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是1998年的三月,她三十二岁,守寡已经三年了。丈夫走的时候,儿子苏天佑才四岁,现在已经是个七岁的小学生,每天放学后都要来摊子上帮忙。
佑儿一定还活着,一定还活着。”她对自己说了二十年。
那个春天的午后,阳光正好,她正在包饺子,儿子在一旁玩耍。
转眼间,世界就变了颜色。
从那以后,她推着饺子车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每一座城市,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路口,都留下了她寻子的足迹。
人们说她疯了,说她该放弃了。
她只是笑笑,继续包她的饺子,继续问路过的人:“你见过我儿子吗?”
二十年来,她的饺子养活了无数饥饿的人。
而她自己的饥饿,只有一种食物能够填满——儿子回家时的那顿团圆饭......
01
春天的安阳总是来得很早,柳絮飞舞的时候,苏雅琴的饺子摊就摆在了镇口的老槐树下。
那是1998年的三月,她三十二岁,守寡已经三年了。丈夫走的时候,儿子苏天佑才四岁,现在已经是个七岁的小学生,每天放学后都要来摊子上帮忙。
雅琴的饺子在十里八乡都有名气。她包饺子的手法是婆婆传下来的,皮薄馅大,一个个饺子像元宝似的,煮出来的饺子汤清澈见底,一点也不浑浊。
镇上的人都爱来她这里吃饺子,不仅仅是因为味道好,更因为雅琴人善良,从来不缺斤少两。
天佑是个懂事的孩子,瘦瘦小小的,眼睛却很亮。他总是安静地坐在小板凳上,帮妈妈收拾用过的碗筷,有时候也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包饺子,包得歪歪扭扭的,雅琴看了总是笑。
“妈妈,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包饺子给你吃。”天佑经常这样说。
雅琴总是摸摸儿子的头:“好,妈妈等着。”
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温和,微风吹过,槐花的香味阵阵袭来。雅琴正在案板上包饺子,天佑蹲在一旁看蚂蚁搬家。
一个中年男人走过来,看起来很普通,穿着灰色的中山装,头发有些稀疏。
“老板娘,来一盘饺子。”男人说话的声音很沙哑。
雅琴抬头看了看,点点头:“要什么馅的?今天有韭菜鸡蛋的和猪肉白菜的。”
“韭菜鸡蛋的吧。”男人在桌边坐下,眼睛却在不住地打量着天佑。
雅琴转身去锅里盛饺子,热气腾腾的饺子装了满满一盘。她端着盘子回头的时候,看见那个男人正在给天佑一块糖。
“小朋友,想不想看小猴子?叔叔带你去看。”男人压低声音对天佑说。
天佑抬头看看妈妈,又看看那个陌生的叔叔,有些犹豫。男人又说:“就在前面不远,很快就回来。”
“佑儿,不要跟陌生人走。”雅琴正要开口阻止,一阵风刮来,她眼睛里进了沙子,不由得闭上眼睛揉了揉。等她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天佑和那个男人都不见了。
“佑儿!佑儿!”雅琴丢下手里的盘子,疯了似的冲到街上。盘子摔在地上,饺子撒了一地,热汤溅得到处都是。
街上的行人都停下脚步,帮着雅琴寻找。有人说看见一个男人带着小孩往车站的方向走了,雅琴立刻跑向车站,可是哪里还有天佑的踪影?
报警、贴寻人启事、找遍了镇上的每一个角落,整整三天三夜,雅琴没有合过眼。她的嗓子哭哑了,眼泪流干了,可是儿子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第四天的早晨,雅琴重新摆起了饺子摊。她告诉自己,天佑一定会回来的,他知道妈妈每天都在这里等他。
可是一天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天佑始终没有回来。
秋天的时候,雅琴做了一个决定。她卖掉了家里的房子和所有值钱的东西,买了一辆二手的三轮车,改装成了移动饺子摊。她要去找儿子,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他。
邻居大嫂劝她:“雅琴,算了吧,天下这么大,你一个女人能找到哪里去?”
