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方式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
个人养老金新增3种领取情形,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均无效,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9月起,这些新规即将实施。
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财政贴息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中实际用于消费,且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方式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按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个人养老金新增三种领取情形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领取个人养老金有关问题的通知》自9月1日起实施。通知规定,新增3种个人养老金领取情形:申请之日前12个月内,本人(或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申请之日前2年内领取失业保险金累计达到12个月;正在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
房地产行业反洗钱管理办法9月起实施
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房地产从业机构反洗钱工作管理办法》自9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房地产从业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反洗钱义务,接受反洗钱监督管理和自律管理,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派出机构开展的反洗钱调查。房地产从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洗钱活动,或者为洗钱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不缴社保”约定无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自9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或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承诺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该约定或者承诺无效。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用人单位按照行政机关的要求补缴后,可以就其按约定支付的社会保险费补偿款要求返还。
规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于9月1日起施行。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规范内容制作、传播各环节标识行为。办法提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办法规定的生成合成内容标识。
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免保育教育费标准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公办幼儿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不含伙食费、住宿费、杂费等)执行。
离境退税政策实施新增一地
吉林省自9月1日起,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离境退税,是指境外旅客离境时,对其在退税商店购买的商品退还增值税的政策。全国符合条件的地区,经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备案后,均可实施离境退税政策。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来了
新版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新版标准修改完善近200个重要指标条目。据介绍,通过优化电动自行车防火阻燃技术指标,塑料重量占比限制在整车重量的5.5%以下,能够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危害;通过严格限制电动机最高转速等关键参数,保障车辆无法超速行驶,同时增加低速运行时转矩限值指标,保障车辆能够应对爬坡等特殊工况,减少交通事故风险。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