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本阻挠欧亚各国到中国来参加“9.3”阅兵的原因倒也不复杂,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害怕那些别说是通过影视或图片展示,就连用文字描述也会让人心理与生理不适的恶梦般的史实再一次被披露于世。
图片来自网络
日本阻挠欧亚各国到中国来参加“9.3”阅兵的原因倒也不复杂,因为他们害怕,他们害怕那些别说是通过影视或图片展示,就连用文字描述也会让人心理与生理不适的恶梦般的史实再一次被披露于世。
日本投降后,就用尽各种手段来遮掩这些历史事实。比如用“终战”来粉饰无条件投降、用“遗憾”来代替道歉和认罪、用解救被西方殖民来为侵略东南亚做诡辩等等。
举凡种种,可谓绞尽了脑汁,使尽了招数。
那么,日本究竟在害怕些什么呢?
他们在害怕一旦历史事实被重新揭开,就会影响到日本今日的生存状态。
在日本人看来,他们的文化输出很成功,他们高质量的产品充斥世界,与此相对应的,日本人就一定是些高素质的人。这种高素质的人哪能做出这种人神共愤的事情来呢?能做出这种事情来的人,不仅不是高质量的人,恐怕连做人都没有资格。
自古以来,中国的帝王将相对日本的评价普遍不高。
不说远的,就说近的。
“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这是左宗棠对日本的评价,客观且到位。
这句话说的其实就是一个奴性。
比如某个官员没架子,对部下多有体贴照顾,深具奴性的人反而看不起这种官员,认为不像官儿。反而那些对自己作威作福,轻则呵斥,重则棍棒的人佩服不已,认为这才是当官人应有的样子。
在日本人看来,这才是强者应该有的样子。
这就是“畏威而不怀德。”
因此,日本人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文化,只要自己强大了,那就一定会去为盗寇,为了抢走你身上的仅剩下的一个铜板,不惜挥刀害命。这就是“强必盗寇”。
当自己处于弱势一方的时候,那必定是摇尾乞怜,不惜为娼。为了掏光你的腰包,其手段更是无所不用。这就是“弱必卑伏”
他们并不会为此而感到羞辱,反而会认为这是他们文化成功的一部分。
这就是在清末乃至于抗战时期日军对中国的侵略以及日本战败,盟军进入日本本土后,日本用女人来换取盟军欢心这些做法的基础。
而日本人之所以屡次侵略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国古话中的“升米恩斗米仇”。
在上千年来的中日交往中,中国始终处于一种单方面输出状态,这就让日本人在感恩的同时,心里也产生了怨恨,凭啥你啥都有,凭啥你这么强?待到我也强盛了,一定会拔出刀来,抢你个一干二净。
这个机会终于让日本人等到了。
图片来自网络
在19世纪初,由于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其国力迅速上升,在经济上可以与欧美齐头并进。因此,日本不甘于继续留在亚洲,这就是日本要搞“脱亚入欧”的初衷。
要说日本人搞“脱亚入欧”,那你自己搞就是了,也没有人拦着你。
可土地是搬不走的。
日本一方面有了“脱亚入欧”的思想,另一方面土地又搬不走,那怎么办呢?只能逞毒于邻居了。
于是,日本人视其他亚洲人为低等人甚至为奴的思想陡然兴起,并且把这一恶劣思想灌输给国民。
在日本人自己的职场文化中,都有上级对下级发号施令要像训狗一样的规则,何况对那些被他们视为低等人甚至为奴的人了。
在这种恶劣思想的灌输下,其他亚洲人则被日本人视为乌合之众、无知蛮民、冥顽不化、丑类。
对于这种人,他们有存在的价值吗?难道不可以肆意宰割吗?这就是“二战”前,日本人普遍的价值观,这就是“二战”前,日本人的文化。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你说了这么多,和你的标题有关联吗?
