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多世纪来RNA病毒大流行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I型干扰素在机体抗病毒感染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免疫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对病毒等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的识别,通过TLR3/4-TRIF、RIG-I-MAVS和cGAS-STING
一个多世纪来RNA病毒大流行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I型干扰素在机体抗病毒感染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免疫细胞表面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对病毒等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的识别,通过TLR3/4-TRIF、RIG-I-MAVS和cGAS-STING信号转导通路触发核心转录因子IRF3的磷酸化,进而驱动I型干扰素的转录。值得关注的是,在高剂量的RNA病毒感染情况下,磷酸化IRF3蛋白(p-IRF3)在驱动I型干扰素转录之后,发生完全降解。这个现象表明机体通过促进p-IRF3降解从而避免过量IFNs产生以及不可控的炎症反应发生。然而,目前关于介导p-IRF3完全降解的关键机制并不清楚。
2025年8月29日,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所陈玮/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韩伟团队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发表题为E3 ligase RAD18 targets phosphorylated IRF3to terminate IFNB1 transcription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首次揭示了调控p-IRF3转录活性的核心E3泛素连接酶RAD18。RAD18作为有效的“制动器”阻断IRF3驱动IFNB1的转录活性,进而负性调节抗病毒固有免疫。
研究人员发现p-IRF3二聚体通过自噬体-溶酶体途径降解。通过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的非标记定量(Label free)技术筛选出p-IRF3的特异性E3泛素连接酶RAD18,RAD18能促进p-IRF3发生强烈的泛素化和自噬途径降解。
RAD18 选择性识别并结合位于IFNB启动子上的p-IRF3,提示RAD18可能参与p-IRF3转录活性的调控。CHIP-PCR结果证实RAD18 过表达加速p-IRF3从IFNB启动子上解离,RAD18敲除则导致p-IRF3持续滞留在IFNB启动子上并促进IFNβ大量合成。已报道的、作用于IRF3的E3泛素连接酶(TRIM21、TRIM26、RBCK1、UBE3C等)不能直接调控p-IRF3的转录活性。RAD18 在p-IRF3的Lys193位点加上多聚泛素化链,因此IRF3-K193R突变体持续结合在IFNB启动子上,不能发生后续的转运出细胞核以及进入自噬体降解环节。
体内实验结果表明Rad18
fl/flLysm-cre 小鼠由于 IFN β 过量产生而能够抵抗致命性水泡性口炎病毒感染。在感染 H1N1 病毒的人巨噬细胞或来自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单核细胞中, RAD18 蛋白水平与磷酸化 IRF3 以及 IFNB1 mRNA 水平呈负相关。因此, RAD18 可作为终止 IRF3 驱动 IFNB1 转录的关键蛋白,并可能成为 RNA 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和葡萄膜炎)的潜在治疗靶点。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RAD18调控p-IRF3转录活性的工作模式(“brake”模式):① 当RIG-I信号通路被激活后,胞浆内的IRF3蛋白被磷酸化并形成二聚体;② p-IRF3二聚体进入细胞核内,并结合到IFNB启动子上驱动IFNβ基因的转录;③ RAD18选择性识别位于IFNB启动子上p-IRF3二聚体,并在p-IRF3的Lys193位点加上K63型多聚泛素化链;④ 泛素化的p-IRF3从IFNB转录复合体中解离出来并转运到细胞核外,从而终止IFNβ基因转录;⑤ 胞浆内泛素化的p-IRF3结合自噬货物受体OPTN,进而被递送到自噬体进行降解。
图1RAD18调控p-IRF3转录活性的工作模式图
学术合作组织
战略合作伙伴
【非原创文章】本文著作权归文章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未经作者的允许禁止转载,作者拥有所有法定权利,违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荐
来源:萧湘婉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