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送爸妈进养老院,等于亲手把他们关进高级监狱?”——刷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
“送爸妈进养老院,等于亲手把他们关进高级监狱?”——刷到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
养老院床位年年加,老人却越住越蔫。
不是没饭吃,是吃完就发呆;不是没床睡,是睡醒不知道干嘛。
护工按铃才来,不来就憋着尿,一天说不了十句话,连电视都是轮播广告。
郑州那桩虐待案过去十几年了,阴影还在。
护工不是坏人,只是一个人要管二十个老人,工资低、夜班连轴转,情绪崩了就拿老人撒气。
监管?
摄像头有,但没人盯着看。
更难受的是“退化”。
很多老人进去时还能慢慢走,半年后就离不开轮椅。
不是病重了,是院里怕摔,干脆不让动。
肌肉像漏气的气球,一天瘪一点。
日本那套“自立支援”听着玄,其实就是鼓励老人自己穿衣、自己吃饭,护工在旁边搭把手,而不是一把抱过去。
尊严这东西,动一动才留得住。
钱也是钝刀子。
上海均价五六千,高端院上万,可服务未必跟得上。
有子女常来盯的,护工态度明显软;孤寡老人只能吃哑巴亏。
最空的是晚上。
灯一关,隔壁床咳一声都听得见。
想跟子女视频,孩子加班没空;想跟院里聊天,活动室锁着。
孤独像没开灯的走廊,一眼望不到头。
解决办法?
先把护工当人看,工资涨一点,培训多一点,摄像头后面得有人真看。
再学日本那套“能动就别替”,让老人刷碗、浇花、慢慢走,摔了也比瘫了好。
最后把社交安排进时间表,不是唱歌跳舞走形式,而是让老头老太太能凑一桌打打牌,说说废话。
养老院不该是终点站,得是个还能喘口气的中转站。不然,再贵的笼子,也是笼子。
来源:天空遨游的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