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英每天琢磨的是哪扇门背后有电梯,穷人只会埋头爬楼梯,还坚信“只要爬得够久就能到顶”。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表面看是银行卡余额,实质是信息差。
精英每天琢磨的是哪扇门背后有电梯,穷人只会埋头爬楼梯,还坚信“只要爬得够久就能到顶”。
互联网把世界切成碎片,穷人把碎片当全景,精英把碎片当拼图。
于是,穷人永远在问“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了还是穷”,却没人告诉他们:真正的答案写在暗线里。
今天,把4条没人会明说的暗线拆给你看,晚一步,你就永远晚一生。
01
学历只是入场券,校友圈才是VIP通道
穷人笃信“读书改变命运”,砸锅卖铁供孩子上985。
他们不知道,985里最贵的不是知识,而是同学录。
北京某券商校招,简历机筛后剩下600份,HR只打印了60份,剩下的540份里,有52份来自校友内推邮箱。
这52人里,有48个拿到了面试。
机筛的标准简单粗暴:只要校友会邮箱后缀。
一位三本逆袭的实习生告诉我,他爹不是行长,但他爹的战友是行长,战友的儿子恰好是他室友。
四年里,他帮室友抄了12次作业,换来一句“把简历发我”。
一句“把简历发我”,抵得上别人刷3000道行测。
穷人教孩子“好好学习”,精英教孩子“好好认识好好学习的人”。
区别只在于,前者拿到的是毕业证,后者拿到的是通讯录。
02
你看到的风口,都是别人熄火后的烟
短视频里人均年入百万,小红书遍地喜提保时捷。
穷人以为那是机会,赶紧贷款报班学剪辑。
他们不知道,第一批做短视频的人,早在2018年就完成了原始粉丝积累,2019年就把账号卖给了MCN,2020年带着套现的钱去开了医美诊所。
现在教你做短视频的导师,正是当年没赶上第一波、退而求其次做“知识付费”的第二波。
深圳某直播基地,2023年关了37家公司,其中35家是做直播培训的。
剩下两家,一家做供应链,一家做数据打假。
真正的红利期只有6个月,穷人看见的时候,已经是第18个月。
精英的玩法是:在风口还没起风时就去卖降落伞,等风停了,他已经赚了卖伞的钱。
穷人永远在追风,精英永远在造风,或者卖伞。
03
道德是穷人的紧箍咒,却是精英的通行证
穷人吵架最爱说“你这样不道德”,精英谈判最爱说“我们都是讲规矩的人”。
同一件事,用词不同,结果不同。
上海某私募经理,2015年股灾前精准清仓,被媒体骂“发国难财”。
他一句话平息众怒:“我的风控系统触发止损,是对投资人负责。”
同样清仓的散户,被老婆骂“没良心”,被邻居骂“砸盘狗”。
一年后,私募经理发了新产品,规模翻三倍;散户至今不敢再开户。
道德在穷人手里是枷锁,在精英手里是品牌。
杭州某网红,直播时把劣质面膜说成“国货之光”,被投诉后甩出一份质检报告,上面写着“符合国家标准最低线”。
最低线也是线,合法合规,你能奈我何?
穷人讲对错,精英讲合规。
合规就是穿上西装的“不道德”。
04
健康是最大杠杆,却最容易被穷人贱卖
穷人用命换钱,精英用钱买命,再用命生钱。
北京国贸某体检中心,VIP套餐3万8,包含全身MRI和基因筛查。
隔壁工地,农民工200块一次的体检只查血压和心电图。
2023年,VIP客户里查出早期肺癌的23人,手术后90%继续管理家族企业。
工地体检发现异常的人,等凑够手术费时,已经骨转移。
精英的养生是投资:每周一次高压氧舱,一年花费20万,换来的是每天多工作4小时的精力。
穷人的加班是消耗:每天多送30单外卖,一年多赚3万,换来的是35岁后的胰岛素依赖。
更残酷的是,精英的体检数据被匿名卖给了保险公司,成为他们设计高净值人群保单的依据。
穷人的病历,被医药代表拿去分析,成为他们推销仿制药的话术。
同一份身体,不同写法,不同价码。
尾声
四条暗线,一条比一条冷。
冷,才真实。
穷人最大的幻觉,是以为世界只有一条明路叫“努力”。
精英早就知道,明路是给路人看的,暗线才是给自己走的。
你可以选择不信,继续埋头爬楼梯。
只是别忘了,电梯门开的时候,别问“为什么他们不用爬”。
他们早就爬完了,在电梯里等你。
来源:悟明说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