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MIT学霸扎堆辍学!干出3个独角兽,2025最火的15个辍学生AI项目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0 23:47 1

摘要:2025 年,哈佛、MIT 等顶尖高校出现学霸扎堆辍学投身 AI 创业的现象,一批由 18-23 岁辍学者打造的 AI 项目脱颖而出,部分已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文章围绕这一趋势展开,分析年轻人选择辍学创业的核心原因,为理解当下 AI 创业生态提供参考。

2025 年,哈佛、MIT 等顶尖高校出现学霸扎堆辍学投身 AI 创业的现象,一批由 18-23 岁辍学者打造的 AI 项目脱颖而出,部分已成长为独角兽企业。文章围绕这一趋势展开,分析年轻人选择辍学创业的核心原因,为理解当下 AI 创业生态提供参考。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手握毕业证、接下第一份Offer时,AI可以让你所学的内容失效?

如今,顶尖名校正在上演着一场无声的“大逃离”。

作弊工具Interview Coder、专家招聘平台Mercor、营销自动化Conversion……

2025年这些最出圈的AI项目背后,创始人清一色是18-23岁的辍学生,他们来自MIT、哈佛、耶鲁、哥大、伯克利。

精英人才正在主动放弃传统教育路径,投身AI重塑商业世界的进程。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辍学创业?原因大致有两个:

第一,效率更高。相比在大学里慢慢学习再尝试应用,创业几乎是最快的“认知变现”。斯坦福辍学创业者Rithika Kacham就说过:

“在大学里,你可能要花几个月写论文、答辩,才能验证一个想法;但在创业环境里,一周就能做出原型并拿到用户反馈。”

第二,资本更看重能力,而不是学历。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早就鼓励年轻人不必非要拿到学位,直接创业更重要。像1517基金、泰尔奖学金这样的机构,甚至专门投那些选择退学创业的年轻人。

今天,乌鸦君盘点了2025年最火的15个辍学者的创业项目,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01 /抢在AI普及前,成为造AI的人

“如果你现在念的专业在十年内会被自动化取代,那么你每多待在学校一年,就等于白白失去一年宝贵的工作时间。”

哈佛毕业生Nikola Jurković的话,道出了许多顶校学生的心声。

面对AI浪潮,最敏锐的年轻人展现出强烈的窗口期焦虑。

他们清楚地看到:要么尽快成为使用AI的人,更好的是,以更低的门槛进入AI行业,直接成为造AI的人。

Scott Wu从哈佛辍学创办Cognition AI:“与其等四年写代码,不如现在做AI工程师。”公司现估值100亿美元,客户包括高盛。

Michael Truell在MIT大二时判断“AI编程工具的红利窗口只有24个月”,选择退学加入Anysphere,公司如今估值接近100亿美元。

Brendan Foody认为“等学位会错失市场”,共同创办了Mercor,如今已是估值20亿美元的AI招聘平台。

对这些人来说,辍学不是放弃教育,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直接的认知变现方式。他们不再等待传统的学习到应用的周期,而是边做边学,在实践中快速迭代。

除了窗口期的紧迫感,大学教育与AI创业现实的脱节,也是推动辍学潮的重要原因。

“在大学里,你可能要花几个月写论文、答辩,才能验证一个想法;而在创业环境里,一周就能做出原型并拿到用户反馈。”斯坦福辍学创业者Rithika Kacham如此总结。

另一边,资本的态度更为直接:看重能力,而不是学历。“1517基金”和泰尔奖学金明确支持辍学创业,彼得·蒂尔甚至亲自资助,让“退学创业”这一趋势进一步强化。

(1517 基金是美国专注支持年轻创业者的早期风投基金,其名源自 1517 年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钉下《九十五条论纲》,象征 “挑战旧秩序”。)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一个结果: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退学创业。

在哈佛、MIT等高校,仅2025年就有数十名学生因AI辍学创业。

即便YC联合创始人Paul Graham在今年5月发推提醒:“别因为FOMO(错失恐惧症)退学,大学只有一次”,也挡不住这些年轻人的选择。

2025年,仅哈佛、MIT等高校就有数十名学生因AI创业递交退学申请。AI创业者郭仲昊在清华教务处办理手续时发现,桌上光是本院的休学申请就已经“厚厚一沓”。他们中的许多人还得到了校友的力挺,比如Delve的核心团队,就来自MIT、斯坦福和伯克利的AI研究人员。

/ 02 /独角兽频出!Z世代CEO杀疯了

如果说,2023年辍学创业潮瞄准通用人工智能等,那么到了2025年,这类人的创业策略已经完全转变:

不再追逐通用AI,而是转向高价值细分领域,在利基市场中快速迭代。

他们不光懂技术,更能把握技术变化所带来新的机会。

比如,CognitionAI的Scott Wu没有选择开发另一个ChatGPT,而是打造了能够自主编程的AI工程师;Mercor的Brendan Foody避开了通用模型赛道,专注于匹配专业数据人才。