雅琴摇摇头:“我不信我找不到他。佑儿还小,他一定在想妈妈,他一定知道妈妈的饺子是什么味道的。”
就这样,苏雅琴开始了她漫长的寻子之路。
从河南到山西,从山西到陕西,她推着饺子车走过了无数的城市和乡村。每到一个地方,她都要贴寻人启事,都要问当地人有没有见过她的儿子。
1999年的冬天,她在太原的街头卖饺子。北风刺骨,雅琴的手冻得通红,可是她还是坚持每天出摊。一个好心的大叔看不过去,劝她:“大妹子,天这么冷,别出来了。”
雅琴一边搓着手,一边说:“不行,万一我儿子路过这里呢?他饿了怎么办?”
2001年,她在西安遇到了一个自称见过天佑的人。
那个人说在火车站附近见过一个和天佑长得很像的小男孩,正在乞讨。雅琴立刻赶到火车站,在那里守了半个月,每天从早到晚,眼睛都不眨一下地盯着每一个经过的孩子。
最后发现那只是一个长相相似的孩子,根本不是天佑。
那一次的失望几乎击垮了雅琴。她坐在火车站的台阶上,抱着头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她擦干眼泪,重新推起了饺子车。
2005年,雅琴学会了使用手机。她加入了一个寻子的QQ群,里面都是和她一样失去孩子的父母。大家互相安慰,互相鼓励,也分享各种寻子的信息。
群里有一个叫“希望之光”的妈妈,找孩子已经十年了。她对雅琴说:“姐姐,我们不能放弃,孩子们在等着我们。”
雅琴点点头:“是啊,我们不能放弃。”
2008年,雅琴已经四十二岁了。她的头发开始变白,脸上爬满了皱纹,但是她的眼睛依然坚定。这一年,她走到了山东,在济南的大街小巷里寻找着儿子的踪迹。
一个卖报纸的老大爷认识她,每次见面都会问:“饺子嫂子,还没找到孩子?”
雅琴总是笑笑:“快了,快找到了。”
2012年,雅琴的饺子车已经走过了十几个省份。她的故事在各地传开,很多人都认识这个寻子的饺子婆婆。有些好心人不要钱就要吃她的饺子,雅琴总是婉言谢绝。
“我不要别人的施舍,我要靠自己的手艺养活自己,这样才能有钱继续找孩子。”
02
2015年,雅琴已经快五十岁了。她的身体大不如前,推饺子车变得越来越吃力。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每天还是坚持出摊,坚持寻找。
这一年,她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说有一个叫“刘建华”的年轻人在寻找亲生父母,出生日期和天佑很接近,而且也是从河南被拐的。
雅琴激动得手都在发抖,立刻按照上面留的联系方式打了电话。
接电话的是一个年轻男子,声音很温和:“喂,您好。”
“你好,请问你是刘建华吗?我是苏雅琴,我在找我的儿子苏天佑,你的情况和我儿子很像......”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年轻男子说:“对不起,我想我不是您要找的人。我记得一些童年的片段,但是和您说的对不上。”
雅琴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但是她还是礼貌地说:“没关系,打扰了。如果你想起什么,请一定要联系我。”
挂了电话,雅琴坐在路边哭了很久。这样的失望她经历过太多次,但是每一次都像第一次一样痛。
与此同时,在济南的一个小区里,刚刚挂掉电话的年轻人陷入了沉思。他就是苏天佑,现在叫刘建华,已经二十四岁了,是一名快递员。
天佑被人贩子马老三带到山东后,被卖给了郊区的刘德山夫妇。
刘家夫妇中年丧子,花了五千块钱买下了天佑。他们对天佑谈不上多好,但也没有虐待,只是把他当作延续香火的工具。
天佑在刘家长大,但是心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他,这不是他的家。
他记得小时候有一个很温柔的女人,会包很香很香的饺子给他吃。那个女人总是笑着摸他的头,叫他“佑儿”。
刘德山夫妇告诉他,他的亲生父母不要他了,所以才把他卖掉。天佑不相信,他隐隐约约记得那个女人眼里的慈爱,那样的眼神不像是会抛弃孩子的母亲。
长大后,天佑偷偷在网上发布寻亲信息,但是一直没有结果。
刚才那个电话让他的心情很复杂,那个女人的声音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伤和希望,让他想起了童年梦境中那个模糊的身影。
但是细节对不上。他记得自己小时候住在一个有槐树的地方,而那个女人说的是安阳。
他记得那个温柔的女人做饺子的时候会哼歌,而电话里的女人声音很沙哑,显然是哭坏了嗓子。
