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瞎子棋手说:我是一个瞎子,除了懂得下棋,什么都不懂了。假如有一天我输了,那么就是再也没有谋生的技能,到时候,我也只能自尽。每一局棋,我都是带着输了就自尽的觉悟来,我是在用生命来下棋。一只手,算什么呢。
有这么一个故事。
古时有一个国王,特别喜欢下围棋,他自己也算是一位下棋高手。
他召集全国高手跟他下棋。
他下棋有一个规定,赢了他,赏一百金币。输了,却要一只手。
结束,众多高手都输了。并不是水平不及国王,而是害怕。高手们总是想着,万一输了,就输了一只手了,结果却真的输了。心理波动大。
这样不公平的规则里面,让国王总是赢棋,国王自是得意。
有一天,来了一个瞎子,凭记忆下棋。无论下了多少局,国王怎么都下不赢他。
国王认输了,问瞎子棋手,你的棋怎么下得那么稳定,怎么不害怕输,输了就是输一只手。
其他人就是因为害怕这个,都输给我了。
瞎子棋手说:我是一个瞎子,除了懂得下棋,什么都不懂了。假如有一天我输了,那么就是再也没有谋生的技能,到时候,我也只能自尽。每一局棋,我都是带着输了就自尽的觉悟来,我是在用生命来下棋。一只手,算什么呢。
我在想,除了投资,我还懂什么呢?我什么都不懂。仿佛,我就是为了投资而生。同时,也是为了投资而死。我觉得我人生最大的目标,就是能够投资到120岁,除此,再无所求。十几年,没有从投资中赚的钱取一分钱来花。纯粹的,只是喜欢投资。喜欢它带给我的自由,喜欢那种不求人的独立。喜欢它让我感觉到,我自己是一个人,一个有点价值的人。
一个不能文不能武,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农村人,通过投资,获得那么一点点自我满足感的人。自卑之中,找到了一点点自我安慰的尊严,找到一点归属感。
每喝一口水,这口水是否温水?能否为我的投资人生延长那么一秒钟的生命。每吃一口饭,这口饭是否健康?能否为我的投资人生增加那么0.1%的收益。
疯了,我是彻底地疯了。还只是世界害怕与众不同的人,所以给他们一个疯子的名字,以求自我麻醉。
是我疯了,还是世界对梦想的追求太低了。
到底,我是为了投资而生,还是投资为我而生。
纯粹到,为了投资而投资。
十几年摸爬滚打,从一个亏钱的投资者到如今经验老道的操盘手,收获最大的是经验和沉淀下来的对市场的研究。
第一年,初识市场,单纯
与许多投资者一样,刚迈入市场时,都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把市场看作一个赚钱可以信手拈来的地方。同时,投资新手与驾驶员新手也有相同之处,在享受驾驶的新鲜感与兴奋感的同时,相对比较小心谨慎,对交易原则保持着单纯的恪守。
从一头雾水到小有研究的两年里,咱们认为自己对市场的认识是单纯的,对交易的把握也是相对单纯的,懂得不多却无意中契合了市场投资的基本原则,交易结果尚可。而正是不明其因的初战告捷,给日后的交易失败埋下了祸根。
3-5年:对抗市场,复杂
在经历了前三年的“胜利喜悦”之后,大多数人开始全面介入商品股票市场。
正有一句话,“无知者无畏”是我们那几年的最真实写照。曾经赚了点钱,就误以为自己掌握了股票市场的规律,掌握了股票交易的要领,从而开始骄傲自大起来,仿佛一个驾龄两年以上的驾驶员,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交通事故的威胁接踵而来。
5年时间里,咱们的交易结果大起大落,相信你一定体会到了“独自徘徊在天堂和地狱”的煎熬,总体交易可以概括为:大胆大于谨慎、感性大于理性、盲目大于自觉。
6-9年:敬畏市场,谦卑
