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忠魂永昭日月——追忆“军委四烈士”的革命征程与精神丰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31 10:08 2

摘要:2024年8月30日,是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四位革命烈士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95周年的纪念日。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回望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四位烈士用鲜血与生命在中华民族的解放史上镌刻下不朽的印记。他们中,有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有深耕工人

2024年8月30日,是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四位革命烈士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95周年的纪念日。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回望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四位烈士用鲜血与生命在中华民族的解放史上镌刻下不朽的印记。他们中,有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有深耕工人运动沃土的杨殷,有驰骋革命战场的颜昌颐,有默默奉献的邢士贞。他们的革命经历如明灯,照亮了旧中国的黑暗;他们的精神如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今天,我们追忆他们的丰功伟绩,既是对先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以此感恩他们为今日之中国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悼彭湃》

海丰年少弃膏粱,甘为农谋赴乱疆。

田契焚燃惊旧制,农旗高举破寒霜。

南昌举义锋初锐,海陆建权志更刚。

龙华血染忠魂在,永作明灯照四方。

1896年,彭湃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一个富庶的地主家庭。优渥的生活没有让他沉溺于安逸,反而在接受新式教育的过程中,让他看清了旧中国底层民众的苦难。尤其是在日本留学期间,马克思主义思想如春雨般滋润了他的心田,让他找到了拯救中国的正确道路。回国后,这位本可继承万贯家财的“少爷”,毅然选择了一条与自己出身截然不同的革命道路——投身农民运动,为广大农民谋求解放。

初到海丰开展农民运动时,彭湃面临的困难远超想象。农民们长期受地主压迫,对这位“富家子弟”充满警惕,甚至对他避而远之。为了拉近与农民的距离,彭湃脱下长衫、换上粗布短褂,住进农民家中,与他们同吃糙米饭、同干农活。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讲解“为什么会受穷”“怎样才能过上好日子”的道理,还将自家的田契当众烧毁,宣布将土地归还给农民。这一举动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位农民,也让他们逐渐信任这位真心为他们谋福祉的革命同志。

1923年1月,彭湃领导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县总农会,会员人数迅速从最初的数十人发展到数万人。在农会的带领下,农民们开始团结起来,反抗地主的压迫与剥削,争取减租减息、改善生活待遇。随后,彭湃又将农运火种传播到陆丰、惠阳等周边地区,推动广东农民运动形成燎原之势。1924年,彭湃担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培养了大批农运骨干。这些学员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成为推动中国农民运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毛泽东曾评价:“彭湃同志是中国农民运动的第一个战士。”

除了深耕农民运动,彭湃在军事斗争与党的建设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彭湃与周恩来、贺龙等同志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失败后,他又回到广东,领导了海陆丰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府。在苏维埃政权的统治下,土地改革得以推行,农民真正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段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

1929年,彭湃奉命前往上海,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负责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他深知上海的革命环境险恶,却始终毫无畏惧,积极开展秘密工作,为红军的发展与建设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政策。然而,就在革命事业稳步推进之时,叛徒白鑫的出卖让他陷入了敌人的魔爪。在狱中,敌人对彭湃威逼利诱,用尽各种酷刑,却始终无法动摇他的革命信仰。他不仅坚贞不屈,还利用一切机会向狱友宣传马克思主义,鼓励他们坚持斗争。8月30日,彭湃在龙华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临刑前,他高声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悼杨殷》

香江浪里起工潮,敢率群伦破寂寥。

省港罢工伸正义,广州举剑斩凶妖。

治军善筑铁钢铸,守志甘将热血浇。

遗信铿锵昭日月,忠魂永伴赤旗飘。

1892年,杨殷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一个华侨商人家庭。与彭湃不同,杨殷的革命生涯始于工人运动。早年,他曾在香港、澳门等地做工,亲眼目睹了工人遭受资本家剥削与压迫的悲惨境遇,心中逐渐萌生了为工人谋权益的想法。在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后,他坚定了投身革命的信念,成为了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

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爆发,杨殷积极参与其中,负责组织与联络工作。他冒着生命危险,在香港与广州之间传递消息,动员更多工人加入罢工行列。在他与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罢工最终取得胜利,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杨殷又先后参与领导了省港大罢工、广州起义等重要革命运动,在工人阶级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他善于团结工人群众,能够根据工人的实际需求制定斗争策略,深受广大工人的爱戴与信任。

在军事领域,杨殷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1927年广州起义期间,杨殷担任广州苏维埃政府肃反委员会主席、工人赤卫队总指挥,负责指挥工人赤卫队与敌人作战。他沉着冷静,调度有方,带领工人赤卫队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为起义的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起义失败后,杨殷奉命前往上海,后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事部长、中央军事委员会主任,与彭湃并肩作战,共同负责中央军委的工作。

在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期间,杨殷致力于红军的建设与发展。他十分重视红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要让红军战士明白“为谁打仗”的道理,提高部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同时,他还积极开展兵运工作,争取国民党军队中的进步官兵起义,为红军输送了大量有生力量。他制定的一系列军事政策与策略,为红军在艰苦环境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1929年8月24日,杨殷与彭湃等人在上海召开秘密会议时,因叛徒白鑫出卖被捕。在狱中,敌人对杨殷进行了残酷的折磨,却始终无法让他屈服。他与彭湃相互鼓励,共同坚持斗争,还写下了给党中央的信,信中写道:“我们已共同决定,为了党的事业,绝不畏惧牺牲,希望党中央负责同志不要为我们的牺牲而哀痛。”这封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与无私奉献精神。8月30日,杨殷与彭湃等人一同在龙华刑场就义,年仅37岁。周恩来同志在《红旗日报》上撰文指出:“杨殷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他的牺牲是中国革命、中国党之很大的损失!”