天佑摇摇头,告诉自己不要抱太大希望。这样的电话他接过很多次,每一次都是失望。
2018年的春天,雅琴已经五十二岁了。整整二十年的寻子路让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了许多,但是她的意志依然坚定。
这一天,她又一次来到了济南。她总觉得山东是一个重要的地方,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好像儿子就在这里。
雅琴把饺子车停在市中心的一条小巷里,这里人流量大,生意不错。
她熟练地生火、和面、擀皮、包饺子,动作娴熟得像机器一样。二十年的漂泊生涯让她练就了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做出美味饺子的本领。
傍晚的时候,一个穿着快递制服的年轻人走过这条小巷。他刚刚下班,有些疲惫,肚子也饿了。忽然,一阵熟悉的香味飘到了他的鼻子里。
那是饺子的香味,但是很特别,不同于平常吃到的任何饺子。这种香味深深地埋在他记忆的最深处,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这种香味就会在梦中出现。
天佑停下脚步,顺着香味走到了雅琴的饺子摊前。他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妇女正在包饺子,动作很轻柔,脸上带着岁月沧桑的痕迹,但是眼睛很温和。
“要饺子吗?”雅琴抬头看着这个年轻人,心里忽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这个年轻人的眼睛很像天佑,虽然已经长大了,但是那种眼神没有变。
“要一份饺子。”天佑在小桌子前坐下,心跳莫名其妙地加速了。
“要什么馅的?有韭菜鸡蛋和猪肉白菜的。”雅琴问,声音有些颤抖。
“韭菜鸡蛋的。”天佑脱口而出,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这个。
雅琴转身去盛饺子,手有些发抖。锅里的饺子已经熟了,一个个白胖胖的,在清汤里翻滚着。她小心地盛了一盘,端到天佑面前。
天佑拿起筷子,夹了一个饺子放到嘴里。饺子还很烫,他轻轻吹了吹,然后咬了一口。
瞬间,一种久违的味道在口腔里爆开,那是韭菜的清香,鸡蛋的鲜美,还有一种说不清的温暖感觉。
这种味道,这种感觉,天佑太熟悉了。那是童年记忆里最温暖的味道,是那个温柔女人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眼泪不由自主地涌了出来,天佑的声音在颤抖:“这是......这是我妈妈的味道......”
雅琴手里的勺子“当”的一声掉在地上......
二十年了,她等了二十年,就是为了听到这句话。
你......你叫什么名字?”雅琴的声音几乎是从嗓子眼里挤出来的。
天佑抬起头,眼泪模糊了视线:“我叫刘建华,但是......但是我想我的本名应该是苏天佑。”
听到这个名字,雅琴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扑向前去,紧紧抱住这个高大的年轻人:“佑儿!我的佑儿!妈妈找了你二十年啊!”
天佑也抱住了眼前这个苍老的女人,那个在他梦里出现过无数次的女人,那个做世界上最好吃饺子的女人,那个永远不会抛弃他的母亲。
“妈妈......妈妈......”天佑哭得像个孩子,二十年的委屈和思念在这一刻全部爆发出来。
在福利院的那些孤独夜晚,在被收养后努力适应新环境的艰难岁月,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的无助时刻,他都会想起那个温暖的怀抱,想起那双慈爱的眼睛。
现在,这一切都不是幻觉了。
03
小巷里的行人都停下脚步,看着这对相拥而泣的母子。很快,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被这个场面感动了。
有人拿出手机拍照,有人悄悄地抹眼泪。这样的团聚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是如此珍贵,如此令人动容。
雅琴抚摸着儿子的脸,那张她日思夜想的脸:“佑儿,你长这么高了,妈妈都认不出来了。这些年你过得好吗?有人欺负你吗?”她的手颤抖着,生怕这只是一个会破碎的美梦。
二十年的煎熬让她不敢完全相信这个奇迹。
天佑摇摇头:“妈妈,我很好。可是我一直在找您,一直在找您......”
