加封秦良玉为太子太保、忠贞侯,可此时的南明早已四分五裂,根本给不了实际支援。秦良玉就在这乱世里,守着石柱,保护着当地百姓,直到清顺治五年(1648 年),75 岁的她在阅兵时突然病逝。临终前,她还嘱咐手下将士:“守住石柱,不要投降!”
这位一生征战的女将,从平定播州叛乱到北上勤王,从抗击后金到抵御叛军,一辈子都在为国家奔走,却始终没能等到一个太平天下。
她死后,白杆兵依旧坚守石柱多年,用行动践行了对她的承诺,而秦良玉 “忠贞侯” 的名号,也成了乱世里一抹难得的亮色,被后人永远铭记。
来源:鱼圈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