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人物志-19:院士黄尚廉,用光电丈量报国路的科技赤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11:11 2

摘要:黄尚廉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光电信息工程领域著名专家,1936年,生于四川乐山。他毕生专注于精密仪器及机械、光电技术与系统的研究,由他主持研制的“QGK405型高精度光电圆刻线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刻划光栅盘精度优于±0.1角秒,一举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黄尚廉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光电信息工程领域著名专家,1936年,生于四川乐山。他毕生专注于精密仪器及机械、光电技术与系统的研究,由他主持研制的“QGK405型高精度光电圆刻线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刻划光栅盘精度优于±0.1角秒,一举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1950年,黄尚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泸州川南高等工业专科学校,是班上最小的学生,他不仅自学几何、代数等课程,还通过广播学英语,后来又自学了俄文与德文。1954年,他年仅18岁即从重庆大学机械学院毕业留校,成为重庆大学最年轻的助教。

中国光电事业起步晚、波折多。1972年,36岁的黄尚廉聚集几位重大同事,悄悄搞起了科研。当他找到市科技局工业处申请科研经费时,一位处长惊喜莫名,原来当时市局累积了一笔国家按期下拨的研究经费,却长期乏人问津,看着这位充满朝气的大学教师,处长二话不说就帮忙办理,只有一句话:拜托你们了,一定要把科研搞成功。

10万元科研经费到账,黄尚廉和同事们穿上厚厚的橡皮衣,走进腐蚀液体氢氟酸相伴的无线电车间,开始了他们的科研远征。一天泡下来,人仿佛在咸水里洗过一样,加班到深夜更是常态。晚饭也很简单,就是从家里带来的一堆干馒头。

条件艰苦,玉汝于成!1972年至1976年间,黄尚廉和同事们研制成功了“液压驱动动态投影光刻光栅机”和“长光栅位移数字显示装置”,并成功应用到机床数显改造上,科研搞成功了!

1984年,黄尚廉敏锐捕捉到智能识别技术的战略价值。他带领团队研发的“AV-100 表格自动阅读机”,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成功识别12亿份手写表格,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手写字符识别技术大规模用于人口普查的国家,该成果因此获得联合国统计局的肯定。

1987年从英国访学归来,黄尚廉在国内率先开展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研究。他提出的拉曼温敏理论和布里渊频移测量技术,成功应用于桥梁健康监测、石油管道检测等领域。其研发的光纤压力传感器打破国外垄断,获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验收。

黄尚廉执教54年,培养40余名博士、11名博士后。他独创“五认真”教学法,坚持站着授课直至生命最后时刻。1983年心脏手术前,他躺在病床上填写入党志愿书:“科研是我的生命,育人是我的使命。”2006年获得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后,他将50万元奖金的80%投入科研,10万元设立青年创新基金,从没想过自己用来享受。

他带出的团队中,王代华获全国百优博士论文,阳洋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学生们至今难忘导师的教诲:“做学问要像光栅一样精准,做人要像光纤一样通透。”

这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科学家,用生命最后的十年完成20余项重大课题。2008年7月21日,72岁的黄尚廉长眠于实验室,办公桌上还摊开着《光纤传感器系统设计》手稿。

如今,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的“追光者”们仍在续写传奇:基于黄尚廉团队技术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守护着港珠澳大桥,光纤传感技术在川藏铁路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2023年,以他名字命名的 “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 已资助数十位青年学者。

正如他手书的“静以研修,行以至诚”,这位科技赤子用毕生心血诠释了:真正的科学家,既要仰望星空追求真理,更要脚踏实地服务国家。

来源:魅力乐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