在这里先弱弱的道个歉,但同时也要说明,确实有关联。
作者之所以用这么大的篇幅做铺垫,其目的在于要阐述为何在抗战后期,兵员素质远不如初期的日军,为何战斗力还是那么的疯狂。
因为思想决定行为,只有知道了日军头脑里的思想,才能明白为何日军在抗战后期还是那么疯狂。
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日本的财力就已经捉襟见肘了,但尚能维持。可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军先胜后败,又随着盟军的不断反击,其败亡之势愈发明显。
日本南进并没有很多资料中所说的那么复杂,其缘由在于日本陆军要多占军费,理由是日本海军拿着那么多的经费啥也不干,既然你用不着,那就给陆军。
海军自然不干。
于是,争执了多年的南进战略开始实施。
可打下了地盘儿,总得有人去占领吧?
以日本海军陆战队的能力,是远远不能担负起这个重任的。因为日本海军陆战队的陆战水平就相当于日本陆军海战队的海战水平。
刚开始的时候还行,通过偷袭,日本海军占了上风。可随着盟军的不断反击,特别是日本海军在马里亚纳海战的失败,让日军感到了其“国防圈”有被撕破的危险。
为了防止盟军海军截断其退路,日本陆军、海军开了一次联席会议,决定打通一条陆上交通线,其目的在于一旦战事失利,好接应日本陆军由南洋沿陆路撤回本土。
这次作战,就是日本人所说的1号会战,即我国抗战中有名的豫湘桂会战。
按照日本参谋总部的设计,这次会战的规模要超过武汉会战,这就意味着要大量征兵。
可兵员早已枯竭,招上来的兵只能用歪瓜裂枣四个字儿来形容。
图片来自网络
按理来说,这种兵员,哪怕在对兵员素质要求不高的日本也属于选不上的。可在作战时,其疯狂精神一点儿也不差。
在侵华战争之前,日本陆军常设的17个师团由于在非战时不满编,每个师团只有一万四五千人,但每个人都是按照军曹的标准来培养的。
待到战时,以这些具有军曹素质的兵员带队,很快就能组建成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这也是为何在抗战初期,日军战斗力非常强的原因。
可到了1号会战,也就是豫湘桂会战时期,日军老师团变新师团,新师团又分为甲、乙、丙、丁,哪有那么多老兵去做新师团的骨干?
就是算是把一些老师团拆分开,把老兵分摊到各个新师团,算是勉强把这些新师团的骨架撑起来,可士兵也不行,日军根本没有时间,或者说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来把新兵们按照军曹的标准来训练。
再来说装备。
抗战初期,日军的装备精良且补充充足。可到了抗战后期,日军装备的变化简直让人笑掉大牙。
就以日军夸口的炮兵为例,除第3、13、116等几个师团能组建起像样的炮兵联队外,其余他师团的炮兵装备可谓是五花八门,包含了从甲午战争到抗战时期的各种型号。
步兵装备更可笑,很多新成立的师团根本就没有配发日本制式的“三八式”和“歪把子”等本国装备,而是用上了“七九式”和“捷克式”等中式装备。
而蒋系部队呢,黄埔嫡系用的自然是美械装备,而那些非嫡系部队也有更换装备的需要,那就从缴获的日军装备中挑选。
因此,在豫湘桂后战后期就出现了这样一种非常罕见的场景。蒋系部队中的非嫡系部队用的是全副日式装备,而日军的一些师团用的竟然是中式装备。
日军将领也很清楚,这种部队是打不了大仗的。
那怎么办呢?那就鼓动这批新兵去疯狂的烧杀抢掠,疯狂的恣意妄为。他们就是要通过这种手段,把这批新兵非人化。
因此,在豫湘桂会战时期就会发现,日军单兵的战斗素质和战术素养很差,远不如抗战初期的老兵,但在作战时却拼死冲锋,完全不以生死为念。
按照日军的逻辑,这种做法就是“战时一死为快、非战时疯狂烧杀掳掠”。用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爽一把就死”。
而且,这种做法并非仅存在于日本普通士兵之间,连将军级的军官同样如此。
在抗战时期,日军将军级以上的将领亲临前线指挥的其实并不多,而在豫湘桂会战的长衡会战中,多名日军将级军官屡屡出现在一线战场。
这其中固然有日军伤亡过大,前线军官补充过快,其职务已经和实际能力脱钩,急需拥有实战经验的将领到前线指挥战斗的因素在内,但也不排除这是日军将领为了鼓动士兵们疯狂作战而做出的所谓榜样作用。
