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很少读诗。主要是我压根就不想学写诗。我觉得,古人的格律诗,已经写绝了;而今人的自由体新诗,正常人是很难写好的。
读诗把我读哭了
作者:柴振海
作者近照
我很少读诗。主要是我压根就不想学写诗。我觉得,古人的格律诗,已经写绝了;而今人的自由体新诗,正常人是很难写好的。
“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顾城的诗。此诗发表后,便成为新诗经典。32岁时,顾城移居新西兰激流岛,追求隐居生活,因极端行为,杀妻又自杀。
下面是海子的诗——
(一)面朝大海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二)夏天的太阳
夏天
如果这条街没有鞋匠
我就打赤脚
站到太阳下看太阳
海子15岁考上北大,20岁在大学当助教,25岁便卧轨自杀了。
海子和顾城死了,但是,他们的诗作至今还在流传,并且似乎无人超越。
所以我觉得,能够写好新诗的,大概率不是正常人。
《岁月一一我的无悔人生》作者王立宪。
我的一位同乡文友,姓王名立宪,是个法律工作者,也是个文学爱好者。他写了一本书——《岁月——我的无悔人生》,寄来给我看。书的一半是散文,一半是诗歌。我说,我认为正常人写不出好诗,所以,诗我就不看了。他说,你还是看看吧!他很喜欢我的长篇小说《错乱人生》,读了好几遍。出于尊重,我也必须看他的诗作。于是我答应了他,说:“你的诗,我一定会看的!”没想到,立宪老弟这个极其正常的人写出的诗,还真是耐读。此仅举几例:
(一)一个法律工作者之歌
一本字典,
一本词典,
一套法律、法规大全;
一杆碳笔,
一沓纸笺,
一只公文包随备手边。
我们没有权势,
凭借的是拥有的法律利剑;
我们没有三头六臂,
靠的是睿智和雄辩。
哪里有召喚,
我们就奔向那里去;
哪里有求援,
我们的身影就会在那里出现。
肩托千件事,
情系万家悬,
足迹遍布祖国的水水山山。
所到之处,
送去正义,
带去温暖,
播撒春光一片。
(二)我的日常生活“点点曲”
有案就办点,
有事就做点,
有空就学点,
有感就写点,
忙了就紧点,
闲了就松点,
对人礼让点,
见难就帮点,
如此把好点,
快乐就多点!
(三)随感(1)
书里乾坤大,
文中岁月长。
平生偏此好,
不舍半日荒!
随感(2)
欣闻妻今归,
满目闪光辉。
别离多少愁,
乍然一风吹!
下面一首写他和妻子分别的诗,不但耐读,而且居然把我这个奔八老头儿读哭了!
他要出个远差,一大早出门时,写道:
像往常一样,
我照例道一声:“走了一一!”
却听不到她的一点点回音……
当他披着深夜的星辰、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家时,他写道:
我多么地希望,
她能给我沏上一杯热腾腾的香茶;
我多么地企盼,
她能给我将浴面水备上一盆。
抑或哪怕是陪我说说话,
也许能多少为我,
驱散一些慵乏,
平添几分精神。
但当我撳动电灯开关,
屋里亮了,
却是一片空空:
“为啥不见她的身影?”
哦!忘了,忘了,
她不在家,
她去了首都北京。
她在那里给长女儿照看“嘉嘉”,
一一这是一桩艰巨而又不可推卸的“使命”。
为了履行这一神圣的职责,
我们夫妻俩不得不作暂时的离分。
摇了摇头,
我笑了,
这笑里裹着苦涩,
含着无奈,
更主要的还是自我嘲讽:
你发什么“神经”?
是不是患上了感情“依赖症”?
不然,
怎么连她在家不在家这样的事,
缘何也记不清?
……
读到此处,我瞬间涕泪交加,擦了擦泪水,即兴写了两首打油诗:
(1)
你如果是个孩子,
我会打你屁股!
我的眼泪比金子都珍贵,
你为什么叫我读哭?
(2)
因为读你的诗,
我去了两趟茅厕。
因为除了哭出眼泪,
我还哭出了鼻涕!
来源:邯郸赵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