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播娘蒿植株高度在20-80厘米之间,茎部直立且多分枝,表面有灰色微毛。叶片为2-3回羽状深裂,最终裂片呈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叶轴有狭翅。其花序为总状,顶生,花小且呈淡黄色,花瓣4片,呈匙形。长角果窄条形,长2-3厘米,宽约1毫米,成熟时果瓣因中脉而隆起,种子每室
播娘蒿,又称麦蒿,隶属十字花科播娘蒿属,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 ,在我国分布广泛,常见于华北、西北、华东、四川等地的麦田、荒地及路旁。
形态特征
播娘蒿植株高度在20-80厘米之间,茎部直立且多分枝,表面有灰色微毛。叶片为2-3回羽状深裂,最终裂片呈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叶轴有狭翅。其花序为总状,顶生,花小且呈淡黄色,花瓣4片,呈匙形。长角果窄条形,长2-3厘米,宽约1毫米,成熟时果瓣因中脉而隆起,种子每室1行,呈长圆形,长约1毫米,为红褐色。
生长特性与规律
播娘蒿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高,在轻度盐碱地也能生长。它通常在秋季或早春萌发,秋季出苗的播娘蒿以幼苗越冬,来年春季迅速生长。早春出苗的,在温度适宜时快速生长发育。播娘蒿的花期在4-5月,果期5-6月 ,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繁殖速度快,种子量大,单株可产数千粒种子,且种子可保持多年活性,条件适宜即可萌发。
对农业的危害
在麦田,播娘蒿与小麦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其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会导致小麦生长不良、产量降低,严重时减产可达20%-30% 。在油菜田等其他旱作农田,播娘蒿同样干扰作物生长,影响田间通风透光,还可能传播病虫害,降低农产品质量。
应用价值
播娘蒿具有药用价值,其种子在中药里被称为葶苈子,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水肿等病症。同时,播娘蒿含油量较高,可达40%左右,是潜在的生物柴油原料。此外,在嫩苗期,播娘蒿可作为野菜食用,洗净后可凉拌、煮汤或炒食,口感鲜嫩。
防除措施
人工除草可在播娘蒿幼苗期或开花前进行,通过中耕、拔除等方式减少其数量,但人工除草劳动强度大,效率较低。化学防除可选用合适的除草剂,如苯磺隆、啶磺草胺等,在小麦3-5叶期、播娘蒿2-4叶期进行喷雾,能有效防除。此外,合理轮作倒茬,如小麦与豆类、玉米等轮作,可改变播娘蒿的生存环境;提高播种质量,合理密植,增强作物竞争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播娘蒿生长。
来源:淇泉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