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吃辣,面若桃花?多项研究:女性每周3-5天吃辣,可减缓衰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31 08:04 2

摘要:提到“辣”,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第一画面,往往是那一口直击味蕾的火热刺激:火锅里红油翻滚,麻辣小龙虾让人欲罢不能,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辣条、辣酱年年霸榜。对不少人而言,辣不仅是一种味道,更像一种“上瘾”的生活方式——有人甚至打趣自称自己是“无辣不欢星人”。在中国

姑娘吃辣,面若桃花是真的?多项研究:每周3-5天吃辣,女性全身衰老慢、代谢肾脏更年轻,高血压风险降12%,并对中风呈U型保护

——梅斯医学

提到“辣”,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第一画面,往往是那一口直击味蕾的火热刺激:火锅里红油翻滚,麻辣小龙虾让人欲罢不能,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辣条、辣酱年年霸榜。对不少人而言,辣不仅是一种味道,更像一种“上瘾”的生活方式——有人甚至打趣自称自己是“无辣不欢星人”。在中国,尤其是西南和华中一带,餐桌若缺少辣味,总觉得少了灵魂。俗语也调侃道:“吃辣能开胃,辣妹子俏”。

每周3–5天是吃辣的“黄金”频率

如今,辣味带来的惊喜似乎不止于口腹享受。最新发表在Nutrition Journal的一项研究[1]显示,常吃辣的人,可能在生物学意义上“老得更慢”,尤其是在代谢和肾脏方面的衰老节奏更为缓慢。

研究区域位于中国西南,这里向来以“能吃辣、爱吃辣”著称,不仅是火锅、小吃的集散地,更是世界上最典型的“辣味文化圈”之一。在这片土地上,辣早已不只是餐桌上的点缀,而是日常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理解这些数据之前,我们先要区分“年龄”的两种概念。通常我们说年龄,是指“从出生到现在的时间”,也就是时序年龄。但同样是50岁,有人看起来像40岁,身体机能良好,而有人却像60岁,早已被多种疾病缠身。生物年龄(Biological Age, BA)正是基于一系列生物标志物(如血压、血脂、肝功能等)计算出来的“生理年龄”,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衰老程度和健康状态。

结果显示,相比几乎不吃辣的人,经常吃辣的人在随访时的整体BA加速更低,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体机能似乎比同龄人慢了一点“衰老的脚步”。

这提示每周吃辣3–5天,或许是“性价比最高”的节奏

将视角放到不同器官上,情况更有趣,代谢系统对辣味尤其敏感。

不过,代谢和肾脏在每周吃辣6–7天时,效果反而略有下降,这暗示了一种“剂量—反应”关系:适度摄入可能更有益,而天天无辣不欢可能让部分作用被抵消。相比之下,心肺和肝脏的BA变化较平淡,吃辣的作用在这些系统中并不明显。

进一步的分组分析显示,这种“减龄信号”在女性、汉族以及整体饮食较健康的人群中更为突出

至于辣味为什么能带来这种神奇的“减龄魔力”,研究者指出,辣椒中的核心活性成分辣椒素(Capsaicin)是关键。它能激活分布在肾脏、肝脏和心脏等多个器官的TRPV1受体,从而改善炎症状态、优化糖脂代谢,并提升血管内皮功能。

除此之外,辣椒本身富含维生素C、谷胱甘肽等天然抗氧化物,可有效缓解氧化应激。研究还发现,每周吃辣3–5天效果最佳,如果几乎每天都吃(6–7天/周),BA的降低效果并不会显著增加。这可能是因为TRPV1受体出现“脱敏”,或者辣椒素的生物利用度达到饱和,再加上西南地区很多人已经长期高频摄入,可能已经触及了“暴露上限”。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提示,适量摄入辛辣食物,尤其是每周3–5天,既能享受味蕾的刺激,也可能悄悄延缓整体衰老,而代谢系统和肾脏的效果最为明显

女性每周≥3天吃辣,

血压更听话

由此可见,女性在辣味饮食带来的“减龄效应”中更为突出。这不禁让人好奇:辣椒的好处,会不会在女性身上还有其他“隐藏技能”