纵观这些辍学创业者的关注的方向,几乎覆盖了各个领域,金融、法律、物流、零售、创意供应链——几乎每个成熟行业都在被AI代理重新编写:

Delve(企业合规Agent):以AI智能体自动化企业合规流程,高效又便捷。

Sola(后台流程Agent):借录屏生成AI员工,以igma式图形界面拖拽编排流程;

Cognition(端到端开发Agent):依需求文档自主开发全流程,用认知架构模仿人脑解题;

Nia(代码库理解Agent):借动态分块构建代码知识图谱,为开发者提供代码理解支持;

Cluely(隐形实时助手):浏览器隐形窗口捕捉信息,为用户多场景提供隐蔽应答。

Conversion(营销自动化Agent):整合模型与CRM数据,依用户画像生成营销方案。

从估值看,这些辍学创业者创立的初创公司,不乏独角兽公司,甚至占比还不低。比如,CognitionAI(100亿美元)、Anysphere(99亿美元)、Mercor(20亿美元)。

下面,让我们一同了解那些由辍学者发起的AI创业项目所收获的新进展。

CognitionAI——AI工程代理

创始人:ScottWu(28岁),哈佛辍学生,曾得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世界冠军。

融资进展:2025年8月启动3亿美元B轮融资,拟议估值100亿美元,成为全球首个专注于软件工程的AI独角兽。

核心产品:Devin通过GPT-4和强化学习训练,可独立完成代码编写、漏洞修复和应用部署,客户包括高盛和MongoDB,节省开发成本达60%以上。

收入表现:公司通过收购Windsurf获得300余家企业客户,ARR从不足50万美元跃升至8000万美元。

Anysphere——AI原生代码编辑器

创始人:麻省理工学院四名学生,其中两位(Aman Sanger、Sualeh Asif)休学。

融资进展:2023年9月,获投800万美元种子轮;2024年8月,A轮融资6000万美元,估值25亿美元;2025年年中,C轮融资9亿美元,估值拟议99亿美元。

核心产品:开发Cursor基于LLM的AI原生IDE,支持代码编写、调试全流程。

财务表现:2025年1月ARR达1亿美元,6月突破5亿美元。

Mercor——AI招聘平台

创始人:BrendanFoody、AdarshHiremath、SuryaMidha(大学辍学生)

创业背景:三人从高中辩论队友到AI招聘独角兽。

融资进展:2024年1月,获360万美元种子轮;2024年9月,A轮融资3000万美元,估值达2.5亿美元;2025年3月,融资1亿美元B轮。两年内估值飙升至20亿美元。

核心业务:将法律、医学、化学等领域的专家与AI公司的数据开发需求精准匹配。

财务表现:2025年初数据,年收入运行率5000万美元,环比增长40%。

Cluely——隐形AI辅助

创始人:RoyLee、NeelShanmugam,哥伦比亚大学辍学生。

创业背景:二人因开发并使用面试作弊工具被哥伦比亚大学开除,随后辍学创业。

融资进展:2025年4月,获AbstractVentures和SusaVentures投资的530万美元种子轮;2025年6月,获a16z领投的1500万美元,估值1.2亿美元A轮。

核心业务:开发“隐形”AI助手,在面试、考试、销售等场景提供实时帮助。

财务表现:推出后不久年收入达300万美元(2025年4月数据)。

Owner.com——餐厅SaaS

创始人:AdamGuild,高中辍学生。

创业背景:曾在家族经营的小型餐厅兼职,观察到传统餐厅“线上运营能力薄弱、数字化工具缺失”的痛点。

融资进展:2025年5月完成1.2亿美元C轮融资,估值达10亿美元。

核心业务:为餐厅提供全链路数字方案,含无需开发的自有点餐小程序(解高抽佣),及会员管理、精准营销等自动化工具,助力提升复购。

市场表现:2025年Q2服务超1.2万家餐厅,留存率85%。

Conversion——AI营销自动化

创始人:NeilTewari、JamesJiao(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辍学生)

融资进展:2025年年中,获AbstractVentures领投的2800万美元A轮。

核心业务:提供AI驱动的营销自动化工具(潜在客户挖掘、个性化跟进)。

财务表现:ARR接近1000万美元,90%客户为中型企业。

Sola——AI自动化平台

创始人:JessicaWu(女,22岁)和NeilDeshmukh(23岁),均为MIT辍学生。

创业背景:创始人Jessica Wu发现传统RPA痛点,遂联合AI天才校友Neil Deshmukh,从麻省理工辍学创业。

融资进展:2025年8月完成2100万美元A轮融资,估值达1.2亿美元,由女性投资者主导(如A16z合伙人KimberlyTan)。

核心产品:AI代理工具,用户录制一次工作流程即可生成自适应AI员工,解决企业发票对账、订单录入等重复性问题,如助物流公司自动化货运更新、律师事务所处理文件归档。

收入表现:自今年年初以来,收入已增长五倍,工作流程量环比翻番。合作客户包括沃尔玛和联邦快递。

Delve——AI合规代理

创始人:KarunKaushik和Selinocalar,麻省理工学院辍学者。

融资进展:2025年1月,获3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2025年7月以3亿美元的估值完成3200万美元A轮融资。

