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印度孟买海军博物馆里,有两座锈迹斑斑却依旧硬朗的152mm舰炮炮塔——它们来自一艘叫“德里号”(INS Delhi D-61)的老舰。很少有人知道,这两座炮塔曾跟着它横跨半个地球:二战时追着德国战舰打,独立后帮印度拿下果阿,最后因“跑不动”退役。今天扒开它的
印度海军的“开国老舰”!德里号巡洋舰的传奇:从二战英舰到果阿战役功臣
在印度孟买海军博物馆里,有两座锈迹斑斑却依旧硬朗的152mm舰炮炮塔——它们来自一艘叫“德里号”(INS Delhi D-61)的老舰。很少有人知道,这两座炮塔曾跟着它横跨半个地球:二战时追着德国战舰打,独立后帮印度拿下果阿,最后因“跑不动”退役。今天扒开它的故事才发现:印度海军的远洋梦,竟是从一艘英国二手巡洋舰开始的~
一、前世:二战杀出来的“阿喀琉斯”
德里号的“原名”比它后来的名字更有传奇味——英国皇家海军“阿喀琉斯号”(HMS Achilles),是利安德级轻巡洋舰的3号舰。1933年在英国朴茨茅斯船厂下水时,它可是当时皇家海军的“新锐”:满载近万吨,3座双联装152mm主炮能打16公里,航速32节(比当时日本驱逐舰还快),专门用来护航和抓德国破交舰。
它最猛的战绩在1939年——拉普拉塔河口海战。那会儿纳粹德国“格拉夫·斯佩”号袖珍战列舰在大西洋疯狂劫船,阿喀琉斯号跟着英国巡洋舰“埃克塞特”号、“ Ajax”号组队围堵。激战中它的主炮连续命中“格拉夫·斯佩”号的弹药库,逼得德舰躲进乌拉圭蒙得维的亚港,最后自沉。这场仗让阿喀琉斯号成了盟军“反潜英雄”,舰体上的弹痕后来都没补,留着当“勋章”。
二战结束后英国国力大减,一堆老舰要么拆要么送。1947年印度刚独立,海军手里只有几艘小炮艇,急着要“撑门面”。英国顺水推舟,1948年把阿喀琉斯号移交印度——没要高价,算“英联邦情谊价”,但条件是印度得自己掏钱翻新。印度人宝贝得不行,直接用首都“德里”给它改名,还派了200个水兵去英国学操作,连舰长都是英国顾问手把手教的。
二、今生:印度海军的“第一把远洋刀”
刚到印度时,德里号是亚洲的明星巡洋舰。1948年亚洲能拿得出手的主力舰没几艘:中国海军还在捡日本沉船,日本被拆了军备,印度这艘近万吨的巡洋舰一亮相,直接让东南亚国家不敢小觑。它的“用途”,早超出了“军舰”本身——
1. 果阿战役:一炮轰开葡萄牙殖民地
1961年印度要收复古巴占领的果阿,葡萄牙驻军不肯退,德里号直接成了“开路先锋”。12月18日战役打响时,它开到果阿外海,3座152mm主炮对着葡萄牙军营、炮台猛轰:炮弹重50公斤,每分钟能打6发,不到半小时就把葡军的要塞炸塌了。岸上的葡军一看“这火力根本扛不住”,当天就举了白旗。
这是印度独立后第一次“实战扬威”,德里号的炮声成了印度“收回失地”的象征。后来印度邮票上都印了它的剪影,老兵回忆“当时全舰喊‘德里万岁’,炮管都打红了还在装弹”。
2. 远洋“活招牌”:带着印度海军闯大洋
在没有航母的年代,德里号是印度海军唯一能“走出去”的舰。1955年它带队访问斯里兰卡,是印度军舰第一次跨印度洋出访;1960年去澳大利亚参加英联邦海军演习,让西方第一次正眼瞧印度海军——以前总觉得印度只有“近海炮艇队”,这下发现“居然有能跑上万公里的巡洋舰”。
它还承担着“教学舰”的活:印度第一批远洋水兵几乎都在它上面练过手,从炮术瞄准到蒸汽轮机维护,老水兵说“德里号的锅炉舱比教室管用,摸过它的蒸汽阀,才叫懂军舰”。
三、老了:冷战时的“落后代名词”
别看它风光过,到了60年代就越来越“跟不上趟”。那会儿海军早进入“导弹时代”,苏联的巡洋舰装了反舰导弹,美国驱逐舰有防空导弹,德里号却还是“二战老底子”,短板戳得明明白白——
1. 动力:烧锅炉的“慢蜗牛”
它用的是英国二战的蒸汽轮机,跑起来得先烧4小时锅炉,航速标称32节,实际满载后最多跑28节,还特别费油。1965年印巴冲突时,它奉命去阿拉伯海巡逻,结果跑着跑着锅炉管漏了,只能慢悠悠飘回港修——同期巴基斯坦从美国买的驱逐舰能跑30节,追得它差点没地方躲。
维护更是麻烦:每次靠港都得清锅炉里的水垢,200人的舰员里得配30个“锅炉工”,天天跟煤灰打交道。水兵吐槽“别的舰靠港能休息,我们还得给锅炉‘洗澡’”。
2. 武器:只有炮,没导弹
152mm主炮看着唬人,可那会儿反舰靠导弹(比如苏联“冥河”导弹能打40公里),它的主炮最多打16公里,还得肉眼瞄准(后来加了简单的火控雷达,但精度差)。防空更拉胯:只有几门40mm高射炮,连近防炮都没有——1967年埃及用导弹击沉以色列驱逐舰后,印度海军急得给它加了2座萨姆-7肩扛导弹,架在甲板上跟“搭积木”似的,实战中根本没用。
反潜也几乎是“睁眼瞎”:没有声呐,全靠水兵站在甲板上听螺旋桨声;深水炸弹扔出去能不能炸到潜艇纯靠运气。60年代印度海军演习,它追苏联潜艇追了3小时,最后潜艇从它眼皮底下溜走了,成了当时的笑谈。
四、退役后:炮塔成了“活历史”
1978年德里号正式退役时,印度海军给它办了“荣誉退役仪式”——毕竟是开国功臣,没直接拆。两座最有名的主炮炮塔被拆下来,一座运到孟买海军博物馆,一座送到德里的国防学院,现在还能看到:炮管上的膛线磨得快平了,炮身上刻着“1939-1948 H.M.S Achilles”“1948-1978 INS Delhi”,新旧名字挨在一起,像段写在钢铁上的简史。
现在去孟买逛博物馆,还能看到老人带着孩子摸炮塔:“这炮当年打果阿的时候,比鞭炮响一百倍”。它不算先进,甚至有点“老掉牙”,但对印度来说,它是第一个“能让海军走出近海的家伙”——后来印度造驱逐舰还沿用“德里级”的名字,大概也是想接住这份“开国老舰”的底气吧。
每次看这种“二手舰传奇”都挺感慨:印度海军的起点,是别人用剩的二战老舰;我们海军当年也是从捡日本沉船、收苏联老舰开始的。但德里号的局限也很直白:靠买装备撑不起真正的远洋能力——它再能打,核心技术是英国的;锅炉坏了,还得求英国给零件。
现在印度海军有了航母、有了国产驱逐舰,但偶尔还会提德里号:“那是我们第一次知道‘大海有多大’”。或许老舰的意义从来不是“先进”,而是让后来者知道:要走出去,得先有“敢开出去”的船,更得有“自己造得出船”的本事。
来源: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