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乌兹别克斯坦,我们正与该国水利部共同推进一项60万亩灌区的自动化改造项目。”北京恒润安科技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冯立刚介绍,该项目投资3400万美元,建设周期2年,全部采用中国自主核心技术,从信息化设计到数字化实施全覆盖。项目完成后,预计将该灌区节水率提
沙特阿拉伯嘎迪控股公司执行总裁贾玛力·萨勒姆·蓝达迪。
一场对接活动的成功,不仅在于签下多少协议,更在于能否构建持久有效的合作机制、拓展更深更广的合作空间。
“在乌兹别克斯坦,我们正与该国水利部共同推进一项60万亩灌区的自动化改造项目。”北京恒润安科技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冯立刚介绍,该项目投资3400万美元,建设周期2年,全部采用中国自主核心技术,从信息化设计到数字化实施全覆盖。项目完成后,预计将该灌区节水率提升至30%,显著缓解当地因长期依赖手动灌溉导致的水资源浪费问题。
冯立刚特别强调,该项目并非简单地将手动操作改为自动操作,而是深度融合当地气候特点和作物生长周期,实现“按需配水”,同时协助乌方构建水价改革体系,通过价格机制引导农户形成节水习惯,填补了当地在该领域的空白。目前,项目已完成全部设计。
借助这一示范项目,企业正积极拓展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市场,并在东南亚地区如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推动城市防汛、河道水位监测等项目落地。
中阿博览会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高效平台。“我们已与约旦、黎巴嫩、伊拉克等多国客户达成对接意向,伊拉克方面对水库安全监测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后续将组织线上会议推进合作。”冯立刚表示,近年来中国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尤其在水资源管理领域优势明显。“与东南亚、中亚客户交流时,他们不再需要对比中西技术差异,对‘中国方案’认可度大幅提升。”
贾玛力·萨勒姆·蓝达迪将中阿博览会比作“合作桥梁”:“过去数年,我们通过这一平台借鉴中国节水经验,见证多个项目落地。”为深化合作,他提出四项建议:共建“中阿联合水资源节约技术研发中心”、启动“中阿水资源人才发展计划”、建立“中阿水资源项目数据库”、定期举办“中阿水资源论坛”。“我们还将考察宁夏先进技术,推动沙中在贸易、工业、农业、科技等多领域对接,让更多中国技术扎根沙特。”
中阿以水为媒、以技为桥,沿千年丝路深耕合作,终将绘就跨越山海的绿色共赢新图景。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