这一现象直到在衡阳之战时第68师团长佐久间为人中将被打的永远失去了做男人的乐趣之后才得以收敛。
图片来自网络
除此之外,在豫湘桂会战时期,日军作恶又与以往不同。
在此之前,日军作恶就是作恶,而在豫湘桂会战时期,日军作恶不仅仅是作恶,更多的像是一种在走投无路时的疯狂宣泄,很有一些“既然我好不了,那也不能让你好”的歇斯底里。
以往日军出战,是需要至少准备半个月的后勤补给的,7天用于进攻,7天用于反转。
而豫湘桂会战的长衡会战,日军给一线出击部队配备的给养仅有他们出发至攻击点的量。
至于之后的给养,日军的命令是“自行筹措”。
难道还能指望日军拿他们的“金票”从老百姓手中收购吗?自然是抢了。
这不仅是日军自己粮秣困难的原因。
因为凡是作战,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日军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是打着根本没让他们回来的这种想法。
而且,日军在兵员补充时也一反之前的惯例。
之前日军作战,补充兵员都是按照缺员补充到一线的各个部队内去的,而在长衡会战中,日军补充是成建制补充的。
这也就意味着,日军参与一线进攻的部队能够保留建制的几乎没有。
这更加说明日军进攻的疯狂和日军一线部队的作用,就是把他们当成炮灰,根本就没指望他们能回来。
那么,日军在就地“自行筹措”给养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这么说吧,古今中外,古往今来,就从来没有见过像日军这么坏的,简直是坏到家了!
那些容易引起人心理和生理不适的描写就不说了,单说那些虽然也会让人不适,但能勉强看一眼的事情吧。
按理说,“自行筹措”粮草,够吃就行,而日军的做法完全就是一种祸害。他们只留下够自己吃一顿或两顿饭的粮食,其他全部烧毁。
即便有一些不烧的,那也要在粮食堆里撒上毒药和粪便。
对于那些抢来的猪、牛,日军只吃后腿或者只将猪、牛砍下一条腿后,任其疼痛、惨叫、奔跑,以此取乐。
或从猪、牛身上仅取一块儿好肉,将其推入粪池溺死。
总而言之,不给当地民众留下一粒粮。
日军每到一地驻扎后出发前,如果仅是放火焚烧房屋那还算是有“人性”的。他们的做法是,把家里面的任何一件家具、任何一件服装、任何一件箱笼,乃至于笔墨纸砚,都要一样不差的扔到火海里烧毁。
为了防止没烧尽,日军还“贴心”的把有些不太好烧的家具、箱笼劈碎,一片木板、一片木板的扔到火堆里。
总而言之,不给当地民众留下一间房。
日军在占领湘潭后进驻万泰酱园,把已经腌制好的酱菜全部拉走,对那些正在浸泡中的半成品全部撒上粪便。
至于那些还未盛装酱菜的空罐?全部被日军撒上屎尿。也不知道到底哪来的这么多屎?
总而言之,不给当地民众留下一件能用的东西。
那些被抓的中国壮年男子们,日军先不杀害,而是让他们做背夫苦力运送弾药。
一般来说,背到地方后,应该轻身回到原地点再背第2趟,可日军却让这些苦力仍然背着东西回到原地点。
这些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呢?全部是砖头。
对于那些无法到达的偏远地区,日军自然也是不会放过的,手段更加恶毒,开始播撒瘟疫。
总而言之,不给当地留下一个人。
就这样,在长衡会战中的日军一路烧杀、一路撒粪、一路作恶,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举凡种种,日军的所作所为只能用“非人哉”三个字来概括。但凡是个人,也做不出这种事来。
这种“非人哉”的事情,日本人敢让它们披露于世吗?
如果披露于世了,他们还有何面目在世界立足?他们还何以为人?
别成天惦记着花560亿来遮羞了,也别给欧亚各国施加压力,阻挠他们到中国来参加九三阅兵了,还是多多反思一下吧。
当然,希望日本多反思的是他们为何会“招核”,而不是反思在“二战”中如何打败了。
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万事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