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拼十席这事儿,柯文哲大概自己也清楚是“想想就好”的目标。你要说他真信了能一口气搞到十一个、十二个席次,怕不是哪天做了个美梦,早上醒了都要先在枕头边愣两秒:这是真的么?可问题来了,这个位子不光他想坐,背后推手、旁边的对手,谁都没安心让他顺顺利利往台上走。话糙理不
拼十席这事儿,柯文哲大概自己也清楚是“想想就好”的目标。你要说他真信了能一口气搞到十一个、十二个席次,怕不是哪天做了个美梦,早上醒了都要先在枕头边愣两秒:这是真的么?可问题来了,这个位子不光他想坐,背后推手、旁边的对手,谁都没安心让他顺顺利利往台上走。话糙理不糙,选举这样的局面,绝对不是靠临时起意或者手机屏幕里的数字说了算,不然哪来那么多“算计”和“被算计”的故事啊?
说起来,其实柯文哲踩坑不止一回了。这两年,不,应该说这一路,民调数据对他一直挺有“善意”,高票、热搜、话题榜,有时候搞得他连自己是谁都快忘了。人嘛,总有点虚荣心。可是你放在选战这个场子,很多时候表象都是被搅动出来的。一小撮风刮过来,全场都跟着躁动,谁知道风是从哪个洞门刮进来的?
有时候我会想,柯文哲会不会也偶尔夜里睡不好,琢磨着这些漂亮民调到底哪有几分真假。他身边那些琢磨人心的小聪明,大概也没少劝过:“咱们数据好看,是因为江湖看好。”但是选过几场的人都知道,太顺的风、太热的火锅,往往能烫人生疮。当年的民进党,真有把戏——投给柯文哲几分,既能搅浑池水,又能给对面捣乱抓马。民调嘛,既是放大镜,也是烟雾弹。说到底,民进党真心希望他一飞冲天吗?怕只是觉得,柯文哲越膨胀,对蓝营和本党的好处越大——一石二鸟,漂亮得很。我想现在的他,回头看,未必真敢相信那些数字还能帮自己。
有句老话,叫“故事里的人,总以为自己在写剧本”。柯文哲这一次,可能还真活成了别人的道具。民进党给他造了个梦,梦里自己风风光光地撑起一片天,醒了发现,四周连墙都是别人替他砌的。
要说这次蓝白之间的那些合来合去,早把不少吃瓜群众熬成了老油条。什么民众党“突然变卦”、国民党“坚决不让步”,这些戏码台前台后演了得有几十次。你也别怪观众跑光了,选民比谁都容易疲惫——换算成咱们平常食堂吃饭,今天说有水煮鱼,明天又换成回锅肉,折腾几次谁还有胃口?柯文哲这种忽左忽右、好脾气也能变得烦躁的态度,说白了,是把“无定主心骨”挂在了额头上。不少原本看好他的人,这回也开始犹豫:你到底是要坚持,还是随时变卦?
说到底,这种反复,短时间里或许还能制造点热度,可是风头一过,留下的基本都是口碑的缺口。从某种程度讲,这不是输给了对方,而是被自己折腾没了底气。尤其他嘴上常冒火花,什么敏感话题都敢怼上几句,转头又后悔道歉。管理自己嘴这事儿,年纪一大把了还收不住,实在是替他着急。
倒也不是光怪柯文哲一个人。选举这种事儿,谁没犯过点“飘”的毛病?只是他这一身“什么都能说”的皮,碰在政治这个讲究利益均衡、妥协为主的游戏盘里,难免就成了大漏洞。自家人有的暗地里笑,有的背后挠墙,更有的直接托关系外跳——你还没下场呢,队友已经油门轰着要跑了。大家都知道,这年头你不是靠刷热度长久吃饭的。
再说民众党里头,嗅觉敏锐的早就察觉气氛不对了。你不合就不合吧,往死里折腾几出杂戏,难免导致一些本来就边缘的人心里犯起嘀咕。有人往外跳,也有人观望,不管“蓝白合”最后怎么收场,柯文哲都注定成了那个最累心也最孤单的主角。更妙的是,这种分崩离析的味道,往往并不是靠一次高谈阔论就能止住的。内部一旦撕开个口,街头巷尾的话题,媒体暗地的冷嘲热讽,一切都能叫半山腰上的石子滚成大雪崩。
你看这场选举,表面热闹背后冷清,十席的目标就像电梯里按下的“42层”——灯亮归亮,有没有那个楼层,谁心里还真信?历史往往都这样拦着人,情愿你盲目,也不会让你真见到终点。柯文哲也好,旁观者也罢,大家都知道,破十席是个“说说”的小理想罢了。这年头,哪个党不是提前备好心理账?有时候,等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输得明白点”也还算从容。
所以啊,说到底,这些年政坛折腾到最后,十席八席,输赢暂且不论,最叫人唏嘘的其实是那种终究回不到原点的疏离。也许有天柯文哲打开日记本,看到这段路,一时半会也不敢落笔。人是走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散了场的舞台,总还是空旷一些,没准最亮的那盏灯和最安静的声音,才互相记得久一点儿。
输在局外,赢在人情里。柯文哲能不能下次还笑得出来,这个答案,估计比赢几席还难猜。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