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千年来,无数多的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批判纣王,最著名的比如《封神演义》把他描绘的残忍、粗暴、奢侈、刚愎自用、虐杀良臣等形象,殷纣王是中国暴君的典型形象,这似乎已成千古定案了。
数千年来,无数多的文人墨客用各种形式批判纣王,最著名的比如《封神演义》把他描绘的残忍、粗暴、奢侈、刚愎自用、虐杀良臣等形象,殷纣王是中国暴君的典型形象,这似乎已成千古定案了。
不过,在一片唾骂声中,偶尔也会听到一两声异音。要为殷纣王翻案,但是谈何容易。然仍有人愿作一尝试。开始,翻案者是小心翼翼的,认为纣很有才能,在历史上是个值得肯定的人物。纣曾平定东夷,开拓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促进北方文化向南方的传播,对古代中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一定功劳。
有人提出为纣王彻底翻案,认为纣王对中国社会发展有过重大贡献,其地位在武丁、周武王之上,"暴君"的帽子是敌对派强加给他的。所谓罪恶的记载,多出于“寓言十九”的战国及后人们的尽情夸大。翻案者认为,要正确评价纣王,应当依据《尚书》,而《尚书》中所提出的六条罪状无一属实,乃周人为达到宣传目的所进行的人身攻击。
那么,商朝何以亡于纣?翻案者认为,殷商覆灭主要有4条原因。
第一,殷王族内部爆发了大分裂。帝乙把王位传给了次子纣而不传给长子微子启,朝廷遂分两派。微子启一派不断向纣发起进攻,他们进行了种种卑劣的活动,如造谣中伤、发动内讧、阴谋行刺、卖国求荣等等大造舆论导向。
第二,纣王力克东夷后,兵力损耗大半,未及休息训练,即遭意外袭击。根本来不及反扑。
第三,大阴谋家周武王趁机起兵伐商。这支军队经过长期秘密准备,强悍而有组织,并有杰出领导,战斗力强悍。
第四,牧野一战,前线军队临阵倒戈,动摇分子一哄而散,导致了关键一战大败。
彻底翻案者还为纣王戴上了千古英雄的桂冠。因为他"平定东夷,开拓东南,用人唯才,重视俘虏",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积极提倡音乐工艺。这些进步措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难道纣王果真不是暴君?难道史籍记载都虚妄不实?人们开始深思、怀疑、辩驳。
但是另外一派人却认为,纣王罪状确有其事,翻案文章缺乏依据。
第一,纣王酗酒不容否定。纣王时奴隶主们酗酒成风,这些是史料确凿的,由此可见整个社会的腐败,糜烂成风。事实上,武王伐纣时,并未列举纣王酗酒之罪。纣王酗酒资料,见于周朝的内部文告,是周公在事后教育康叔和成王时提及的,何必故意夸大纣的罪状呢?这又怎能说成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呢?
第二,纣王任用小人亦非小说虚构。翻案者说费仲“善于理财”,以此证明纣王不是任用小人,而是“用人唯才”。但史实呢,费仲好利,接受周人的美女、九驷等大礼,在纣前为周美言,以致周人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了,纣王还熟视无睹。因此,费仲之流恰恰是商朝的内奸。
第三,“唯妇言是用”,是周武王列举的纣的第一条罪状,决非毫无根据。
第四,不用王族而重用四方罪人,加剧了纣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并造成亡国原因之一。显然,“多罪逋逃”绝非劳动人民,如何视为进步措施?
总而言之,有关纣王暴虐的许多材料,见于周人内部文告,以此为鉴,追求长治久安,不能视此为周人宣传材料,而一笔否定。
反对翻案的人们认为,纣王根本未建立煌煌勋业。据古本《竹书纪年》和《后汉书·东夷传》所载,东夷和夏族很早就有联系。征服东夷时代虽不可考,但至迟始于帝乙时期。纣王曾重新征服东夷,武王伐商时东夷复叛,周公和伯懋父等又征服过。可见,征服东夷,既非始于纣王,亦非终于纣王之时。进一步说,征服东夷具有侵略性质,何能列为一大功劳。因此不能认为纣王征东夷是开了中国大一统的先河。至于说纣王及纣王以后殷人对落后的东南区域传播了文化,同样颇费考订。目前,尚无确凿资料证明殷民族及其同盟国曾发生大规模南迁,这一说法在史实上发生了破绽。进一步说,中国的东南区域在当时亦未必极落后。中国古代文化分布颇广,位于山东地带、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的部族及国家,在纣王之前已享有很高的文化。山东、河南的龙山文化,远在史前,不必说了。湖北、安徽的青铜文化,时间相当于殷代,风格迥异于殷,而工艺水平很高,决非纣伐东夷后开拓出来的。至于赞扬纣王发扬光大了殷人的传统文化,更不足为据。因为,有关纣王作璇宫、倾宫、鹿台、玉床的传说,正说明纣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不能作为功绩。总而言之,反对翻案者认为,殷王朝灭亡,具有历史必然性,而纣王荒淫残暴,穷兵黩武,加速了覆灭的历史进程。
由此看来,在新材料未发掘之前,要解决数千年的悬案,只有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作进一步研究,对史料详加考订,从而作出实事求是而令人信服的解释。读者诸君不妨更作一番考究。
来源:龙儿啊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