来自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团队在发表于Nutrition & Metabolism的一项研究[2]表明,辣味与血压也有微妙联系,而这种好处,在女性身上尤其明显,比男性更容易“看得见”。

进一步性别分层发现,这种保护效应在女性中更为显著。

除了患病风险,研究还分析了实际血压值的变化。

那么,为什么吃辣还“重女轻男”?研究者提出了若干可供推测的路径:男女在激素背景、味觉感知、饮食打包型(即某类饮食常与其他生活习惯共存)以及对辣椒素吸收与代谢的生理反应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共同影响血压的调控。

总的来说,这项基于大样本的观察性研究在充分校正已知混杂因素后,提示适当摄入辛辣食物(每周≥3天)与女性高血压风险及收缩压的轻度下降显著相关,但在男性中未见类似保护性关联

每周吃辣3–5天,中风的“保护伞”

看来,吃辣带来的降血压好处似乎对女性更为显著,但血压只是心脑血管健康的一方面,而持续偏高的血压往往仍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不禁让人好奇,辣味饮食与中风之间是否也存在潜在联系呢?

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等团队的一项研究[3]在中国南方人群中进行了探索,该研究发表于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研究显示,辛辣食物摄入与缺血性中风风险呈负相关,并呈现U型剂量–反应关系——每周食用3–5天的人群中风风险最低。

随着时间延长,从不吃辣的人群累积的无中风生存概率最低,每月吃辣、每周6–7天吃辣和每周1–2天吃辣的人群依次更高,而每周3–5天吃辣的人群生存概率最高。这一趋势在缺血性中风中同样显著,但在出血性中风中未见差异。

更精细的剂量–反应分析显示,吃辣频率与中风风险呈U型曲线:既不是多多益善,也不是浅尝辄止就足够,中等频率(每周3–5天)最为理想

随后亚组分析揭示,适度吃辣的保护作用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男性在每周3–5天吃辣时获益最明显,而女性在每周1–2天效果更佳。且相较于体重正常/偏轻者,肥胖人群从每周3-5天吃辣中获益更显著。另外,生活方式也会调节效果:吸烟或饮酒者需每周吃辣3–5天才能获得保护,而不吸烟或不饮酒者每周吃辣1–2天即可显著受益。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提示,在中国南方人群中,适度食用辛辣食物,尤其是每周3–5次,与降低缺血性中风风险密切相关,且存在U型剂量–反应关系;而对出血性中风影响不显著。

所以,如果你本就无辣不欢,每周3-5天炫辣,或许正默默为健康加成。如果你一向口味清淡,也不必硬往碗里加勺辣——毕竟美食的江湖辽阔,清蒸、白灼、糖醋……各有各的精彩。辣度这件事,终究要听从舌头和肠胃的意见~

仍需指出的是,上述几项研究均无法直接推断因果关系。

参考资料:

[1]Zhang, N., Hong, F., Xiang, Y.et al. Spicy food consumption and biological aging across multiple organ systems: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from the China Multi-Ethnic cohort. Nutr J24, 86 (2025). https://doi.org/10.1186/s12937-025-01147-z

[2]Wang H, Chen L, Shen D, Cao Y, Zhang X, Xie K, Wang C, Zhu S, Pei P, Guo Y, Bragg F, Yu M, Chen Z, Li L. Association between frequency of spicy food consumption and hypertensio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Nutr Metab (Lond). 2021 Jul 6;18(1):70. doi: 10.1186/s12986-021-00588-7. PMID: 34229688; PMCID: PMC8259443.

[3]Li J, Xie C, Lan J, Tan J, Tan X, Chen N, Wei L, Liang J, Pan R, Zhu T, Pei P, Sun D, Su L, Zhou L. Spicy food consumption reduces the risk of ischaemic stroke: a prospective study. Br J Nutr. 2024 May 28;131(10):1777-1785. doi: 10.1017/S0007114524000229. Epub 2024 Jan 30. PMID: 38287709.

撰文 | 魔都有棵树

来源:胃肠病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