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的沉默是金,背后是一种大智慧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30 23:40 1

摘要:为了把迎新工作做好,武汉大学开了个直播间。本应该容纳一两万人的直播间,最后潮水般涌入了数十万人。

2025年8月26日,武汉大学迎来了2025级新生。

为了把迎新工作做好,武汉大学开了个直播间。本应该容纳一两万人的直播间,最后潮水般涌入了数十万人。

本应该交流迎新的相关问题的直播间,最后都变成了网友们对武汉大学的质问:

图书馆事件交代清楚了吗?肖同学,杨同学的调查结果出来了吗?

迫于无奈,最后校方关闭了评论,提前结束了直播。

这大概是这一个月以来,武汉大学第一次公开面对社会,之前一直保持沉默。

其实当我们冷静分析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可能会发现,武汉大学的沉默不是简单的逃避,而是一种大智慧。

首先,武汉大学不回应,是因为尊重司法行程序

法院在7月25日判定肖同学的行为不构成性骚扰,杨同学发言以后,汹涌的舆论要求校方给出交代。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武汉大学贸然回应,很可能会干扰正常的司法程序。

当不知道该怎么回复的时候,不说话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让法律的归法律,让舆论的归舆论,武汉大学还是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二,武汉大学它不是普通的社会机构,它是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地方。

学术自治要求大学远离社会的喧嚣和浮躁。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武汉大学的沉默是金,实际上也是在保护武汉大学自身。不让校园内部完全暴露于舆论的放大镜之下,给大学保留一方学术乐土。

这是武汉大学最终慎重做出的选择。这是大学的使命,也是大学对本质的坚守。

第三,互联网时代的舆情很不好控制

武汉大学不回应,也是一种智慧,如果仓促回应可能会引发二次舆情,而且回应的每一个字都会被网友扒出来仔细分析。

让时间冲淡这一切,可能是他最好的选择。其实我们也看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关注这件事的媒体和公众也越来越少。

以静制动,沉默是金,武汉大学头脑非常清楚。

我相信武汉大学一定做过评估,因为不是所有的危机都需要公开回应。

回应的风险和不回应的风险,哪个风险更大,他一定是做了精准的计算的。如果回应可能会引发新的质疑,陷入无休止的解决循环;

而不回应可能会遭受短期的批评,但有利于长期的稳定。

所以武汉大学选择了后者。

最后一点不能不提,武汉大学作为百年学府,历经风雨,屹立不倒,自有他的生存智慧。

他不回应,是不是也展现了难得的战略定力?不因外界的舆论压力,操作形式,坚守自己的节奏和步伐,这也是一种长远的眼光,值得称道。

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比如现在新生来了要迎新,就把这件事情做好。至于社会舆论怎么评判,暂时不做回应,时间会淡忘这一切的。

其实我们有理由相信,武汉大学应该已经把这件事慢慢消化掉了,只是不再公开。

大学的声誉,建立在百年育人的基础之上的,不会因为一件事儿、一个时段的舆论风波而轻易动摇。武汉大学能够沉着和冷静,这是他的生存之道。

来源:老张侃诗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