《悼颜昌颐》

留法求真志未移,仁怀淬剑展英姿。

南昌卫垒身先赴,海陆挥戈志不疑。

研策常思安社稷,受刑岂肯泄军师。

龙华今日英魂驻,化作青松守赤旗。

颜昌颐,1898年出生于湖南省安乡县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年,他曾就读于长沙明德中学,后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回国后,颜昌颐投身军事斗争,将青春与热血洒在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战场上,逐渐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早期重要军事骨干。

1925年,颜昌颐进入黄埔军校学习,系统接受军事理论与作战技能训练。毕业后,他先后参与讨伐陈炯明的东征战役、北伐战争,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坚定追随党的步伐,参与领导南昌起义。起义部队南下途中,他负责后卫掩护任务,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率部浴血奋战,多次击退敌人进攻,为主力部队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南昌起义失败后,颜昌颐辗转前往海陆丰,与彭湃汇合,共同领导海陆丰起义。他凭借过硬的军事素养,协助彭湃整顿起义武装,建立工农革命军,参与制定作战计划。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交锋中,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带领部队攻克多个据点,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作出重要贡献。1928年,颜昌颐奉命前往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协助彭湃、杨殷开展军委工作。他专注于红军军事训练与作战策略研究,结合实战经验编写训练教材,提出“灵活机动、避实击虚”的作战思路,为提升红军战斗力提供了有力指导。

1929年8月24日,颜昌颐在参加秘密军事会议时,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狱中,敌人对他施以酷刑,威逼他交代党的军事机密,他始终咬紧牙关、坚贞不屈,痛斥敌人的残暴行径,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气节。8月30日,颜昌颐与彭湃、杨殷、邢士贞一同走向龙华刑场,临刑前仍高呼革命口号,年仅31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为理想奋斗的征程上。

四、邢士贞:默默奉献的革命基石,以忠诚践行入党誓言

《悼邢士贞》

无名亦可为国忧,隐迹申城作暗流。

传信不辞风险路,策兵常向虎狼陬。

酷刑未改初心志,大义甘抛少壮头。

莫道英雄名姓小,忠魂永伴大江流。

邢士贞,出生于1903年,山西省汾西县人。早年在苦难中觉醒,于黑暗中找到马克思主义真理,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秘密工作者。他始终扎根上海,以中共江苏省军委干部的身份,在隐蔽战线默默耕耘,用平凡坚守书写不凡的革命人生。

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邢士贞的工作充满危险。他主要负责秘密文件传递、革命同志联络与兵运工作,每一次外出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为了避开敌人的监视,他频繁更换住所与身份,有时扮作商贩,有时装成学徒,将秘密文件藏在夹层、鞋底等隐蔽处,一次次突破敌人的封锁,确保党的指令与情报准确传递。在兵运工作中,他深入国民党军队基层,与进步官兵秘密接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讲革命道理,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先后争取多名官兵投向革命阵营,为红军输送了新鲜血液。

邢士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更不追求名利。他的工作鲜为人知,没有轰轰烈烈的战绩,却在细微处为革命事业筑牢根基。同事们回忆,他总是最早到岗、最晚离开,整理文件时一丝不苟,联络同志时谨慎周密,哪怕是打印传单、张贴标语这类小事,他都力求做到最好。他常说:“革命不需要每个人都站在台前,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对党的负责。”这份朴素的信念,支撑着他在隐蔽战线坚守到底。

1929年8月24日,邢士贞按照通知前往秘密会议地点,却不知叛徒早已设下陷阱。他与彭湃、杨殷、颜昌颐一同被捕后,敌人误以为他是“普通工作人员”,试图用利诱手段让他“悔过”,他当即严词拒绝:“我是共产党员,只会为革命牺牲,绝不会向你们低头!”面对酷刑,他始终守口如瓶,没有泄露任何关于党的秘密。8月30日,邢士贞与三位战友一同英勇就义,他没有留下太多生平记载,却用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入党誓言。

96年岁月流转,龙华刑场的枪声早已远去,但“军委四烈士”的精神却始终熠熠生辉。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用鲜血染红了党旗,用忠诚铸就了丰碑。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这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永远铭记他们的贡献,感恩他们的付出。

从彭湃烧毁田契、投身农运的毅然决然,到杨殷领导工人罢工、坚守信仰的矢志不渝;从颜昌颐驰骋战场、奋勇杀敌的英勇无畏,到邢士贞默默奉献、坚守秘密的忠诚担当,四位烈士的革命经历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他们的精神,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无私的奉献精神,是顽强的斗争意志,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这些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传承“军委四烈士”的精神,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就是要践行初心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为人民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就是要勇于担当作为,面对困难与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就是要坚守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民,我们要把对“军委四烈士”的缅怀之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我们要学习彭湃心系农民的情怀,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在产业发展的浪潮中,我们要学习杨殷带领工人奋斗的精神,勇于创新、攻坚克难,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国防建设的征程上,我们要学习颜昌颐勇于战斗的意志,苦练本领、保家卫国,为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贡献力量;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我们要学习邢士贞默默奉献的品格,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龙华忠魂永在,革命精神长存。“军委四烈士”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让我们在缅怀先烈中汲取力量,在感恩奋进中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告慰先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彭湃生平传记与历史史料;

[2] 杨殷生平史料;

[3] 颜昌颐生平史料;

[4] 邢士贞生平史料;

[5] 中共党史料;

[6] 其他网络资料。

来源:谷新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