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翔“叛变投敌”,日军少将请他去赴宴,他却开枪打死五名军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1 11:49 2

摘要:吉川贞佐是个心狠手辣之人,为了镇压抗日分子,他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逮捕了多达466人,曾创造一次枪杀122人的记录。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天皇的亲外甥吉川贞佐被派到了中国。

吉川贞佐

1939年,吉川贞佐被任命为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授少将军衔,驻扎在河南开封。

吉川贞佐是个心狠手辣之人,为了镇压抗日分子,他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逮捕了多达466人,曾创造一次枪杀122人的记录。

对于这样一个恶魔,只要是个中国人,都欲除之而后快,因为他对抗战事业的破坏实在太大。

当然,要杀吉川贞佐并不容易,就是见他一面都难。

但谁也没想到,吉川贞佐最终被一个叫做吴凤翔的人给杀掉了,同时被杀的还有其他四名日军高官。

更绝的是,吴凤翔最终全身而退,1946年毛主席和朱德还接见了他。

原来,吴凤翔使出了一招诈降计,计策之绝妙,简直是让吉川贞佐送死。

到底怎么回事?

吉川贞佐是昭和天皇的亲外甥,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从事特务活动,七七事变后来到中国,在土肥原贤二的培养下,成为一名顶级特务,主管情报收集工作。

1939年,吉川贞佐当上了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并将机关总部从东北迁到开封山陕甘会馆。

当时,大量日伪军被刺杀,吉川贞佐为了实施报复,便将破坏抗日组织和抓住抗日分子作为第一要务,给抗日力量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保护河南地下党组织,也为了给死难的同胞报仇,刘少奇召集中原局同志召开会议,决定尽快除掉吉川贞佐。

1940年,根据会议精神,河南省委决定联合河南军统共同实施行动,但军统向来喜欢单干,且对我党存在敌意,所以必须慎重起见。

牛子龙

最终,与军统联络的任务交给了牛子龙,他是地下党员,很早之前就打入军统,当时担任军统河南站行动队队长。

最终,在牛子龙的协调下,河南军统决定与我党地下组织进行合作,但派谁去执行任务,他一直拿不定主意。

毕竟,吉川贞佐是天皇的外甥,又是特务机关最高领导,平时人影都见不到,刺杀的难度比一般日伪军要大得多。

就在牛子龙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他的部下吴凤翔回来了,他兴奋地说:

太好了,吴凤翔胆识过人,能双手打枪,派他做枪手,吉川死定啦!

