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被骂得关闭评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31 10:13 2

摘要:这几天正是高校开学、新生报到的时候,本来应该喜气洋洋,忙忙碌碌,没想到某大又因为一场直播搞得灰头土脸,埋里埋汰。

今年的某大算是遇到坎了,努力攒了百年口碑,抵不住一个热搜的杀伤力。

这几天正是高校开学、新生报到的时候,本来应该喜气洋洋,忙忙碌碌,没想到某大又因为一场直播搞得灰头土脸,埋里埋汰。

8月26日,某大组织迎新直播,高达10万人观看,这些人不是来捧场的,而是来砸场子的。

“图书馆还能不能去了?”,这是弹幕里刷得最多的一句话。

主持人刚说完“某大是最安全的校园”,弹幕马上飘过一句“建议新生自带执法记录仪”。

这么闹腾实在没辙,只能把评论区关掉。

关掉评论区是心虚的表现,也说明有自知之明,大家可以到网上看看,好多评论区是真不敢开。

不仅开学直播受到恶评,只要与某大有关的事,都会被人用放大镜进行严苛的审视。

比如有网友扒到教育部2023学风通报,某大当年被点名两次,学术不端量排全国前五。

比如某大校园内共享电动车内外价格不一,对外来人员实行天价收费。

比如三年前某大组织书画大赛,44名获奖者中有39人为学生干部。

甚至还有传言,说是用人单位招聘的时候看到某大简历直接刷掉。

其实,任何一所大学搜罗起来,都免不了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某大之所以始终被架在炉子上烤,是因为他们对图书馆事件始终缺少一个鲜亮的态度。

胡锡进曾经撰文说,因对图书馆事件分歧较大,所以学校一直出不了通报。

如此就更说明问题了,某大连这点事都摆不平,内部都搞不定,当家人不觉得汗颜吗?

如果没法统一思想认识,没人愿意承担责任,主要领导就不能自己扛起责任吗?

作为顶尖的高等学府,本应享有极高的社会声誉和公众信任,然而重大事件处理上屡屡错失良机,屡屡失当,公信力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倒塌并蔓延,进而形成塔西佗陷阱。

一旦掉进这个陷阱,陷入个体受害、制度失灵、信任耗竭的恶性循环,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没人相信,没人尊重了。

公信力的建立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上百年,而摧毁它可能只需要一两件事,甚至一句话。

其实,说错话也是很正常的,谁都不敢保证自己讲出来的每句话都滴水不漏,严丝合缝。

问题在于他们掉进塔西佗陷阱后,又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里面,变成了缩头乌龟。

如此处置,相信对全校师生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困扰他们对学校的认同。

已经有明确的法律审判结果情况下,究竟在等待什么、犹豫什么呢?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面对危机,坦诚、公开、公正、迅速的应对是唯一正确选择。

任何试图掩盖、敷衍、冷处理的做法,在互联网时代都会带来更巨大的信任危机和更严重的连锁后果。

只有把公共利益和公众情绪真正放在心上,才能守护住来之不易的公信力。

振作起精神,不能再拖了。

某大,醒醒吧!

希望不是在装睡!

来源:燕梳楼头条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