从交易第六年开始,发现国内的投资市场总避免不了整顿,交易也逐渐变得冷清。这个时候我们在品尝了前几年的大起大落之后,便会开始自我反思:股票交易到底是怎么回事,有没有成功的投机之路,又能不能赚到钱?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许多职业投资者终其一生,也没能概括出一条绝对通往成功的投机之路。只有重新面对市场,敬畏市场!而后将自己从入行到至今的投资心路历程逐一梳理,认真总结,你终会发现自己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看过的书,学过的东西,最终都会在不经意间反馈到你的身上。
10-12年:剖析市场,理解
当你带着前十多年的经验教训,股票交易会跨入一个新的台阶——通过对自己的交易历史、个性特征、市场的交易规律等系统化研究,逐步构建起了相对比较完整的交易思想和体系。
我们做股票,听过最多,也最离不开的就是交易体系的构建!尤其是交易逻辑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他认为交易的失败很大程度来源于交易逻辑的混乱,缺乏严整的交易体系,而追究到根源,则是交易者的心性、品性等问题。
12年+:顺应市场,心安
近两年,中国股票市场迈入了真正的大发展时期。随着交易者的逐步成熟,机构投资者的渐渐崛起,股票市场的行情特征也在发生着明显的改变。
如果你10年前进入这一行,并坚持到了至今,那么这两年你的投资心态一定会逐渐转向平和,投资思想继续完善,慢慢从一个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股票交易员向稳健、理智的股票资金管理专家的角色转型。
很多人都说,股票交易的技术和知识,也许学一两年时间可能就够了,但是,投机者要培养一个稳定、良好的心态,在修养和境界上达到高瞻远瞩、超凡脱俗,即使花上十年工夫,也不算多。而投机市场高手之间的较量,绝不是技术水平上的较量,恰恰是投资哲学的较量、心态和境界的较量。从近15年的感悟中,投机之道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局部到整体、从盲目到自觉、从理性到超然的递进过程。
macd
提到MACD,大家最熟悉的用法就是“金叉买死叉卖”,但是股市真的只是金叉买死叉卖那样简单?若这样迟早亏得分文不剩!
MACD指标是股票技术分析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由两条曲线和一组红绿柱线组成。两条曲线中波动变化大的是DIF线,通常为白线或红线,相对平稳的是DEA线(MACD线),通常为黄线。当DIF线上穿DEA线时,这种技术形态叫做MACD金叉,通常为买入信号。
但是,但是如果机械的按照金叉买入死叉卖出的标准来操作,一定会被市场无情的消灭掉,所以实际应用中也要参考其他标准。
MACD零轴上方(多头市场)-------只买第一个金叉;不买第二个金叉;不卖死叉。
零轴上方的第一个金叉往往是第三浪的开始.那么为什么不买第二个金叉呢? 因为后面的行情是无法确定的.第二个金叉一般都是第五浪的开始(三浪延长除外),而五浪相对复杂些,可能是衰竭浪,也可能是延长浪的。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将三浪行情(ABC调整)错误判断成五浪行情了。
结果判断错误,但因为只买第一个金叉,买点很好,即使看错,也可以赚些小钱。
很多时候我们是看对行情但没赚钱或赔了钱,那是因为买点不对的原因.而掌握好了MACD的有效买点,可以做到看错也能赚小钱,看对能赚大钱。
可能有的朋友现在开始着急了,“我们该如何判断到底是真金叉还是假金叉?”那么接下来,如果你想能及时规避这些假金叉,那么必须要按照下面方式严格执行。
与上面那只股票的截图一样,又是两个假金叉。
1.根据四个假金叉在MACD指标中所处的位置我们惊奇的发现,所有假金叉都在0轴线以下没有突破0轴
2根据金叉形成的先后顺序我们发现,每一个假金叉都是macd由0轴线上方下穿后形成的第一个金叉
MACD背离:
MACD指标的背离就是指MACD指标的图形的走势正好和K线图的走势方向正好相反。MACD指标的背离有顶背离和底背离两种。