他想告诉母亲,自己是如何在每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寻找她的身影,如何在网络上发布寻人启事,如何在无数个午夜梦回时呼唤她的名字。
“妈妈也在找你,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妈妈就知道,你一定还记得妈妈做的饺子味道。”
雅琴的眼泪止不住地流。这些年来,每当她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儿子小时候吃饺子时满足的笑脸,那份记忆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力量。
旁边的围观群众都被这个故事感动了。有个大姐说:“这真是太好了,苦尽甘来啊!”她想起了自己远在他乡的孩子,眼圈也红了。
一个老大爷感慨:“这妈妈真是太不容易了,二十年啊!”他见过太多分离的痛苦,知道这样的团聚有多么来之不易。
天佑扶着妈妈坐下,给她擦眼泪:“妈妈,以后我再也不会离开您了。”这句话他在心里说过无数遍,今天终于能够当面对母亲说出来。
雅琴点点头,又摇摇头:“佑儿,你有自己的生活,妈妈不能耽误你。妈妈只要知道你过得好就行了。”母爱的伟大就在于此,即使是在最幸福的时刻,她想的仍然是儿子的未来。
“不,妈妈,我要照顾您。这些年您受苦了。”天佑坚定地说。他看得出母亲这些年的辛苦,看得出她为了寻找自己而承受的所有痛苦和煎熬。
母子俩相拥着说着话,仿佛要把二十年的分离都补回来。
小巷里的夕阳渐渐西下,把这对重逢的母子照得暖暖的。围观的人群渐渐散去,但是这份温情却在每个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后来的日子里,天佑辞掉了快递员的工作,陪着妈妈回到了安阳老家。
他用这些年的积蓄给妈妈买了一套小房子,雅琴终于不用再推着饺子车四处漂泊了。那辆陪伴她二十年的饺子车,见证了她所有的眼泪和希望,现在终于可以光荣退休了。
雅琴在小区里开了一家饺子店,取名“团圆饺子屋”。她还是每天包饺子,但是心情完全不同了。
现在的她,脸上总是带着幸福的笑容。邻居们都说,老板娘做的饺子特别香,因为里面包着的是满满的爱意和幸福。
天佑在附近找了一份工作,每天下班后都会到妈妈的店里帮忙。
他终于学会了包饺子,虽然包得还是不如妈妈好看,但是雅琴每次看到都会开心地笑。她总是说,儿子包的饺子是世界上第二好吃的,仅次于她自己包的。
店里的老顾客们都知道这对母子的故事,每次来吃饺子,看到他们母慈子孝的样子,心里都暖暖的。
有些老人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人家母子,多幸福啊。”这家小小的饺子店,成了整个社区温情的象征。
一个平常的晚上,母子俩关了店门,坐在厨房里包第二天要用的饺子。
电视里在播放新闻,厨房里灯光温暖,一切都那么安详。这样平凡的幸福,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二十年来最大的奢望。
“妈妈,对不起让您受苦了。”天佑一边包饺子一边说。每当看到母亲手上的老茧,看到她花白的头发,他的心就会隐隐作痛。
雅琴摸摸儿子的头,就像二十年前一样:“傻孩子,说什么对不起。妈妈不苦,现在妈妈很幸福。”她的声音里满含着慈爱,那种只有母亲才有的温柔。
“妈妈,这个饺子的配方您一定要教我,不能让咱们家的手艺失传了。”天佑认真地说。他不仅想学会包饺子的技艺,更想传承母亲这份坚韧不屈的精神。
雅琴笑了:“好,妈妈都教给你。这饺子啊,最重要的不是配料,而是做饺子的人心里要有爱。有了爱,做出来的饺子才香。”这是她用二十年的坎坷人生总结出来的人生哲理。
窗外夜色深沉,小小的厨房里母子二人的身影在灯光下拉得很长。桌子上摆着刚包好的饺子,一个个饱满圆润,就像小小的希望,在等待着明天的阳光。
这个等待了二十年的家,终于完整了。
来源:一个人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