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房山区委组织部联合“北京房山”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专题报道,旨在激励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记初心使命,坚定扛起加快建设“一区一城”新房山的使命与担当!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房山区委组织部联合“北京房山”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专题报道,旨在激励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记初心使命,坚定扛起加快建设“一区一城”新房山的使命与担当!
在城关街道,总能看到一位臂戴红袖标的老人,步伐稳健地穿梭在社区。他叫钟信,今年97岁,党龄77年。这位看似普通的社区志愿者,却是一位从烽火硝烟中走来的老战士、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
17岁少年,刺刀见红的血性
1945年,父亲惨死于日寇刀下,17岁的钟信毅然加入八路军。第一次战斗夜袭丰台,生死瞬间,面对刺向心脏的敌刃,他凭借苦练的身手惊险侧身,左臂被深深刺穿。顾不上钻心剧痛,他用毛巾死死勒住伤口止血,满腔国仇家恨化作力量,与战友全歼日寇分队。这道伴随他近80年的左臂伤疤,是驱逐外敌最深刻的勋章,也刻下了少年从军最原始的血性与勇毅。
炮兵排长,战火淬炼的智慧
解放战争时期,钟信已成长为智勇双全的炮兵排长。解放房山齐家坡一役,战斗惨烈。敌军炮弹将掩体炸得千疮百孔,他临危不乱,当机立断:利用新炸的弹坑作为单人掩体。这一源自实战的“急智”,极大保存了战友力量。战役后,他从老乡家借锥子,一针一线缝补那双“前露脚趾、后脱了帮”的鞋子。这份在枪林弹雨中的从容、坚韧与对“家当”的朴素珍惜,是战火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精神底色。
九旬老兵,永不褪色的哨位
硝烟散尽,军魂不灭。离休后的钟信,成了社区最亮的“红色灯塔”。加入志愿者服务队,整治环境、守卫平安,风雨无阻。即便先后罹患过肺癌、喉癌,他依然心系社区困难群体,组织活动,传播乐观。他更是“行走的党史教科书”,深入学校、社区,用亲身经历讲述“为何而战、为谁奉献”,让信仰的力量穿越时空,点燃年轻一代的爱国热情。老伴(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老党员)离世后,97岁的他依然每日准时戴上红袖标,巡逻在熟悉的街巷。那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感与英气,从未因岁月褪色。他说:“只要还能动,哨位就永远在!”
记者手记
八十年前留下的刀疤,刻着少年钟信刺穿黑暗的勇毅;九十七岁佩戴着的红袖标,映着老兵钟信永不退役的本色。阵地变了,哨位仍在,他用忠诚和信仰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