吴凤翔又叫吴秉一,与牛子龙一样,也是中共地下党员,两人还是师生关系,牛子龙成功打入军统之后,将吴凤翔也带进了军统。

1940年5月,开封地下党负责人王永泉和牛子龙在一家瓷器店约见了吴凤翔,向吴凤翔传达了刺杀吉川贞佐的命令。

吴凤翔起初有些为难,但转念一想,觉得还是有机会的,便答应下来。

吴凤翔晚年

接下来,吴凤翔开始制定刺杀计划,想要成功完成任务,首先得接近吉川贞佐,并取得吉川贞佐的信任,这样才可能有机会。

吴凤翔不仅胆子大,是神枪手,脑子还很好使,很快便开始实施计划。

02

经过一番打探,吴凤翔得知吉川贞佐对特务队长权沈斋十分信任,他便打算以权沈斋为突破口。

为了接近权沈斋,吴凤翔找到了一个中间人徐景吾,徐景吾也是地下党员,当时担任日伪政府财务科长,与权沈斋非常熟悉,他便通过徐景吾请权沈斋吃饭,一共吃了两次。

第一次吃饭时,徐景吾告诉吴凤翔,权沈斋是个贪财之人,吴凤翔便送给权沈斋一个装有5根金条的青花瓷笔筒当作见面礼,权沈斋感到非常高兴。

第二次吃饭,吴凤翔又送给权沈斋大把银元和名贵烟酒茶叶等礼物,权沈斋当即表示,两人以后就是兄弟了。

后来,吴凤翔与权沈斋越走越近,便谎称自己在军统不受重用,希望投靠日军,还说自己可以拉起一支百余人的队伍。

权沈斋对此很感兴趣,他还告诉吴凤翔,吉川贞佐现在正在大力组建“皇协军”,如果能快速确切落实到位,归顺的机会就很大了。

权沈斋还告诉吴凤翔,吉川贞佐疑心很重,对中共地下党尤其忌惮,因为中共才是真正抗日且忠诚度极高,对日军的危害性也最大。

吉川贞佐得知这事后,虽然很感兴趣,但为了慎重起见,他先后两次让权沈斋考验吴凤翔,权沈斋拿了吴凤翔的钱,吴凤翔自然顺利过关。

然而,吉川贞佐十分狡猾,对权沈斋也防着一手,在听取了权沈斋的汇报后,依然决定亲自考验一下吴凤翔,前后进行了三次。

第一次,吉川贞佐派了一名女特务接近吴凤翔,试图用美人计试探吴凤翔,吴凤翔早就从权沈斋那里听到风声,最后不但没有中计,还反过来利用女特务替自己在吉川贞佐面前表了忠心。

第二次,吉川贞佐让人用军统的名义,以配发巨额经费为由,让吴凤翔刺杀吉川贞佐,吴凤翔当然知道是假的,不但拒绝了要求,还与来人起了冲突,并将对方打伤。

在经历了两次试探后,吉川贞佐的疑心开始慢慢消除,接下来他将进行终极考验,他让人给吴凤翔送信,让他将组建的队伍拉去给他点验。

吴凤翔接信后,马上与牛子龙进行了紧急磋商,牛子龙很快就靠着军统的关系拉起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

不久,吴凤翔就拉着队伍去开封城西郊董章镇,却发现吉川贞佐压根没来,而是派了一名日军军官来点验。

经日军军官详细核查,发现吴凤翔的部队人册相符,没有什么可疑之处,便向吉川贞佐进行了汇报,吉川贞佐则让吴凤翔去他的办公室见面。

吴凤翔见到吉川贞佐后,本以为是接受任命,哪知道吉川贞佐突然冲上去揪住他的衣服,还大声对他说,“你说你的队伍里都是农民,我怎么觉得有地下党?”

吉川贞佐话音刚落,身边的士兵就都拿枪对着吴凤翔。

吴凤翔胆大心细,认为名册没问题,因为队员都是临时拼凑的农民,吉川贞佐肯定是在诈他,他便假装很害怕,然后跪在地上说,“太君,您就是借我十个胆,我也不敢跟您作对!”

吉川贞佐不依不饶,又问了很多问题,尤其与军统相关的问题,吴凤翔都一一从容作答,没有露出破绽,他这才完全相信吴凤翔是真心投靠,且不是中共地下党员。

就这样,吴凤翔被顺利收编,此后一段时间表现很好,没有任何异常,吉川贞佐便颁发给他一张特别通行证,可以自由出入开封任何场所,包括特务机关总部所在地山陕甘会馆。

03

吴凤翔站稳脚跟后,向吉川贞佐请示,让另一地下党员王宝义担任副司令,吉川贞佐答应了他的要求,提前颁发给王宝义一张特别通行证,还说要见一下王宝义。

此时,吴凤翔已经熟悉了日军特务机关的组织架构和内部环境,周边情况也完全掌握,可以实施刺杀计划了。

经组织研究决定,由吴凤翔和王宝义持特别通行证进入山陕甘会馆,对吉川贞佐实施刺杀,其他几名军统成员则在外面的大街上接应,为此准备了五辆可靠的人力车,还派人在会馆周边故意制造喧嚣气氛,以此来麻痹日军。

到了约定见面那天,吉川贞佐已经让人准备好了宴席,打算宴请吴凤翔和王宝义,同时给吴凤翔下派任务,让其协助抓捕抗日分子。

临行前,王永泉紧紧握着吴凤翔的手说:

秉一啊,此次敌穴斩首,非同一般,万望珍重。

吴凤翔则回答说:

组织两次救我从大牢脱逃,此去如有不测,也死而无憾。

此次刺杀任务可以说是深入虎穴,因为山陕甘会馆防守严密,一旦刺杀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即便刺杀成功,能够顺利逃脱,也是个未知数。

所以,此次刺杀吉川贞佐,吴凤翔和王宝义是抱着必死之心的!

