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午休息期间,小美盯着公司群里的升职公告,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那个总把报表甩给她的同事又升职了,而自己连续三年考评都是"待改进"。她颤抖着打下辞职信:"这个破公司根本不懂赏识人才!"
中午休息期间,小美盯着公司群里的升职公告,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那个总把报表甩给她的同事又升职了,而自己连续三年考评都是"待改进"。她颤抖着打下辞职信:"这个破公司根本不懂赏识人才!"
此刻的你可能正经历同样煎熬:为什么升职加薪总是别人?为什么创业失败总是自己倒霉?这些看似合理的外界归因,实则藏着摧毁人生的心理陷阱。
当你遭遇挫折时,是否下意识觉得:老板就是针对我、 行业环境太恶劣、我天生不适合成功、运气都被别人抢走了
这些自动弹出的心理弹幕,正在把你困在失败者的叙事里。斯坦福大学追踪500名职场人10年发现:习惯外归因的人,薪资涨幅比内归因者低37%。
归因偏差这个心理学概念,就像大脑自带的滤镜:成功时我们觉得是能力超群(自我服务偏差),失败时甩锅给环境(防御性归因)。但真正的高手懂得操控这个滤镜——用外部归因保护自信,用内部归因寻找突破点。
达特茅斯与普林斯顿的橄榄球世纪对决后,心理学家让双方学生观看比赛录像。达特茅斯学生看到对手违规21次,普林斯顿学生却坚称自己只犯规4次。同一场比赛,立场不同,归因天差地别。
更惊人的是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实验:当狗反复遭受电击却无法逃脱时,即便后来能轻易逃离,也会躺着等死。这像不像某些创业者经历几次失败后,认定"我就是没商业天赋"?
三步扭转归因模式:
1. 归因日记法:记录每日3次成功/失败体验,用不同颜色标注内外部归因。一周后你会震惊:原来成功时你都归功自己,失败全怪他人。
2. 换椅对话术:想象坐在"老板椅"、"客户椅"、"竞争对手椅"上重新审视事件,你会发现至少30%的归因偏差。
3. 归因能量清单:建立"可控因素清单"(如每日学习时长)和"不可控清单"(如经济形势),专注前者迭代。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归因炼金术:把失败经历拆解出可改进的"经验晶体"。TED演讲者丹尼尔·平克研究发现,将失败归因为"暂时性技能缺口"而非"永久性能力缺陷"的人,二次创业成功率提升4倍。
下期揭秘:如何用"归因杠杆"让竞争对手主动为你铺路?关注账号,获取能让失败自动转化为机遇的心理学工具包。当你能像乔布斯把被苹果开除归因为"人生最好经历"时,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来源:书到思方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