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评价冯玉祥:残忍无情,满口谎言,我可做不出他的事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5 09:11 1

摘要: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出生于河北沧州青县的一个贫困家庭,祖籍安徽巢县。他的父亲为了谋生,加入了军营,依靠军队的薪饷维持家庭生计。

文 | 观律鸣法

编辑 | 翊星辰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张学良在晚年谈起民国政要时,起初他的态度一直都是温和的,但一提起冯玉祥,张学良的脸色明显变得不悦。

他对冯玉祥的评价就是“他贪财,爱骗人,谎话连篇,很残忍,我是做不出像他这样事情的。”

那么,冯玉祥究竟做过什么?为何能惹得张学良如此评价呢?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出生于河北沧州青县的一个贫困家庭,祖籍安徽巢县。他的父亲为了谋生,加入了军营,依靠军队的薪饷维持家庭生计。

由于家里太穷,冯玉祥很早就没学上,母亲身体羸弱,没办法,冯玉祥的父亲便把他带到了军营养活,并希望替他补上兵额,多领一些钱好贴补家用。

当时还是清朝,冯玉祥和父亲就成为了“上阵父子兵”。

冯玉祥别看常年待在兵营中,可他却喜爱读书,只要有空就会抱着书本看,甚至还会自学英语。他虽爱读书,但却没有读书人身上那种“书生气”,平日里也时常语出惊人,放到现在就叫做“有点子幽默在身上”。

比如说他为了不让别人打扰自己看书,便会关上房门,然后在门外悬挂一个牌子,上面标写着“冯玉祥死了”,等书读完,便又挂上“冯玉祥活了”。

冯玉祥的父亲后因身体不好,不能当兵了,就只剩冯玉祥一个人在军营里摸爬滚打,军营里的人各种各样,他们多多少少的也都会影响着冯玉祥。

1902年,冯玉祥离开军队,改投袁世凯门下,因人机灵有眼力见,深得当时的上级重视,便持续的升官。

官高一级,他的工资就会多一点,家里的生活因为他改善了不少,这让他很有成就感,想要在军队里一直干下去。

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想当高官,哪是那么容易的,他也经历了许多,几经波折,甚至多次生命都受到威胁,才得到了“从属直系军阀”,并能指挥一方的地位。

正是因为进入了军队高层,他才有得以与蒋介石、张学良等人结识的机会,而与张学良之间的纠葛,很快就发生了。

张学良与冯玉祥最开始“认识”时,是在1924年,当时张作霖和的曹锟、吴佩孚之间正展开“较量”。张学良作为张作霖的儿子,冯玉祥作为直系的重要成员,也少不了打交道。

那时双方正展开第二次直奉战争,谁知冯玉祥突然“倒戈”,他手下的北方西北军,说是负责守卫北京,但却在双方激烈交战过程中,无声无息的占领了北京,还软禁了时任总统的曹锟,并逼他辞职,这件事情史称“北京政变”。

这是个大事,冯玉祥再鲁莽也不可能是想一出是一出,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他早就看不惯直系的所作所为了,他认为直系内部实在是腐败不堪,更鄙视曹锟是用走后门的方式当上总统的做法。

但最关键的原因则还是他想通过这事情,能够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于是他在控制北京之后就打开了城门欢迎奉军入城。

这时张学良和冯玉祥两人只是刚接触,而让张学良完全开始讨厌冯玉祥的原因,则是冯玉祥再后来又来了次“倒戈”,只不过这次不是他亲自下场倒,而是怂恿着奉军的郭松龄倒戈。

1925年,在冯玉祥的怂恿下,郭松龄发起了叛乱,私底下两人一同合作对抗张作霖,这可气坏了张学良,自此两人的梁子算是彻底的结下了。

那时局势动荡,张学良虽然不喜冯玉祥的为人,却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打交道”,因此两人之间的矛盾是越来越多,尤其是中原大战时,因为张学良选择了蒋介石,两人就愈发看不起对方,都认为对方不靠谱。

西安事变时,张学良逼迫蒋介石抗日,对此冯玉祥倒是公开表态支持张学良,但实际上他在张学良被软禁之后,表面上是支持抗日的,私下却与蒋介石来往甚密。

目的就是为了升官发财,这就让张学良再次认为冯玉祥就是个彻彻底底的“两面派”。

“双面”冯玉祥

当初冯玉祥将溥仪从龙椅上赶下来之后,偷拿了宫里不少的宝物,因为他不懂得欣赏,所以直接就给卖了换钱。无风不起浪,有人就在民间宣扬了这件事情,知道的人是越来越多。

冯玉祥“爱面子”,不希望自己在大众眼中的样子是“爱财”的,于是他为了“自证清白”,就特意将北伐军的高级将领和宫里所有的杂役都叫到了一起,说是看表演,其实就是让身边人趁此机会高喊:“冯将军是清白人,没有拿走宫里的一针一线。”

这个做法逗乐了不少人,这不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嘛?甚至很多人都忍不住的笑起来了,而反观冯玉祥还在沾沾自喜,以为解决了这件事情。还说冯玉祥“双面”是因为他的胆子和他的外貌不匹配,他的外表高大魁梧,可是却胆小如鼠。

淞沪会战时,冯玉祥作为第三战区的总司令正在召开会议,然后大家就听到有飞机的声音,接着警报声就响起来了。

所有人这时还没作出反应呢,只见冯玉祥就开始推门跑出去了,门外是片田野,他因为跑的太快,地面也并不平滑,导致他边跑边摔倒,弄得一身泥浆,引得众人发笑,

之后不久,他就直接扔下第三战区跑了,跑到宜兴躲了起来,大家都在说他是害怕日本人,还进行嘲笑,但只有白崇禧知道冯玉祥的那些花花肠子。

他哪是害怕啊,明明就是趁机撂挑子不干了,原来冯玉祥这总司令就是个名义上的,没什么实权,他对此很不满,但又不敢闹到蒋介石那里去,所以直接就撂挑子不干了。

冯玉祥这个人挺有意思,1938年的时候,他来到西安办事情,下了火车肚子饿,便随便到一个摊子上吃东西,吃的过程中听摊主跟别人说:“这冯大将军要来,可真是大阵仗啊。”

冯玉祥吃的正香,一听在说自己,于是就上去攀谈,想听听大家对他的看法,他就问摊主是如何看待冯玉祥的。

摊主便说:“这冯大将军人倒是也不坏,就是比较喜欢抢人家姨太太。”这话一出,冯玉祥懵了。

他怎么不知道自己抢过姨太太?然后转念一想,这是人家把他和张宗昌搞混了,张宗昌才是个爱抢别人姨太太的,于是当即就做出了解释。

虽然冯玉祥的确是“双面人”,但本质上是个敢说的人,比如说蒋介石爱独揽大权的事情,他就在日记中说过,蒋介石虽然能力不错,可什么事情都由他自己一个人来做,实在是太累了,最后只会“样样通样样松”,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他认为应该组建一个智囊团,蒋介石只需做出最后的决议就好,此外冯玉祥也做出过有利于民的政绩,但他为人实在复杂,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比较偏于负面化。

1948年,冯玉祥因船只失火未能逃出,意外身亡了。

信息来源:西安事变中的冯玉祥 2016-12-15 10:52·团结报党派e家

来源:观律鸣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