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习习,硕果累累。迈步在莘州大地上,到处都是蔬鲜瓜香的动人场景,随处可以嗅到诱人的法治气息。从机关干部主动学法到田间地头群众用法,从青少年的法治课堂到企业车间的产品研发……普法正在为基层依法治理提供“新引擎”,法治正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秋风习习,硕果累累。迈步在莘州大地上,到处都是蔬鲜瓜香的动人场景,随处可以嗅到诱人的法治气息。从机关干部主动学法到田间地头群众用法,从青少年的法治课堂到企业车间的产品研发……普法正在为基层依法治理提供“新引擎”,法治正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莘县司法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抓手,积极落实“三聚三新”工作思路,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治实践惠及全民。
聚焦素质提升,谱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咱们邻里之间一定要互谅互让,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儿就闹不快,伤了和气、丢了面子划不来……”东鲁街道人和社区的“法律明白人”王飞正在小区走访排查,现场化解了居民之间因为电动车充电而引发的邻里矛盾。“我作为社区‘法律明白人’就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并将依法治理融入社区服务各项工作中,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矛盾,让法治成为社区治理的底色。”王飞介绍说。
近年来,莘县司法局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立足基层依法治理实际,重点抓好普法人才队伍建设,努力为基层依法治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压实“谁执法谁普法”主体责任,健全责任链条。全面推行“两单一书两通知”普法工作制度,压紧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各级各部门法治宣传教育向纵深发展。其中,“两单”即普法责任清单、普法提示单,“一书”即履行普法责任评议书,“两通知”即报送“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材料的通知和开展精准普法工作的通知。明确职责任务,细化内容要求,完善监督体系,确保普法工作责任层层传导、落地生根。
推行“十百千”基层普法协同机制,推动力量下沉。探索“十人指导团+百人工作队+千人宣传员”模式,将24名司法所长纳入普法指导团,将875名“法治带头人”纳入普法工作队,将2668名“法律明白人”纳入普法宣传员,融合政法干警、律师、“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各方优势,引导法治力量下沉基层,主动服务群众、回应诉求、排查风险,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普法宣传体系。
筑牢校园法治副校长防护网络,护航青春成长。实现全县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充分发挥其在法治教育、学生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分别开展“法治教育 护航暑假”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普法专项行动和上好开学“法治第一课”活动等。依托“八五”普法讲师团、“正义之心”普法志愿者队伍等力量,深入开展“开学第一课”“青少年模拟法庭”等主题活动,以专业法治力量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聚焦创新驱动,构建融合贯通新链条
“我平时喜欢在法治公园晨练,在休闲锻炼的同时,还能学习法律常识,我感到十分满足。同时,我通过电视台、视频号也能刷到普法短视频,让我能随时学法,我将学到的法律常识传播到左邻右舍,这样的法治宣传实效很好!”正在莘县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晨练的李大爷高兴地说。
近年来,莘县司法局紧紧围绕全县发展大局和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普法形式,不断提升法治文化阵地的覆盖面,构建融会贯通的普法新链条。
构建全媒体普法传播矩阵,提升线上影响力。依托“莘县政务”微信公众号、“莘县融媒”APP、“莘县政务”“獬豸瑞兽”视频号及融媒体资源,打造普法宣传“云阵地”。推出《法治之声》广播节目,在“莘县政务”微信号推出“以案普法”专栏;录制播放《法治莘县》电视节目,增加“小强说法”“以案普法”“局长(主任)讲法课”“公共法律服务大家谈”“非遗法治作品展播”等多个子栏目,莘县电视台及天气预报全年更新播放普法标语,实现精准推送、广泛覆盖。
紧扣重要节点精准普法,实现线下普法活动常态化。结合年初普法工作计划,围绕“3·15”“4·15”“12·4”等重要时间节点,紧抓“法律十进”,联合多部门常态化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每年成功举办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仪式、民法典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普法宣传活动等,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聚焦民生需求以案释法,增强普法内容实用性。聚焦群众在生活、生产、工作中的法律需求,精选真实案例进行“以案释法”,录制“以案普法”短视频,深入浅出解析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确保普法内容听得懂、用得上、有效果。
聚焦固本强基,展现阵地建设新形象
“我们现在有了高标准的法治文化广场,吸引了周边村民来唱歌跳舞、举办各项文艺晚会,不仅满足了村民的休闲锻炼,还能让村民尤其是孩子们学到法律常识,真可谓是一举多得!”朝城镇邵庄村党支部书记站在法治文化广场开心地介绍说。
近年来,莘县司法局按照上级要求,以满足基层群众的法治文化需求为着力点,积极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有序繁荣法治文艺,切实提升基层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创建阵地体系,发挥引领效应。依托徒骇河、金堤河两岸建成了“莘情普法”法治文化集群,提升融合党内法规主题公园、宪法公园、民法典公园、禁毒文化广场、反邪教主题公园、国安主题公园等多个法治阵地,为基层群众提供了一个举办活动、休闲锻炼、沉浸学法的首选地;高标准建成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3个,打造省级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2个;引导建成朝城、柿子园等多个镇级法治阵地和妹冢镇荣盛家园社区、张鲁回族镇申官目村等多个村级法治文化阵地,实现了“县级引领、镇级示范、村级繁荣”的生动局面。
打造沉浸式法治课堂,擦亮体验普法品牌。积极实施“红+蓝”工程,建成孔繁森在莘县事迹陈列馆法治文化广场,有序推动冀鲁豫平原分局旧址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莘县人民检察院“青少年司法保护基地”、莘县法律援助中心“公益普法联系点”、东鲁学校“青少年税收普法教育基地”等实现联动,为青少年提供寓教于乐的法治实践平台。
推出融合发展新路径,繁荣法治文化。积极与县委宣传部、县文联、县文旅局等单位协作,完善“非遗传承+普法宣传”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建成县非遗体验中心、李学明美术馆、燕塔街道尚都社区等多个“非遗+普法”宣传教育基地,以雪淼剪纸技巧、红方印、拓印、河南坠子、山东快书等非遗项目为重点,结合“民俗文化节”“非遗体验周”“中国文艺志愿者日”“暑假公益培训课”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组织非遗传承人进行作品创作,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公益展播、展演、展示活动。同时,在《法治莘县》电视栏目中开设“‘遗’法润‘莘’”专栏,展播河南坠子、快书等非遗法治文艺节目4次;在“莘县融媒”“獬豸瑞兽”等视频号上展播非遗法治文化作品10次,累计获赞达2000余人次。
“我们将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加大协作力度,不断压实普法责任、创新宣传形式、加强阵地供给、繁荣法治文化,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县建设贡献更大的法治力量。”莘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义蓬说。
供稿/一审:县司法局 王德卫
编辑 /二审:马 琳
三审:岳振东
来源:莘县融媒