顶背离:当价格持续升高,而MACD指标走出一波比一波低的走势时,意味着顶背离出现,预示着价格将可能在不久之后出现转头下行。
背离几种用法:
【MACD指标5种背离分析:】
【注意识别假背离:】
通常假背离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1、某一时间周期背离,其他时间并不背离,比如日线图背离,而周线或月线图并不背离;
2、没有进入指标高位区域就出现背离,我们所说的用背离确定顶部和底部,技术指标在高于80或低于20背离,比较有效,最好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钝化。而在20-80之间往往是强势调整的特点而不是背离,后市很可能继续上涨或下跌;
3、某一指标背离而其他指标并没有背离,各种技术指标在背离时候往往由于其指标设计上的不同,背离时间也不同,在背离时候KDJ最为敏感,RSI次之,MACD最弱。单一指标背离的指标意义不强,若各种指标都出现背离,这是股价见顶或见低的可能性较大。
送给孤独的交易者
作为交易者,谦逊的你,在外界眼中,如同一个没有故事的人,始终是一个不为人注视、没有什么特别印象的人,这就是你,一个孤独的交易者,那些许的张扬与锋芒在你身上不会有丝毫流露,因为中庸之道的处世思维是你的处事精髓,低调的你,既有着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般的淡然,亦有着卓尔不慌、临危不惧的秉性。
你随波但却不逐流,独具的思维格局与你浑然合一,你不会人云亦云,你独立思考着,但言行上从不曾有丝毫的突兀。
张弛有度的你,处事有始有终,一言一行都要经过思维的处理和过滤,举手投足间都“镀着”你的思想,无处而不融合着你的灵魂,道中庸而极高明,将大平凡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中规中矩,不刻意、不作为,这些背后,每一处无不彰显渗透着你独具的思维,背后那份从容、淡定和广袤,只有你知道,哪怕你的至亲也仅仅是识得表象、知得几分。
远观之,这种仿佛能够感同身受的境界,实则——有着不可共享的独具性!
此时的你,对待交易这个人性锤炼之地的态度,保持五分淡定、五分敬畏!你深深铭记着那“谦受益,满招损”的箴言。
对于个体而言,这个世界对你是否简单,取决于你自己是否简单,你简单,这个世界就简单。我想,在我们周围或许本有着看不见的紧紧缠绕的细丝,代表着繁琐的世事,当凡事皆以简着手,那么饱经时间的冲洗,这些数不尽的细丝逐渐被剪断,最终你手中只剩下一根丝线,其代表着你对自我超然的驾驭。孑然一身,收放自如。
逐渐的,思维犹如拨云见日,浮上云霄,陪伴于山间云端,俯瞰着山、水、人、事,眼神和心灵观赏着这一切,与之一体,就这样感受着,在平静之中,一切随遇而安,一切皆顺其自然!
在生活中,孤独的你,重复的思考一个问题,重复的思考一条哲理,重复的思考一句话,重复的思考一种行为,重复的思考你发生过的一言一行,对你来说,这种近乎‘无休止’的重复思考,如同家常便饭,只为了不断的反省自己,不断的完善自己,除了睡觉,你几乎都在做着思考与领悟,在看似无休止的沉默思考中,却带来思维不断的蜕变,不断的领悟平淡中不朽的哲理和人生,在反复之中趋于清晰,在反复中弃之,在反复中择之,在反复中脱离出了适合自己的思维体系!沉默——为我们带来了虽缓慢、却极高效率的自我认识,这种在沉默中的反复或许是每个人都要走过的颠簸之路!这种反复最终使得你浴火之中铅华尽洗而得清净!至此,我也深深的相信,只有饱经沉浮,才能领悟细微而恒久的真谛!只有不断的掏空自己,才能产生质的新生和蜕变。
在求道的路上,各种心理问题都会浮出水面,随着时间的延伸,每个时期出现一个主导的心理阻隔,就是这样不断的克服、不断的完善,当各种阻碍的人性弱点不停上演,逐渐的一一克服掉,逐渐静下心来,开始感受这些根源的存在!
来源:浮云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