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科学家撰写,3位院士推荐,这套前沿科技绘本小朋友们值得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5 09:47 1

摘要:更重要的是,这套书全部由国内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亲自撰写,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周忠和院士、杨金龙院士、潘建伟院士的重磅推荐。

作为一家以科普见长的出版社,湘科君想说,这或许是我们家今年最让人激动的一套科普绘本了:

《我是未来科学家》

《我是未来科学家》是一套专为孩子打造的前沿科技启蒙绘本,总共分为10个小主题,每个主题都单独成册。

更重要的是,这套书全部由国内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亲自撰写,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周忠和院士、杨金龙院士、潘建伟院士的重磅推荐

潘建伟院士说,“《我是未来科学家》这套匠心独运的绘本,为孩子打开了一扇扇通往未来科技世界的大门。”

杨金龙院士则说,他“衷心希望,这套书能够成为孩子探索科学奥秘的伙伴,激发孩子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在阅读的旅途中,愿孩子能够保持好奇心,勇于提问,敢于探索,成为未来科学领域的璀璨之星。”

在为《我是未来科学家》写下的序言中,周忠和院士更是指出,“这套书不仅展示了科技的巨大潜力,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发展和前进的方向。孩子们将在书中感受到,科学并非遥不可及……”

从今年春晚的机器人到AI大型语言模型DeepSeek,未来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国家间的竞争已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的发展。

而科技的发展则取决于人才,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在人工智能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领域动作频频,纷纷出台重要政策,大力推动相关教育发展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因此,任何一位有远见的家长,都不应该错过将孩子引进科学世界大门的机会。

而这套《我是未来科学家》,真的是你在国内能找到的,由国内科学家亲自执笔,激发孩子对科学世界好奇心的少见优质绘本之一了

1

全员科学家执笔,院士推荐

内容科学严谨

《我是未来科学家》由“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中国科协科普专业研究员、全网拥有粉丝近500万的科普专家袁岚峰领衔主编

说起袁老师,其本身的求学经历就足够传奇,14岁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学习,先后在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导师之一是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科研之外,袁岚峰老师这些年以极大热情在各个社交平台上对大众进行科普,其科普著作《量子信息简话》更是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2022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袁岚峰老师作为作者之一撰写了《我是未来科学家》系列《不可限量的微观秘境(量子科技)》分册。

除此之外,《我是未来科学家》中的另外9本单册,也都邀请各领域资深专家执笔。有南非科学院院士刘歆颖、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顾凡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叶盛、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周炳红、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军平、香港亚洲视觉科技研发总监陈经、国防科技大学军事基础教育学院VR对抗实验室技术专家顾凯、中国日报社高级记者张周项、从事农业战略发展研究的姚季仑。

可以说,这套书的作者阵容堪称“全员科学家”的超豪华梦之队。

2探索十大前沿科技,点燃孩子科学梦想

《我是未来科学家》全书涵盖脑机接口、虚拟现实、量子科技、太空探索、未来能源、基因编辑、人工智能、仿生技术、农业科技等10大前沿科技主题,是未来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例如,《改写生命的神奇剪刀》就将带孩子们走进基因编辑的奥秘世界,揭秘这把剪刀如何成为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革命性工具。从治愈遗传性疾病,到创造更适应环境的作物,基因编辑技术正逐步实现我们对健康与生命的无限憧憬。

而《小芯片改变大世界》则将引领孩子们走进芯片这个微观而宏大的科技世界,探索芯片如何成为现代科技的基石。从手机、电脑到超级计算机,芯片无处不在,它们像智慧的火花,点燃了科技进步的熊熊烈焰。

《我是未来科学家》插图

《虚拟世界的魔法之门》不仅将带孩子们进入虚拟世界这个梦幻般的领域,探索它如何打破现实与虚拟的界限。

书中为孩子们讲解了虚拟现实的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它如何为娱乐、教育、医疗等职业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感受这个虚拟世界中的魔法与奇迹。

《我是未来科学家》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高深的科技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图画。在《虚拟世界的魔法之门》中,作者用梦幻的笔触带领孩子们穿梭于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奇妙之旅,感受科技的无限可能。

当讲解虚拟现实发展史时,书中用跨越时空的叙事串联起科技里程碑:

早在1990 年,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给一个朋友写了一封信,建议把“Virtual Reality”这个词翻译成“灵境”。他提出了“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观点,认为人和计算机可以像好朋友一样合作,而“灵境”技术的发展将使人与计算机的结合达到新的高度。

1993 年,第一个真正的VR 游戏问世,两年后,有一家叫任天堂的游戏公司,开发了一款叫“虚拟男孩”的VR 游戏,想把VR 带入千家万户。

虽然这个设备没有大卖,但是他们的创新产品推动了VR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年,医生们也开始用VR 技术来帮助他们学习和练习做手术。他们可以在虚拟的手术室里对虚拟病人动手术,这样他们就会熟能生巧,让真正的手术变得更安全。

所以,VR 技术的诞生就像将一个个白日梦慢慢地编织成现实。从科幻小说到电影,再到VR 真正的发明和应用, 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奇和创新。

现在,我们可以戴上VR 眼镜,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一切得感谢那些勇敢的梦想家和聪明的科学家!

到今天,虚拟现实技术为娱乐、教育、医疗等职业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掌握这门技术,或许是未来这些领域内的职场新人的必备技能。

《假如意念可以控制机器》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人机交互的新大门。

在讲到脑机接口技术时,书中用梦幻的笔触为小朋友们展现了一幅“心想”就能“事成”的未来世界画面。

《我是未来科学家》插图

以前,这一切都只是科幻小说中才有的场景,直到20世纪的下半叶,科学家才开始把梦想逐渐转变为现实,开发出一种名为“脑机接口”的新技术,在脑与外界的技术装置之间架起桥梁。

这种技术既可以使外界刺激绕过损坏的感官直接传导到脑,也能让我们通过脑信号来控制外部设备,相当于我们只要想想,就能指挥外部的机器去执行我们想做的事。

特别是一些全身瘫痪的病人,虽然他的身体像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一样动弹不得,但是他的思想却能像蝴蝶一样自由飞翔。

《我是未来科学家》还将深奥的科学原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帮助小朋友步入科学之门。

《改变世界的种子》带着孩子们走进未来农业的奇妙世界,揭秘那些看似普通却蕴含无限可能的种子背后的科技力量。从基因改良的作物,能够抵御病虫害、适应恶劣环境,提高产量,到智能农机和无人机技术的精准作业,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环保。

这种将科学原理融入生活场景的讲解方式,让孩子在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科技奥秘。

除此之外,每册书后都有科学家为孩子提供的成长建议,从知识补课到价值引领,树立科学职业梦想。通过《我是未来科学家》,孩子们不仅能获取前沿科技知识,更能通过每册书后的"10位杰出科学家"人物介绍和领域专家的成长建议,树立科学职业理想,规划未来发展方向。

《我是未来科学家》不仅可以帮助小朋友了解丰富的前沿科技知识,全文叙事方式注重启迪孩子的科学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其洞察力、创新能力、未来领导力等关键能力。

让孩子在科技浪潮中乘风破浪,勇于探索未知,成为未来社会和科技的勇敢探索者和改变者。

其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梦想的播种和价值的塑造。

它引领孩子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感受科技的脉搏与未来的趋势,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不仅是一套绘本,更是托起明日科学之星的启航之翼。

当孩子们的目光穿越书页触摸未来,他们手中握住的不仅是知识的力量,更是改写人类文明进程的可能。

来源:袁岚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