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人每每将他人的担子扛在肩上,自以为仁义,实则不过自扰。譬如父母之于子女,师长之于学生,朋友之于朋友,往往界限模糊,将他人之前途命运,视若己任,日夜忧思,辗转反侧。殊不知各人有各人的路,强加干涉,未必有益,反倒生出许多嫌隙来。
人生在世,常为他人之课题所困,竟至于忘却自己本分。这课题分离的道理,说来浅显,行来却难。
世人每每将他人的担子扛在肩上,自以为仁义,实则不过自扰。譬如父母之于子女,师长之于学生,朋友之于朋友,往往界限模糊,将他人之前途命运,视若己任,日夜忧思,辗转反侧。殊不知各人有各人的路,强加干涉,未必有益,反倒生出许多嫌隙来。
我曾见一母亲,为儿子之前程日夜忧心,代为筹划,强令其习不喜之业。儿子郁郁数年,终至一事无成,母子亦成陌路。这便是未能分离课题之害。那母亲固然出于爱子之心,却不知各人命运须得自己担当,他人终究不能替代。
又见一教师,恨铁不成钢,将学生之成败系于己身,学生稍有懈怠,便自责不已。久而久之,竟至心力交瘁,教不得法。其实学生自有造化,为师者但尽指引之责便足矣,何苦将千斤重担压于己肩?
课题分离并非冷漠相待,乃是明白何处当为,何处不当为。如同园丁种树,浇水施肥是其本分,至于树木长成甚么模样,却非园丁所能强求。人与人相处,亦当如是。尽心尽力是应当的,但若将他人之喜怒哀乐、成败得失全盘接收,则不但于己无益,于人亦未必有利。
人世间的烦恼,泰半来自于混淆了“我的事”和“别人的事”。我们常常为别人的选择而焦虑,为别人的情绪所左右,甚至为别人的成败而或喜或悲。这般活着,岂不成了他人生命的附庸?
真正的智者,懂得划清界限。这不是自私,而是清醒。知道什么是自己能改变的,什么是必须接受的;什么是分内之事,什么是越俎代庖。如此方能心神安宁,不为外物所扰。
课题分离之道,说来简单,无非是“各人自扫门前雪”的老话。但真要实行起来,却需大智慧、大勇气。要能忍住不插手他人之事,要能承受他人不解的目光,要能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清明。
人生苦短,何必为他人的课题所累?做好自己的本分,让他人担当他人的责任,这或许才是对人最大的尊重,也是对己最大的慈悲。
界限既明,心自安宁。
来源:邓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