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曾志给毛主席写信:我是最早的红军,现在却没有一套军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1-21 00:40 2

摘要:1973 年的某一天,毛主席案头静静躺着一封特殊的信件,寄信人是曾志。当毛主席展开信件,“我是最早的红军,现在却没有一套军装” 这样的话语,瞬间映入眼帘,令他的目光凝重起来。

1973 年的某一天,毛主席案头静静躺着一封特殊的信件,寄信人是曾志。当毛主席展开信件,“我是最早的红军,现在却没有一套军装” 这样的话语,瞬间映入眼帘,令他的目光凝重起来。

曾志,这位名字背后藏着无数烽火硝烟记忆的传奇女性,究竟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套军装,在旁人眼中或许只是普通衣物,但对于曾志而言,它承载的是往昔热血燃烧的岁月,是她奉献一生的革命见证。这封信,开启了曾志波澜壮阔的革命人生之门。

1934 年,因叛徒出卖,她的第二任丈夫蔡协民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与严刑拷打,蔡协民坚守信仰,宁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

祸不单行,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曾志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犹如在黑暗中失去了灯塔的指引,可她没有丝毫退缩。她凭借着顽强毅力和坚定信念,独自在白色恐怖笼罩的区域艰难寻找党组织。为了躲避敌人搜查,她隐姓埋名,乔装打扮成普通百姓,穿梭于街头巷尾,不放过任何一丝与组织取得联系的线索。

在这期间,她以各种身份作掩护,或为女工,在工厂里默默劳作,同时向工友们传播革命思想;或扮作商贩,走街串巷,借此打听党组织的消息。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常常食不果腹、居无定所,还要时刻警惕敌人的抓捕,但曾志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终于,在不懈努力下,她重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再次投身到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

命运的风暴在 20 世纪 60 年代席卷而来,特殊时期曾志因丈夫陶铸的原因受到牵连。1967 年,陶铸被错误批判,曾志也未能幸免,被下放到广东农村。

当时的她,已年逾花甲,却要在艰苦的农村环境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住的是简陋农舍,每逢雨天,屋外大雨倾盆,屋内便细雨淅沥;吃的是粗茶淡饭,常常难以饱腹。

在广东农村的日子里,劳作之余,她常给当地的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将红色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孩子们围坐在她身边,眼睛里闪烁着对革命先辈英勇事迹的敬仰光芒,曾志便耐心地诉说着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传递着革命的精神与力量 。

1969 年,对曾志而言,是无比沉重的一年,丈夫陶铸在安徽合肥含冤离世。这一噩耗让曾志悲痛欲绝。但她深知,不能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她还有为丈夫平反的重任在肩。

曾志凭借顽强的意志,一边努力适应艰苦的农村生活,一边通过各种途径,为丈夫的平反奔走呼号。她四处搜集能够证明陶铸清白的资料,给相关部门写信,详细阐述陶铸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丈夫的信任与深情,以及对正义的执着追求 。

1973 年,在广东农村历经磨难的曾志,心中始终怀揣着对革命岁月的眷恋,对军装的渴望愈发强烈 。那套未曾拥有过的军装,成了她心中难以释怀的执念。于是,她怀着忐忑与期待,提笔给毛主席写下了那封饱含深情的信:“我是最早的红军,现在却没有一套军装。” 寥寥数语,却承载着她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怀念,对革命身份的珍视。

毛主席收到信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深知曾志为革命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对她的遭遇深感关切。很快,毛主席做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妥善处理曾志的问题。在毛主席的关怀下,曾志的生活迎来了转机。不久后,她接到通知,得以返回北京 。

回到北京的曾志,虽未正式获得一套军装,但她感受到了党组织如春风般的温暖关怀。随后,她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重新投身到她热爱的工作中。曾志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积极参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为那些在特殊时期遭受迫害的同志恢复名誉,让正义得以伸张。

1983 年前,回到北京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曾志,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平反冤假错案时,她态度严谨,审查每个案件。面对大量资料和复杂案情,她常工作至深夜。她深入调查、走访证人、反复沟通,只为还原真相,让蒙冤同志恢复名誉,重回岗位。

落实干部和知识分子政策也是重点。特殊时期许多人受不公,才华被埋没。曾志积极奔走,制定政策措施,为他们创造条件。她还与他们谈心,了解需求困难,鼓励他们为国家发展出力。选拔干部上,曾志坚持德才兼备原则。考察时,既看专业能力,更注重品德修养和政治觉悟。她深入基层,了解干部表现,听取群众意见,选拔受认可支持的干部。

曾志工作作风严谨,常深入基层调研,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与群众亲切交流。1983 年,曾志离休,仍关注国家发展,参与公益活动,到学校、社区讲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曾志一生诠释对党忠诚和对人民的情怀,激励着后人奋斗。

1998 年 6 月 21 日,曾志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 87 岁。她在弥留之际,依然心系党和人民,留下遗嘱将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 6 万多元钱,全部捐献给祁阳和宜章两县的 “希望工程” ,希望能为更多孩子点亮知识的灯塔。她还特别要求,身后事要简朴办理,让女儿陶斯亮将其骨灰撒在井冈山,她要永远与那片她曾挥洒热血、为之奋斗的土地在一起。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