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宇奇2-1翁泓阳进世锦赛4强,翁泓阳暴走,难逃“老大哥”压制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0 05:30 2

摘要:世锦赛男单八强战,石宇奇和翁泓阳这场球啊,看得好多人都有点懵——第一局俩人打得有来有回,谁都不让谁,结果第二局翁泓阳突然发力,直接轰了个21-7的大比分,可到了决胜局,石宇奇又反过来给了个10-0的开局。

世锦赛男单八强战,石宇奇和翁泓阳这场球啊,看得好多人都有点懵——第一局俩人打得有来有回,谁都不让谁,结果第二局翁泓阳突然发力,直接轰了个21-7的大比分,可到了决胜局,石宇奇又反过来给了个10-0的开局。

这比赛一结束,网友们立马吵翻了天:这到底是真刀真枪在打,还是俩人早商量好怎么演了?毕竟他俩之前的交手记录就摆在那儿,石宇奇7次对阵赢了6次,赢球都赢得太熟练了,难免让人多想。

要说这场球最让人觉得诡异的地方,就是节奏变得太突然了。第一局的时候,俩人明明拼得火星四溅,翁泓阳的速度快得跟开了倍速似的,各种突击杀球,石宇奇则靠老辣的线路控制,一点点找机会反击,最后硬是21-15拿下了第一局。

结果到了第二局,画风突然就变了,石宇奇的失误多得离谱,要么回球下网,要么出界,翁泓阳几乎不用费太大力气,随便打打就以21-7吊打了一局。

更离谱的是决胜局,翁泓阳像是突然不会打球了,开局就连续丢分,一下被石宇奇打了个10-0,之后也没怎么反抗就缴械了。这剧情走向,跟公司年会上的表演赛似的——前半小时还认真较劲,后半程就开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了,看得人一头雾水。

球迷们也分成两派,吵得特别凶。一派人说这就是典型的“国羽特色”:只要是队内内战,就不会往死里打,主要是为了保存体力,留着劲儿对付国外的选手。

他们还拿出证据说,去年全英赛上,李诗沣对阵石宇奇的时候,也是决胜局突然就崩盘了,跟这次的情况特别像。另一派则觉得石宇奇挺冤枉的,说翁泓阳第二局那波进攻明明是真本事,速度和力量都在线,石宇奇是第三局及时调整了战术,才实现碾压的。

再看数据,也确实挺矛盾的:翁泓阳全场杀球得分比石宇奇多了5个,可非受迫性失误却多了12个——这情况就像你打游戏的时候,操作看着猛如虎,结果老是自己撞在技能上,白白送分。

其实这种“默契球”的争议,在国羽也不是第一次出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时候,女双项目就因为消极比赛,直接被取消了资格,从那以后,队内就学得“乖”了不少。

现在再碰上内战,往往都是前两局试探性地拼一下,到了决胜局,就看双方的形势来收尾,不会真的拼到你死我活。这就好比打麻将,自家兄弟一起玩,不会互相点炮让对方输得太惨,但也不能明着喂牌让对方赢,总得装装样子。

这次石宇奇赛后接受采访的时候倒挺实在,说:“第三局就是抓住他心态波动的机会。”这话翻译过来其实就是——小弟翁泓阳第二局冲得太猛,把体力和状态都耗光了,第三局没劲儿了,才被我抓住了漏洞。

对比隔壁日本队那种不管对手是谁,都拼得鸡血满满的打法,国羽这套“控分”策略确实挺实用的。就像桃田贤斗当年打西本拳太,每次都往死里拼,结果后来伤病缠身,影响了后续的比赛。但问题在于,观众不买账啊!

大家花钱买票、熬夜看直播,是想看到一场精彩激烈的比赛,结果看到决胜局一上来就是10-0的开局,跟看训练赛有什么区别?有球迷就吐槽说:“早知道是这结果,还不如直接抽签定胜负呢,省得浪费大家的时间。”

接下来的半决赛,石宇奇要对阵加拿大的黑马赖浩俊,看这形势,估计又是一场速胜。但经过这次“默契球”争议,以后国羽再打内战,恐怕会更谨慎——要是拼得太狠,会被骂“队内内耗,浪费体力”;要是稍微放水,又会被骂“打假球,不尊重比赛”。

要我说啊,干脆学学乒乓球,搞个严格的队内选拔赛,谁状态好、谁赢了谁就去参加大赛,凭实力说话。省得每次到了世锦赛这种大赛,都把好好的比赛演成“兄友弟恭”的戏码,让观众看得闹心。

你们觉得体育比赛到底该不该讲“人情世故”?看看网球赛场,费德勒打瓦林卡,俩人都是瑞士老乡,所谓的“瑞士德比”,照样打得你死我活,从来不会因为是同胞就手下留情。

怎么到了羽毛球这儿,就成了“一致对外”的算术题,连内战都要先算计算计怎么保存体力了呢?

来源:每天侃个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