下午5时许,吴凤翔和王宝义准时来到山陕甘会馆后院,按照事先约定,吴凤翔负责刺杀西屋的吉川贞佐,王宝义则负责刺杀东屋的翻译。

很快,两人就分头行动,当吴凤翔来到西屋时,却听见里面有好几个人在用日语讲话,就在他准备靠近时,一名日军军官突然冲出屋子,他来不及多想,当场拔出左轮手枪将其射杀。

屋里人听到枪声后,顿时一阵骚乱,这时吴凤翔一个箭步冲进屋内,看见三个持刀的军官朝他冲过来,便连开三枪将三人射杀。

吴凤翔又向旁边的吉川贞佐开枪,但连续两枪都没打响,他便将左轮手枪扔向吉川贞佐,吉川贞佐则趁机躲到座椅后面准备掏枪,他又迅速拔出一支二十响驳壳枪,对着吉川贞佐一阵扫射,吉川贞佐当即被打成“马蜂窝”。

这时,王宝义也赶来了,他在东屋没找到翻译,便赶过来支援,却发现地上躺着五人。

很快,就有几个站岗的日军士兵赶来,吴凤翔和王宝义在极短时间内将其全部击毙,然后将吉川贞佐办公桌上的文件都装起来,准备带出去。

04

接下来,吴凤翔和王宝义就该撤离了,走大门肯定是行不通的,二人便迅速来到院墙边,配合着翻上院墙,墙外接应的同志也很快察觉,快速将人力车拉过来,二人下墙之后马上上车,之后被人力车拉走,消失在了会馆不远处的庄稼地里。

二人刚离开没几分钟,就听到山陕甘会馆传来了警报声,他们知道日军已经开始集结,将会馆给封锁了,实则“凶手”早就逃之夭夭。

吴凤翔不知道的是,他除了杀掉吉川贞佐之外,还杀掉了“重田司令部参谋长”山本大佐、“驻北平部队赴开封视察团团长”瑞田中佐、“开封宪兵队队长”腾井治大尉等数名日军高官,这些人本来是受邀参加宴席的,却意外成了他的抢下鬼,给吉川贞佐当了垫背。

吉川贞佐到死都不会想到,他会以这样的方式被打死,他还是日军在中原战场被中国军民击毙的首位将官,这对于他这种级别的军官而言,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这件事很快就传遍全国,一时间国人士气大涨,人人都为吴凤翔叫好。

吴凤翔的事迹首先在《河南民报》刊登,而后英、美、法等七国先后转载,新加坡报纸更是评价他为“大无畏的民族英雄”。

1946年9月,在结束潜伏任务之后,吴凤翔去延安学习,毛主席和朱德早就听说他的大名,便对他进行了特别接见,毛主席当面评价他“艺高人胆大”。

实际上,吴凤翔的一生堪称传奇,在他刺杀吉川贞佐之前,他曾长期从事革命和抗日工作,先后三次被逮捕,却三次死里逃生。

刺杀吉川贞佐不是吴凤翔抗日生涯的结束,后来他逃到豫西,在那里拉起了一支2000余人的抗日剿匪军,多次配合八路军对日伪军和土匪进行镇压。

更绝的是,抗战胜利后,吴凤翔的队伍发展到万人,他假装接受国民党高树勋部改编,却在1945年10月就策划了山彪镇起义,并促使高树勋发动起义,因此再建奇功。

鉴于吴凤翔做出的重大贡献,1949年开国大典时,他被邀请前去参加,再一次见到了毛主席和朱德等领导同志。

1983年吴凤翔去世后,他的老家郏县薛店镇吴村吴氏祠堂特意为他立下一块碑,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

枪林弹雨无所惧兮,虽九死而无悔;集智勇于一身兮,播芳馨于天地。

直到现在,吴凤翔刺杀日本天皇外甥吉川贞佐的英雄事迹,依然让人津津乐道,从刺杀到执行再到全身而退,可谓步步惊险,需要的不光是勇气和实力,还需要具备相当的智慧。

笔者认为,中国之所以能战胜日本,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吴凤翔这样的人,他们不惧生死,一心为国,是民族的脊梁!

来源:围炉煮酒话春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