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鸿论局 | 佛山“西甲”的“三个坚持”:一份群众体育的鲜活样本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1 11:57 2

摘要:8月30日晚间,随着决赛终场哨声响起,2025年健力宝杯第十九届佛山“西甲”足球联赛在云秀山体育场圆满落下帷幕。这项起源于三水区、历时二十余载的群众足球联赛,如今已发展成为超180万人次入场观赛、全网总流量破50亿的现象级赛事。它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成

8月30日晚间,随着决赛终场哨声响起,2025年健力宝杯第十九届佛山“西甲”足球联赛在云秀山体育场圆满落下帷幕。这项起源于三水区、历时二十余载的群众足球联赛,如今已发展成为超180万人次入场观赛、全网总流量破50亿的现象级赛事。它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成为我们观察地方文化活力、经济动能与城市转型的一扇窗口。

佛山“西甲”之所以引人瞩目,在于它完成了一场从群众体育到社会文化的精彩跃迁。没有豪门俱乐部,没有天价球星,甚至没有高昂门票,有的只是企业与企业、乡镇与乡镇、街坊与街坊之间的情感共鸣与集体热情。正是这种彻底扎根民间、坚持开放参与的模式,让足球不再悬浮于商业化与职业体育的高塔之中,而是沉入市井烟火,成为连接人与人、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今年连国际球星前法国国脚、曾效力法甲巴黎圣日耳曼与意甲AC米兰的国际球星杰雷米·梅内也来参与。周末去三水看球,已不仅是一项娱乐选择,更逐渐升格为一种新的民俗仪式,一种属于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区自己的“足球节”。

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佛山“西甲”的成功,折射出“体育+”模式的强大延展性与融合力。本届赛事带动赛场周边夜市消费超5000万元,同比增长51.5%。开渔节、音乐啤酒节、“荷”文化节……“西甲”消费季将区、镇、村各级文商旅资源统筹起来,超9万张消费券,让赛事热度转化为持续消费动能,形成了以赛场为中心、辐射全域的消费圈层。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短期消费刺激。更为深远的是,它探索出了一条“以赛促产、以体兴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本地陶瓷、家具、家电等传统制造品牌,通过赞助球队、联动营销,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工业标签,而是注入了情感温度与区域认同的生命力品牌。体育赋能实体经济,正在这里走出从“流量”到“销量”的高质量转化之路。

在这场赛事的聚光灯之外,我们更应看到,佛山“西甲”正在悄然推动一场城市气质的焕新。佛山是一座长期以来被贴上“制造业大市”标签的城市,以其厚重、务实闻名,却也偶尔被诟病缺乏柔软与鲜活的文化表达。佛山“西甲”的出现,不仅有球队酣战,还有“超级星期六”的各项民俗、文化主题之夜精彩纷呈,正如一股清风,为佛山注入了“活力、开放”的新元素。它让外界看到,这里的人们不仅会造东西,更懂得享受生活、团结拼搏。这种源自草根、成于民间的文化自信,其传播效力和感染力,远非动辄千万级别的广告投放所能比拟,也必然在未来转化为更强的人才吸引力与投资向心力。

纵观佛山“西甲”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其成功绝非偶然,而是源于一系列清晰的坚持:坚持群众性、不离本土,让足球始终保持与企业、社区、村镇的血脉联系;坚持开放性、不设门槛,真正实现“人人可参与、人人可享受”;坚持融合性,不让体育孤立于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之外,而是主动嵌入城市运行的整体逻辑。这“三个坚持”共同构筑了一项群众赛事可持续、有生命力的发展框架,为发展体育事业、培育本土品牌提供了有益的佛山样本。

体育的真正魅力,从来不仅在于竞技本身的胜负之争,更在于它能否真正呼应普通人的热爱,融入日常的生活,激活城市的脉动。佛山“西甲”正在以它的方式证明:当体育真正回归人群,它可以跨越运动的边界,成为深刻的文化现象、强劲的经济引擎,更是一座城市走向未来、自信表达的生动注脚。

比赛终会落幕,哨声总会吹响,但这样一种由足球培育出的公共文化、经济活力与社会凝聚力,仍将在佛山的街巷之间、在佛山人的生活中,长久回荡、生生不息。

文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评论员黄碧云

来源:佛山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