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多方面简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0 07:56 2

摘要: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坐落于山东省北部,东营市的东部,地处黄河尾闾,渤海之滨。它东邻垦利区和东营区,南与博兴县隔黄河相望,西接滨州市滨城区和沾化区,北与河口区相接。全县土地调查面积为1301.02平方千米(2018年数据,另据县政府网站显示为1665.6平方千米)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坐落于山东省北部,东营市的东部,地处黄河尾闾,渤海之滨。它东邻垦利区和东营区,南与博兴县隔黄河相望,西接滨州市滨城区和沾化区,北与河口区相接。全县土地调查面积为1301.02平方千米(2018年数据,另据县政府网站显示为1665.6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末,利津县的常住人口为23.93万人。利津因邑内有“永利”“东津”两地而得名,亦有说法称因其东北十里之海产盐,居民资其利,且河水于此分枝津入海,故曰利津。其整体轮廓似一只凤凰,故又有“凤凰城”的美誉。

利津县的历史可追溯至周秦时代,当时县境西南部为古陆地,属齐国。汉代时分属千乘郡漯沃县和蓼城县。东汉以后,黄河在此域地入海。隋朝时置永利镇,属蒲台县。唐宋时期为渤海县永利镇。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正式置利津县,属山东东路滨州刺史郡。元明时期属山东济南府滨州。清代时则属山东武定府。新中国成立后,利津县属惠民专署。1958年曾并入沾化县,属淄博专署。1961年恢复利津县,仍属惠民专区。1983年10月,利津县改属东营市管辖。在近代的行政区划调整中,1998年、2001年及2010年均进行了较大的乡镇区划合并与变更,形成了现今的格局。

利津县的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近年来,利津县注重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启动了如“老街长巷”非物质文化遗产街等项目,让旧街巷变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他们深化“非遗+文旅”、“非遗+产品”的创新实践,成功转型了黄河陶泥、千手织布、古窑十八梭、老曲酱菜等非遗项目。此外,利津县还通过套色剪纸进行文创设计,推出了《状元及第》、《云汉和悦》等系列特色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利津县也积极举办县级非遗项目评审,并有多家非遗工坊入选市级名单。当地还流传着“秃尾巴老李”这样的民间传说,讲述了其如何感恩故里,使得三岔村从不落雹子的故事。

提到利津的美食,首屈一指的是利津水煎包。它以其“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脆而不硬、香而不腻”的特点而备受青睐。利津水煎包的馅料品类繁多,尤以韭菜肉馅最受当地人欢迎,其制作工艺讲究,需拌入特制面酱、“三油”及老汤。老汤的熬制则以猪骨头、猪皮、老母鸡为主料,辅以多种调料,小火慢炖数小时而成。水煎包的制作过程俗称“打包子”,用平底锅,以柴草控制火候,过程精细。相传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利津品尝后曾盛赞“利津水煎包可与周村烧饼齐名耳”。利津水煎包传统技艺已于2016年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外,当地还有盐窝全羊汤、黄河故道鲜鱼汤、北岭丸子等享誉四方的美食。

利津县的核心产业近年来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尤以石化产业为代表。利津县聚焦“减油增化、扩规提档、提质增效”,实施技术改造项目,例如利津炼化聚苯乙烯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利华益集团是当地的龙头企业,其10万吨/年ASA特种工程树脂项目投产后将填补国内空白,标志着利津从石油炼化到高端化工,再到新材料新能源的成功转型,构建起了多条产业链条。县政府大力推行“利华益+”模式,利用其产业平台优势,培育上下游企业,拓展形成复合型产业集群,加速打造两千亿级化工新城。世界500强企业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等上游企业也因需求落户利津。除了石化产业,利津县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能级也在提升,新能源产业持续壮大,例如锦程新能源首辆重卡汽车下线,辉阳165万千瓦光伏项目入选国家第三批风光大基地。农业方面,粮食播种面积增长,通威渔业建成了全国最大单体循环水养殖基地。

对于旅游者而言,利津县提供了多种特色的景点选择。您可以参观利津县文化活动中心,它是一处集艺术培训、文化传播、全民阅读、文娱展演、休闲娱乐、康体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白鹭园湿地则是一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东营市城北生态线主轴上。黄河三角洲国际慢城位于北宋镇境内,内有动漫水世界等主题公园。凤凰城滨河休闲旅游区以黄河生态景观带为轴,规划建设了和乐园、黄河外滩、水上乐园、印象农庄、西瓜乐园、龙门湾等旅游节点,现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利津黄河生态公园则向人们展示黄河的博大雄浑和人民治黄兴利的回天神力,具有浓郁的黄河下游风情。

在历史名人方面,利津较为著名的是清代金石学家李佐贤(1807年—1876年)。李佐贤字仲敏,号竹朋,出生于利津县左家庄的一个诗书盈库、累世为官的家庭。他是清代著名的钱币学家、金石学家、鉴赏家,道光八年(1828年)乡试夺魁中解元,道光十五年(1835年)考中进士,后官至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并曾出守福建汀州知府。李佐贤治学严谨,晚年著作甚丰,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是《古泉汇》,全书六十四卷,收入古钱拓本六千余种,对古钱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他所编纂的《书画鉴影》一书,对于书画的鉴别以及书画史论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参考作用,一直受到书画研究者的推崇。李佐贤的手稿现部分存于利津博物馆。

关于利津县一些不为人知的冷知识,其一便是利津古城的整体轮廓似一只凤凰,因此获得了“凤凰城”的美名。

其二,利津流传着“雹子不砸三岔”的俗语,传说这与在当地流传的“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有关。

其三,利津水煎包的制作工艺中,有一道关键的“水煮油煎”工序,这也是其名称中“水煎”的由来。其四,利津县内有一部分村落在清代因黄河变迁而被隔在了黄河对岸的博兴县,故而在博兴县也有一个同名的三岔村。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感谢点赞和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指正和评论。

来源:轻舟一号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