核心产品:运行在日常工具链中的AI代理系统,可监听变更、理解法规语义,生成结构化合规报告。已助重合规行业客户压缩超50%合规准备周期。

收入表现:成立一年,目前付费客户超500家,多为AI公司、数字医疗SaaS平台等。

JenniAI——AI写作助手

创始人:David Park和Henry Mao原属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前者文学专业,后者博研AI。

创业背景:GPT-2发布后Henry研技术,患癌的David凭文学素养掌销售,共创JenniAI。

融资情况:未公开。

核心产品:JenniAI是AI写作助手,可自动生成学术论文、内容及邮件,靠社交媒体传播获客。

财务表现:收入增长主要依赖用户付费,通过社交媒体病毒式传播,2024年11月日收入达2万-6万美元,月收入2000美元跃升至53.3万美元,年化约800万美元。

Nia——AI代理

创始人:KirillRakhmetzhanov,18岁从哈萨克斯坦辍学。

创业背景:自学编程,发现现有AI编程工具在理解代码结构上存在不足,辍学后搬到英国EntrepreneurFirst加速器。

融资进展:在ProductHunt上推出后,Nia获得850美元种子轮融资。

核心产品:Nia是一款可理解整个代码库的AI代理,能为开发者提供跨文件参考、自动代码审查等服务。

收入表现:目前暂未披露具体收入情况,但已凭借创新功能吸引超50家企业试用。

数美万物——AI创意供应链平台

创始人:任利锋(原抖音创始团队成员)、李恬、张勃(均未完成高等教育)。

融资进展:数美万物于2025年1月完成了数千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由美团龙珠领投,锦秋基金跟投,老股东红杉中国、IDG资本继续跟投,投后公司估值约为1.5亿美元。

业务模式:结合生成式AI工具(如自研3D模型Sparc3D)和广东供应链网络,将设计师从创意到生产的周期从一周缩短至几分钟。例如,用户上传宠物照片即可生成可3D打印的吊坠模型,平台通过“按需定制”模式支持单件商品生产,毛利率超40%。其海外平台Hitems已签约篮球明星奥尼尔和DJKygo,成为Z世代创作者的主要变现渠道。

影眸科技——3D生成大模型

创始人:张启煊(26岁)和吴迪(28岁),上海科技大学(研二时休学)。

创业背景:二人研时主攻图形学与生成式AI,发现3D建模痛点,研二休学创影眸科技。

融资进展:2025年1月获美团和字节跳动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

核心产品:3D生成模型RodinGen-1.5解决了薄面和边缘锐度问题,生成质量被Unity和Blender纳入官方推荐工具链。游戏公司使用Rodin将角色建模时间从3个月压缩至3天。

收入表现:通过“工具+社区”模式,用户在平台设计的3D模型可直接对接淘宝和Etsy销售,已产生超百万件商品订单。团队成员平均年龄25岁,80%来自实验室科研项目。

赛博大舞台——AI手办底座

创始人:阿布(本名王鸿博,21岁),原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2024年休学)。

创业背景:发现“Z世代手办缺乏互动性”的市场痛点,专注AI手办底座研发,无科技创业经验;通过手办社群收集超5000条反馈,以寻找用户需求。

融资进展:2024年10月完成1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文创行业个人天使投资人。

核心产品:“赛博大舞台”AI手办底座,可接入DeepSeek、豆包、coze等主流生成式AI大模型,支持多模态、多角色的智能体交互,能实现跨次元对话。

收入表现:很快拿到了百万订单。

艾尔法iFi Audio——AI极光音响

创始人:郭仲昊(24岁),清华材料学院2023级硕士(2024年休学)

创业背景:本科期间主攻材料声学研究,因“想将实验室技术落地消费端”休学退学,并成立深圳艾尔法科技,核心团队共5人(含2名清华声学实验室校友)。

融资进展:2024年12月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目前已启动A轮。

核心产品:AI极光音响,把生成式AI与声学算法结合,一句话即可生成个性化声场及灯光效果。

收入表现:2024年9月首批1000台预售72小时售罄;公司实现盈亏平衡,第二代产品准备进入海外市场。

智备科技SmartPrep.AI——AI学习软件

创始人:李文轩(22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大一休学)

创业背景:高中时期曾开发“错题整理APP”获校园10万用户,2024年9月休学回国创立智备科技,核心团队包括1名伯克利AI实验室研究员、1名前新东方教学研发主管。

融资进展:2024年10月获Headwater Ventures、ZhenFund等百万美元种子轮;下一轮融资已开启,计划扩充STEM题库并进入K-12市场。

核心产品:面向北美大学生的“AI助教”,可基于教学大纲自动生成习题、总结与模拟考。

收入表现:2024年9月上线半年累计用户4万+,ARR超40万美元。

文/朗朗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